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水重光》第三十二回 破长安王莽亡渐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回 破长安王莽亡渐台

上回说到汉军左丞相李松率军西进,与平西大将军申屠建合兵一处,在南明山设下埋伏,将莽将波水将军王林军骗入,趁盘龙阵难以展开之机,齐出伏兵,大败王林。申屠建、李松率兵乘胜追击,一直挥军杀至长安郊外。这且慢表。

且说南阳宛城里,阴识自刘縯被害后,因与其交情甚厚,整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忧忧寡欢。心情烦闷之时,阴识十分掂念起新野的小妹阴丽华来,常常与妻念及。严氏知夫心思,便托人捎信到新野,邀小姑妹到宛城一聚。

自阴识与邓晨等到春陵随刘縯、刘秀反莽举事以后,阴丽华已有近一年没与兄长相见,也十分想念哥嫂。除此之外,阴丽华心中更是掂念另一个人来,那人乃非别人,正是刘秀也。

自前年秋末刘秀受邀在阴家做客时,阴丽华对其知识渊博、不凡谈吐及远大报负深深折服,芳心即被摄走了一半。两人传画提诗,情意皆露,不觉春潮萌动,那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歇暇之时,阴丽华在脑海中反复搜寻那有趣之处,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这种牵肠挂肚的感觉,从小到大,无从有过。想起刘秀次姊刘元为己提媒之事,自今还觉脸红,且心跳不已。阴丽华得嫂信后,自然心中欢喜,拾掇一番后,匆匆往宛城而来。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才仅时隔年余,南阳郡、颖川郡皆已归汉,宛城也非旧时模样,到处充满勃勃生机。阴丽华寻到哥嫂新家,才知春陵刘縯、刘仲兄弟及邓晨妻刘元等已先后不在人世,变化如此之大,着实令阴丽华始料不及。

阴丽华见兄长脸色憔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知其是为厚友刘縯故亡而悲伤,便好言劝慰道:“朋友易寻,知己难找。但人去难以复生,望兄长节哀才是。”阴丽华无意触动哥哥隐疼,阴识不禁失声痛哭起来。阴丽华陪兄长而泣,又劝道:“好在还有刘文叔,兄长还可宽慰矣!”

哪知不提刘秀便罢,提起刘秀阴识脸色顿时骤变,恼羞成怒,吼道:“以后不许再提刘秀,那是个无情无义,没心没肺小人耳!”

阴丽华见兄长如此愤怒,不知所以然,如晴天霹雳,赫然震惊,脸色不禁凝固。其嫂严氏见状,即拉丽华入内室,将刘縯被小人所害,刘秀不服丧,不吊唁,连亲朋好友也断绝往来,并到朝上向刘玄请罪谢恩等等,一一说与阴丽华听。阴丽华云山雾罩,不敢相信,陷入莫名。当夜,阴丽华翻来覆去,碾转反侧,整夜未眠,决心要去寻刘秀,向其讨个明白。

次日,阴丽华身穿素服,去刘縯府上吊唁。阴丽华先在刘縯灵前悲伤哭泣,又好言劝慰縯妻孙氏一番,才悻然而离。出得縯府,阴丽华又去见刘秀大姊刘黄,小妹刘伯姬。三姐妹相见,又拥头抱肩,哭诉一番。其间,姐妹二人,咬牙切齿,皆怨恨刘秀无情,忘恩负义,背信弃友。阴丽华更欲前往刘秀寓馆,又觉男女有别,只身不便,便想起刘秀二嫂马飞艳来,想邀她一同前往。

马飞艳正在校场操练键妇营,忽见阴丽华来寻她,甚悦,并邀至厅内叙话。阴丽华先以慰问其丧夫之痛,恳望节哀,其言婉娩,礼仪周全。事隔三月余,马飞艳已从悲痛中解脱开来,向丽华点首致谢。二人说了一会家常,阴丽华便邀其陪伴去见刘秀。马飞艳一听便恼,脸露愠色,不愿前往。阴丽华知其与刘秀交往甚厚,嘴倔未必心硬,便好言哄道:“好嫂嫂,就算小妹求你好么?”强拽其而行。

因刘秀已为更始帝刘玄所封武信侯,寓馆也随之改名为武信侯府。当阴丽华、马飞艳至侯府门前时,门卒上前截住,不允入内。马飞艳喝道:“这是你家侯爷内眷来也,还不快快通报!”门卒惊愕,不敢怠慢,速去禀报。

刘秀正在卧室洗脚,问之,门卒说是两个女子,自称内眷。刘秀误以为是兄嫂前来数落,不愿节外生枝,便答,“乃是兄嫂,无空相见。”门卒照实出来传答。

马飞艳一听,顿时瞋目按剑,喝叱门卒道“与我快快复入,报称新野阴丽华临府,非得拒之门外也!”

门卒惧而失械,急忙又去复报,曰:“妇人凶悍,乃巾帼之人,言是新野内眷哩!”刘秀惊闻,不及穿屐,匆忙裸足出门相迎。

刘秀请阴丽华、马飞艳入府,并引入厅上坐定后,笑道:“不知二嫂与丽华妹妹要来,有失远迎,还望见谅。”见马飞艳哼鼻扭脸,不予答理,便问阴丽华,“阴小妹何日到宛?为何不先告之,秀也好去接耶?”

阴丽华嫣然一笑,道:“我乃昨日至宛,今不请自到,何言去接?”

刘秀又陪着笑脸来问马飞艳:“二嫂一向可好?”

马飞艳脸无表情,张口刺语道:“大人今官至大将军,贵为王侯,令人刮目相看。我等微将民女,又不会趋炎附势,焉受得起武信侯大人问安?好与不好又何碍乎?”言中无不辛辣刻薄,讽刺挖苦。

刘秀也不恼,反而笑道:“秀知嫂嫂嫉恨于我,今我也不便多讲,来日方长,以后慢慢便知也。”

马飞艳听了,白他一眼,冷言道:“皆言武信侯博学,不知可曾听过《黄香暖卧》之说否?”不待刘秀回答,自顾讲道,“昔时江夏黄香,九岁便晓事亲之礼。每当夏日炎热之时,用扇扇及父母帏帐,使枕席清凉,蚊纳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温暖父母衾被,以待亲之暖卧。小童且知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大人贵为侯爵,焉知兄长之恩德否?”

“人有十义;即,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长惠、幼序、朋谊、友信等等。秀虽不及黄香,却不忘此十义也。兄长与同我父,恩德岂能忘乎?牛有农耕之德,羊有跪乳之恩,马有托驭之能,鸡有报晓之功,犬有守夜之义,猪有庖橱之用。六蓄且能如此,何况秀为人乎?”刘秀答道。阴丽华见刘秀眼光中游弋着忧愁哀伤之情,一瞬而逝,随即又显出一幅泰然自若,成竹在胸的神情。又听他道,“二嫂可知惊涛骇浪中行船?艄公须处处谨慎激流暗礁,稍有松懈,便人船具毁,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也!”马飞艳无言以对,瞠目结舌,一时无语。

阴丽华与刘秀见面虽然不过三次,但早对其胸襟宽阔,踌躇满志之印象颇深。新闻流言蜚语,近亲怨气反目,今日特意到访,正要留意细细观察,辨别真伪善恶。阴丽华见其双目炯炯有神,既睿智,又坚定,举止言谈,正本清源,虚怀若谷,心中已知其然,无可置疑,心头有如一颗巨石落下。

三人正说着话,忽有门卒传报,说是圣上有事召刘秀进宫。阴丽华、马飞艳无意留坐,只得匆匆告辞。

再说长安城里王莽,见王邑、王林先后败回,方感新朝摇摇欲坠,大难即将临头,吓得六神无主,急召众臣于甘泉宫,欲行苟延之计。

国师苗訢惊惶道:“今贼寇势大,已将长安东、北、南三门占据。现城内兵卒不过二万,守城士卒已难抵虎狼之师”

“快说破敌之策矣!”不待苗訢说完,王莽不耐烦道,“朕哪有闲心听汝费话!”

苗訢被王莽抢白,言断语塞,沉默片刻,方强振精神,献计道:“陛下,据臣所知,今大狱中还关押有万余囚犯,何不用以而击贼?也可减少兵卒看手,少费许多粮食。”

王莽一听,如落水之人抓住救命之木一样,立即来了精神,连连催促道:“何以用以击寇?爱卿快快细讲,快快细讲!”

苗訢接着道:“狱中囚犯大都为亡命之徒,陛下可下旨将他们放出,赦其无罪,并让其去抵御贼寇。囚犯若得赦,自然感谢圣上,定似虎狼出笼一般与贼寇拼命,此可抵万军哩!”

“陛下,京都危难,国师此策可用矣!”大司空崔发附奏道,“圣上将城中各路兵将聚齐集中,分兵死守各门。再命御林军把守未央宫,可与贼寇相峙多日,待援兵来京,长安之危何许能解也!”

王莽黔驴伎穷,只好依计而行,即命宁始将军史湛、司马司直孙芨去打开狱房,放出囚犯对敌;命大司徒张邯为长安城中各军统帅,领军守城;又命大司马王邑、波水将军王林及侍中郎王睦领御林军护卫宫廷。

宁始将军史湛和司马司直孙芨奉旨打开各牢狱,放出囚犯七、八千人。史湛对囚犯高声道:“今圣上开恩,放尔等戴罪立功。若杀敌勇敢者,免其无罪。有功者,赏金十两。”言毕,即令开饭。囚犯已饿多日,早已饥肠辘辘,一见食物便一窝蜂围上前去,你争我夺,狼吞虎咽,饱食一顿。

饭后,史湛发给囚犯兵器,将其编成三军,亲与孙芨率众出城迎敌。众囚犯见既免其罪,又得饱食,还要论功行赏,自然跃然欲试,提刀执枪,鼓鼓噪噪,浩浩荡荡跟在史湛、孙芨马后,出城作战。

史湛与孙芨率众囚犯从宣平门出来,行至渭桥,远远见汉将王宪率军掩杀过来。囚犯见汉军势如排山倒海,汹涌澎湃一般,莫不胆战心惊,焉敢上前?皆扔刀弃枪,一哄而散,跑得一干二净,仅剩史湛、孙芨二人二骑,孤零零的站在阵前。史湛、孙芨无兵无卒,如何对敌?只得仓惶打马回城。王宪见史湛等不战而溃,便顺势夺得渭桥,直奔宣平门杀来。

大司徒张邯正在宣平门内督兵,忽见史湛、孙芨逃回,正欲向其问明缘由时,便听城楼上兵士惊恐呼叫起来:“汉军杀来也!汉军杀来也!”把守城门的将士一听,即掉头就逃。张邯高声急令道:“快关城门!快关城门!”士卒只顾逃命,无人听令。张邯急了,拔剑弹压,连斩二、三人也未能阻止溃势,反倒惹恼了众人。那些囚徒也不管他是将是帅,挥刀乱砍乱剁,张邯即刻血肉模糊,倒地而毙。汉将王宪岂肯坐失良机?即挥军扑面疾来,势如潮水,涌进长安。刀枪相对处,血肉横飞时,动神惊鬼,荡气回肠,岂非仅为反莽复汉乎?

长安城内守军惊闻汉军入城,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抱头鼠窜,只顾逃命。一时间,长安城里尽是溃兵,塞满大街小巷,无处不有。此时将管不了兵,兵也不服将束,索性烧杀抢掠,趁火打劫起来。溃兵如饿狼一般,闯入商号抢劫,钱财布帛,粮盐油茶,不分贵贱,尽自掠去。更有胆大的,剑指皇宫,一声发吼,乱兵便成群结队朝紫禁城涌去。

大司马王邑见乱兵要来抢劫皇宫,急令波水将军王林、侍中王睦领御林军堵截紫禁城各门。何奈溃兵挺而走险,不顾皇庭威严,越聚越多,势如蜂群般涌来,廖廖二千御林军如何镇阻得住?王邑、王林、王睦等只得放弃紫禁城门,眼睁睁望着乱兵一窝蜂闯入各宫,珠宝金银,器皿饰物,尽自乱抢乱夺。

鼓楼下,马识求报仇心切,闻汉军入城,便对张渔、杜吴、朱弟等人道:“此时正是你我除莽之机,各位英雄可召集城中百姓,趁势鼓噪,杀进宫去!”众人齐声叫好。

张渔、杜吴、朱弟等即纠集数百人,各执利器,四处捕杀朝吏,并一鼓作气冲进紫禁城里去逮王莽。众人闯进未央宫、甘泉宫、敬法殿等殿,满宫乱吼:“反虏王莽,快快出降!”

马识求随众闯入宫中,自寻思道:“王莽乃是何等狡诈之徒,如此这般喳喳呼呼,岂不打草惊蛇?我何不自去寻他。”便独自一人提剑,飞身越过宫墙,径直往后宫搜寻。

王莽作茧自缚,闻汉军进城,早就心惊胆战,丢魂丧魄,傻坐在甘泉宫里,呆若木鸡。又闻乱民闯进宫中四处搜捕,更是吓得连那一百二十美妃也顾之不及,仅携继后史绣与苗訢、崔发、史湛等臣躲进宣室殿,关紧宫门,不敢出声。

杜吴、朱弟、张渔等人见数呼不应,索性在宫里放起火来。顷刻间,未央宫、敬法殿浓烟大冒,火势熊熊,君臣躲在宣室殿里,更是战战兢兢,瑟瑟发抖,乱作一团。

风起云涌,豪杰振臂,足证神相有灵;祝融肆虐,奸雄顿足,皆预图谶无望。王莽见前宫火势越烧越旺,继而延及后宫宣室殿,心急如焚,只得披着绀服,怀揣符命,手俸玉玺,立在大火前绝望嚎叫:“如何得了!如何得了也!”众臣惊慌失措,挤在一处,瑟瑟发抖,一筹莫展,全无半点主意。

王邑、王林、王睦带二百余御林军寻到宣室前殿,见君臣乱成一团,便劝王莽道:“渐台筑在池中,四面环水,上架桥梁,陛下何不去那里暂避耶?”王莽无奈,只得披头散发,敞衮拖履,由苗訢、崔发搀扶,在王邑、王林、王睦护卫下,离宣室殿,南下阁道,西出*门,仓惶逃向渐台。

君臣数人狼狼仓仓逃经承明宫时,见黄皇室主、汉平先帝遗皇后呆立宫中,满面悲伤,掩面而涕。王莽急匆匆道:“**入宫作乱,女儿何不快避?”

黄皇室主仰天哭道:“我父为君而无道,惹来*人怨。我为汉后,有何面目留在世上苟且偷生?”不顾父劝,哭毕纵身投进火中,瞬间便扯过成火球,众人仰天叹惜。真乃是,皇后烈女,心有菩提无善果;亡命天子,身险绝境哭蹉跎。

王莽眼看着女儿片刻便乌焦巴弓,惨不忍睹,但此时已是自身难保,顾不了许多,便在余臣簇拥下,拥挤过桥,狼狈逃至渐台。王邑恐汉军反民尾追而来,即命军士毁断过桥,登台据守。

这渐台,乃是皇帝祭祀天地之所。渐台高九尺,为三层汉白玉圆台,每层四面皆出陛九级,上设日月星辰,**风雷,神兽惟幄。沿台阶登级过丹陛桥,再登步而上便是祭台。祭台铺艾叶青石,正中心有一圜石,称为“天心石”,皇帝立于圆心而祭天,以示上天至高无上,皇帝与苍穹相连之意。渐台北端又三层台基之上有一圆形殿宇,黄瓦绿檐,红柱金砖,飞龙雕凤,光彩夺目,称为内室,里面供奉皇天上帝之神位。

王莽登级台上,左顾右盼,见同至台上官吏兵卒也有千余人,和亲侯王歙、前将军王盛、中常侍王参、右丞相唐尊、宁始将军史湛、司马司直孙岌等臣及那也不知何名何姓的妃、嫔、美、御二、三十人,尽在其中。后妃们见王莽也逃到渐台,个个蓬头垢面将其围住,扯袖拽袍,呼天嚎地,令王莽更加生烦。

后妃们正在哭闹中,王宪领数千汉军已追杀过来,把渐台围了数十重,弓张弦,箭上弩,一齐对准台上。王宪见过桥已断,一时不能进去,便提剑指渐台厉声吼叫道:“反贼王莽,还不快快出来!难道还要本将军率众杀上渐台,取尔狗头么?”

王莽岂敢应声?哆哆嗦嗦躲在后妃丛中,不敢露面。

王宪令汉军朝渐台放起箭来,呼拉拉一阵箭雨飞过来,顷刻间就射杀台上数十人,渐台上血流尸横,一片惨叫哀嚎。王邑也令御林军向台下放箭,两下里对射,双方各有死伤。射了一阵,王宪料定台上莽军箭矢快尽,乃令军士用板叠桥,蜂涌而上。王邑为阻汉军,提剑亲率孙岌、王林、王睦及御林军竭尽全力,与其奋力接仗。

战至天暮,王邑终因体乏力竭,被王宪一剑刺杀。孙岌、王林、王睦等也寡不抵众,相继战死。王莽见大势所趋,料再难坚持,为求苟延残喘,也顾不了正在奋力拼杀的将士及那乱作一团的大臣、嫔妃,自登上祭台,躲进内室。

王莽返身将室门关上,缩在墙角喘气,昏暗中忽见有一人持剑而立祭案前,以为是御前军将,便大声怒道:“身为御林,国君有难,不去抵御,却躲在这里。此乃宫中禁忌之处,汝知罪么?”

哪知那人并不为其所惧,一面高声吼道:“莽贼!还认得我马识求么?”一面提剑迎王莽而来。

王莽大惊失色,见走途无路,也顾不得皇帝尊严,“扑通”一声跪下,双手俸着玉玺,举过头顶,战战兢兢道:“壮士若能放莽,这皇帝汝来做罢!”

马识求冷笑道:“我不稀罕,今日只来取你狗命也!”一手夺过玉玺,一手挥剑砍去,手起刀落,一刀将其杀死。

王宪率汉军攻入渐台石门,史湛、王参等领残军继续拼死顽抗,皆被汉军一一杀毙。张渔、杜吴、朱弟等跟随汉军挥舞利刃,口中“嗷,嗷”呼叫,逐级而上,将台上莽朝官吏及那些嫔妃贵妇围了起来。

莽朝官吏及那些嫔妃贵妇见大难临头,各自抱头鼠窜。小小渐台,无从趋避,何处可藏?何况是一班庸躯女流,统统缩作一堆,哆哆嗦嗦抖得似杀鸡一般。苗訢、崔发、王歙、王盛、唐尊等莽朝文武,皆被汉军搜出,尽皆斩杀,横尸渐台,却单单不见王莽一人。王宪好生奇怪,令军士在台上台下四处仔细寻找。

王宪提剑率军士寻到祭台内室门外,忽见一人手捧玉玺从内室出来,乃截住盘问道:“你是何人?玉玺从何而来?”

马识求答道:“我乃东海人公宾就是也,已杀国贼王莽。”

王宪又问,“王莽死何在?”

马识求手指室内答道:“就在里面。”

王宪令道:“快快领我前去查看!”

王宪随马识求进到内室,寻至室内西北角,果见一肥大死尸俯卧在地。王宪翻动尸首,仔细一认,正是逆国之君王莽。王宪割去王莽首级,众军士闻讯一涌而入,将王莽乱刀分尸。呜呼!也道是王莽篡汉,强梁逞凶,善恶总会有报,天道终究难违也!

王宪得了王莽首级,随后又纵兵返回宫中抢掠,得金银财宝无数。士卒将逃至宫里宫外及那渐台的嫔妃美人一一逮住,送至王宪处置。王宪本就是好色之徒,平日就喜沾花惹草,怎见过宫中如此娇柔美娃,金枝玉叶?逗得王宪淫心骚动,唾涎欲滴。王宪见天色已晚,下令收兵,将宫库中金帛绸缎分犒众兵,并命其在宫外驻扎,只留十数亲兵,关上宫门,索性在东宫住下。

到了夜间,王宪叫人把那些美女召到床前,令其轮流侍寝。麝兰半吐,花焦柳固,乐得王宪好生快活。亲兵又搜得王莽继后史绣送至王宪塌前,史绣比那班嫔妃,更有一番艳丽,真乃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色。王宪只觉双目呆滞,浑身燥痒,一把抱到塌上,就行好事。王莽一死,史绣失去依靠,且为偷生怕死,只得厚着脸皮,供其糟蹋。

王宪得了史后还不算,又想起玉玺来,领人四处去寻公宾就,欲向其索要。军士寻了半日,那里还找得到?马识求早已离别了杜吴、朱弟,与张渔趁乱回还东海去了。

次日一早,王宪身穿帝服,坐上龙椅,由史后和那些嫔妃左右簇拥,令亲兵在殿上高呼万岁,也算过一番皇帝瘾来。直闹得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王宪只知纵欲,雀巢鳩占,却不知色胆猎艳,鱼刺卡喉,此乃大逆不道,终落得身首异处,呜呼哀哉!

又过了两日,平西大将军申屠建率李松、赵萌、邓晔、于匡等大军先后进入长安。申屠建命人四处贴上告示安民,又令王宪离宫,交出玉玺。王宪得了美人,在宫中又做了三、四日皇帝,余兴未了,不愿离宫。

李松对申屠建怒道:“王宪先进京都,居功自傲,烧毁宫殿,私藏玉玺,假穿帝服,奸占后宫,败坏大汉朝纲,怎生了得?不杀不足平愤矣!”

申屠建点首,切齿道:“左承相之言正合我意。”当即派邓晔领兵二千,冲进紫禁城,把王宪及那十数名亲兵统统拿住,一并斩首。

登今銮,尽兴天子之威;坐龙椅,惹上谋逆之罪。王宪乐极升悲,只做了几日皇帝,也算*一阵,便落得身首两处,随王莽阴魂,呜乎哀哉,一道晃晃悠悠去撞鬼门关。

申屠建从东宫搜出王莽人头,装进木匣,命赵萌带兵千人,专程送至宛城,向更始帝刘玄报捷。

这正是;恶贯满盈坏事多,身处绝境哭蹉跎,

天道难违身首异,遗臭万年无奈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