关灯
护眼
字体:
《光武建汉》第十三章 外患四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诏书一下,将军严尤认为国家虚耗,需要休养生息,暂时不宜有如此大的军事行动,而且三十万人的三百天粮草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肯能置办齐备,于是上书王莽:

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如周秦汉征之,亦未闻有得上策者,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谓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罢音疲。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谓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虽完,中国内竭,卒丧社稷,是谓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若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必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敝,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须用粮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料,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辄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尽毙,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兵士又不服水土,动有疾疫之忧,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有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逃遁,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且不测,此,一时半会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人是谁,等到猛然醒悟的时候连肺都要气炸了,岂有此理,竟敢如此骗人!王莽派人将还在家里观看娱乐节目的顺单于押到菜市场“咔嚓”一刀就结果了。

就在王莽忙着对付匈奴这块心头病的时候,西夷钩町王邯的弟弟承,起兵攻杀牂牁大尹周钦,进犯西陲一带。

钩町王的祖上王亡波曾经帮助汉军平定叛乱,立有大功,被册封为王爵。到了王莽篡位之后,被王莽贬为侯爵。钩町王邯因为无故被贬心里特别不爽,就向王莽派去的五威将帅发牢骚。王莽得知钩町王邯心怀怨愤后,密令牂牁大尹周钦诱杀了钩町王邯。钩町王邯的弟弟承为了给哥哥报仇,举全国之兵,进攻牂牁,杀了大尹周钦。

一时间,牂牁附近的州郡大为恐惧,一边相互连兵抵御,一边飞书向长安告急。王莽一直忙着和匈奴纠缠,没想到西夷这边又乱起来了,随即派遣冯茂为平蛮将军,讨伐钩町。谁知,冯茂刚刚出发,益州又传来消息说,那边的蛮夷也叛乱了,并且已经杀了益州大尹程隆。

王莽担心冯兵力太少,无法平定叛乱,就让冯茂征用巴蜀的百姓为士兵,就地采食,分兵讨伐蛮夷。

消息传入西域,车师国首先叛变,向匈奴投降。王莽急命陈*良、终带镇守咽喉要地,以防匈奴车师连兵入侵,谁知陈*良、终带也起了叛心,杀死戊己校尉刁护,带着两千多士兵跑到匈奴那里去了。匈奴加封陈*良终带二人为乌贲都尉。

本来情况就够乱的了,没想到派去抵御匈奴的将军竟然把自家的人砍了,还跑到几千里外的大沙漠里去放马当匈奴,王莽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无法想象那帮叛徒脑子里是怎么想得。不得已之下派出使者到高句骊国征集兵力,且限期渡过辽河。高句骊在汉武帝时期被灭国,沦为汉朝郡县,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日期内出兵,加上王莽又不听地催促,高句骊被逼急了,干脆也起来造反,反抗王莽了。

此时,全国东南西北边疆地区乱作一团,搞得王莽顾头不顾尾,寝食难安。不久焉耆国也加入叛乱阵营,杀了西域都护但钦。王莽是汉朝的逆臣,但对于新朝却不能完全算个个昏君,至少他还是有忧心国事的时候,我说的是有的时候,不是一直。各地蛮夷的叛乱把王莽搅得是食不甘味,寝不能寐,整天都拉着一张长脸,连一丝笑容都没有。但王莽底下那些小弟们可不是真的操心国事,他们只知道当年跟着老大王莽耍阴谋,献谄媚,诬陷忠臣,篡了汉家天下,由于王莽之前对他们的良好教育,这种欺上瞒下的的思想已在他们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所以王莽手下的那些小弟们现在又开始又这一招对付王莽了。

群臣见王莽整天拉着一副驴脸,为了讨老大的开心,纷纷上奏章说,那些都是蛮夷化外之人在作乱,不关大局,陛下您圣德显著,叛乱不久便可荡平。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莽当年拿来对付太皇太后的伎俩,现在被朝臣们拿来对付他自己,由于那个位子最是容易让人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再加上底下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时间长了,王莽也被糊弄地晕乎乎的,有时候转念一想,好像也是那么回事,小事一桩,大新朝德泽天下,有什么能难得住我王莽!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