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乾寒玄纪》第四章 我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李栩主动谈起李示,李牧感到愕然。

李示这个名字不止在李家造成影响,甚至在武合关、在中原都曾造成不小的冲击。但李示的事,在李家是被禁止诉说的。

李示离世那年方才十八有余,却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而那时李栩才年少十二,虽然已懂事,但李历和李岩则把李示的事封锁了,严格要求知道事情真相的数对此人缄口不语。所以外人也只是知道李示自此便消失了,也有人猜李示已经死去了,但李家从来没有对此发表过任何言论。所以就连李栩和李翊也不知道李示的事情。

李牧在李家三十余载,对李家是忠心耿耿,而“李牧”二字也是当年李夏所赐。李牧本是贫民世家,贫苦人家哪里有什么名字,因排名第七,便称“阿七”。后因战祸,家中只剩其一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后来遇上了李家兄弟,被李夏收留,一直追随到现在。

李牧不仅服侍过李夏,也和李历一起打过仗,在李夏死后,也开始辅助李岩对关中事务的管理。于李家而言,李牧已经算是老臣子了,所以他对于李家很多事情还是知道的,当然李示的事也是一样。但他不可能告诉李栩真相。

“二少爷,有些事情您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七掌柜,你只要告诉我,兄长真的已经死掉了吗?”

对于李示,李栩还是很有感情的。李栩的母亲在其年幼之时便染上风疾,所以虽然偶有教诲,但却无法经常陪在他身边。而那时李翊也是还小,父亲常年在外,伯父忙于朝政,叔父忙于经商,所以基本七岁之后的时间里,李栩大都是和李示一起度过的。虽然只有短短的日子,但李示给了他很多帮助,不然便是没有了现在这般成就。

李牧自然是知道李栩对李示的仰慕,确实,李示可以说是李牧人生中见过最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许从前有人比他出色,以后也会有人比他更出色,但在李牧的这五十多年中,他自觉没人比李示更出色。

李夏替儿子取名为“示”,便是想他以身示人,做出榜样,同样希望他能将李家的名声展示人前,而李示也是一直在李夏的严格要求下成长的,他所承受的压力无比巨大。

作为李家的长子嫡孙,长辈都将目光投向李示,而李示也确实顶住了压力,做得很好。若然就此发展下去,武合关内便不是五家鼎立,而是一家独大。

但天才的道路大都是曲折的。

“二少爷,大公子已为你树立榜样,以后的路还需自己走。有时候忘记一些东西,会让自己走的更坦然。”

李牧没有把话说得明白,李栩自知再问下去也没有用,便不再问下去,或许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荆南要是没有李夏,便没有梁国,这是李夏死后,君上追封他为开平王时所说。而武合关要是没有李示,便是一座死城,战后的废墟罢了。

当初满朝文武百官对李夏评价很高,但同时也很忌惮李家。自李夏死后,李家势力虽稍有起伏,但真正让中原其他四国都忌惮的局势是出现在李示继承父亲的开平王后的事。

一年时间便整合完武合关,把八路商人引进关城,从此经济不可一日而再。光是此事,便已将李示之名推上风口浪尖。

要说这武合关,地处四国中心,除了西凉并无交点,其他四国经商贸易往来要想方便,通通都要经过这里,可想而知这里的地理位置何其优越。

为了此地,四国曾多次为争夺此地而发生兵乱,后来连西凉也掺和进来了,形成了五国混战,光是在此丧命的士兵便不计其数。

待局势稳定,五国鼎立之时,此地已然成了战后废墟,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但李示继承封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整合这座荒芜的死城。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但只有短短数月时间,他便是修筑好原来的城墙和房屋,更是先身士卒前往南国,带回来姚家这样的大商家。其后,陆陆续续地引进了更多的商家,在转眼之际,便是形成了现在的这般模样。犹如仙人戏法一般,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便是把荒芜的死城变得生机勃勃,愣是让其他四国大跌眼镜,就连梁王也是,即使他提前收到了李示的书呈,但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感到特别惊讶。

往后,他更是和两位叔父联手,打击附近的匪盗,保证了商业的正常安全运作。

李夏的主要成就在政策上,而李夏一直未能让梁国的经济飞跃成了他的遗憾。要知道在乱世中莫说吃好住好,要想活下来便已是不容易。而如今局势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经济却一直萎靡不振,莫说梁国,其他四国也一样。而李示这样的举动恰恰符合了当时的局势,而他的做法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被人们认同和理解,但结果却是让人精神一振。

自此其他四国也借武合关之名,大展拳脚。

武合关虽是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但自李示前,很多有本事的人都没想过利用武合关重搞经济。因为武合关的敏感地理位置,李示也因此遇到了不少流言和阻碍,但最后也一一挺了过来,这也是李牧对李示极为欣赏的一点。

虽然李示只做了这样一件事,但他的名字这十年来却从未被人遗忘。他父亲所要求的,将李家的名声展示给世人,这点李示也算是做到。只是……

连日来,叶泉和武闫四处收集情报,明眼人都能看出二人的决心。暗地里,白家和胡家也悄然进行着,可唯独李家并没有太大的动静。

在外人看来,其他四大家族在关中的事务都由年轻一辈执行,唯独李家还是由李岩操作。论辈分,李岩是他们的长辈,其他四家的人都要给面子李岩,可实际并非如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都会以“你作为一个长辈,应该礼让小辈”这样的理论来评论,所以李家这几年并没有太多动静,连金矿的争夺都很少参与。

在外人看来,这李家虽然名声响亮,却是昙花一现。也是,武合关虽是李示整合,但不过两年便已不见人了,也没有任何声息,即使后来有了李翊的出现,但当初李翊方才十岁有余,对于四大家族的后人来说,也略显年幼,况且也是没呆两年便是弃商从戎了。这让其他四大家族更加无视李家了。

这种情况李岩也确实无奈。勿论胡家和白家这种人丁兴旺的家族,连西凉叶家和荆北武家的九代单传都闯出了名堂。李家虽然也是子嗣稀少,但好歹年轻一辈也有三人,可不曾料想李示竟会离世,李栩却只是个读书人,李翊又心性不定,最终还是靠着老一辈维持局面。有时李岩想想,要是自己也有子嗣那该多好。但每每想到这个,便会想到更多的问题,有时李岩也会想到出云真人曾对他说过的话:你这是红尘孤命,要么子嗣满堂却得不到心爱的人;要么两人心系却孤独终老。想想现在,还真被那妖人猜中了一半。

叶泉和武闫又在酒馆里交换着情报。毕竟这次的遇到的问题比较麻烦,能提供的线索有点少,所以两家都没有太大的进展,于是就打算整合两家的情报,资源共享,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作竞争。

其实只要确定金矿的位置,那所属应该也就没有太大疑惑了。假如金矿出现在西凉边境,那武家自然便很难插手了,因为西凉的范围是属于叶家管核的,其他四大家族很难跨境去管理的,四国更不能派兵驻守了。但即使不能派兵驻守,商人还是能从中获利的,只是中间会有一部分利益流到所在的国家去了。叶家的很多金矿便是如此。

因此,虽然不能完全掌控金矿,但前期还是能争取到一小部分的利益,那资源共享就不影响两家的利益关系了。如果金矿的位置在两家的领地以内,那为了避免多家分割的情况,宁愿让某一家独大,减少损失更为恰当。而若果金矿的位置不在两家的领地内,则两家联手,争取最大利益。

这便是两家合作的前提,但当然最核心的情报二人都不会轻易拿出来。

叶泉和武闫的关系的确不算好,但相比于其他三大家族,叶泉还是喜欢和没什么头脑的武闫合作。

武家在五大家族中算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荆北武国的现今国君便是武闫的大伯。武家是五大家族中唯一一个直属王侯的家族。即使李家在梁国的地位斐然,叶家在西凉也是一人之上,但和武家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武国现面对的窘境是:武家只有武闫一个子嗣。纵然武昌王如何神勇善战,但奋战多年却未有子嗣。即使内人不说,外人也不难看出将来这王位必定是传到武闫手中的。

而反观武闫这些年在武合关的作为,虽未有大过,但也无大功,只能算平庸。但若论拳脚功夫,武闫倒是年轻一辈的翘楚,就连同是武行出身,却擅长暗杀的胡家子弟也自叹不如。但一国之君岂是只得一身蛮力呢?虽然武闫的父亲经常让他多读经书,但始终原地踏步,前程让人堪忧。也正因此,经常让叶泉奚落。

“武公子,你看我方才的提议如何?”

叶家在此次寻找金矿的立场上,给予武家更多帮助,并且在找到金矿之后,如果是属于叶家的,那除却他家,只让武家进矿,任意收刮半月;若果是武家的,那叶家绝不沾染一丝;若是两家以外的,则极力帮助武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且不取分毫。中原三十一个大金矿,叶家已经占据了十七个,难怪口气那么大。

但利益的背后肯定有阴谋在酝酿。

叶泉给出如此丰厚的报酬,而开出的条件却只有一个:要武夷王家中那颗火光珠。

当年武家家主武烈因为征战有功,分封于荆州一带。自古荆州便是沃土,武家在此休养生息数十年,直至王朝覆灭,天下纷乱,武家一直坚守这一片土地。也不知何时,这颗夜明珠便是躺在了武家的宝库当中。

此夜明珠透析着淡淡蓝光,体型如拳头大小。此物不仅夜如流光,还霜寒降雾,不能直接用手触碰,否则怕有冻伤之患。初时表面并不光滑,后经伯夷名匠之手打磨,使得表面光滑如镜。而打磨过后,才发现其中央似有一只光鸟隐约其中,故取名为‘囚凰’。

古有四宝,而这名器若取五宝之名,怕且也是不算过分了。

可就是这样一件传世之宝,在一次动荡中失手破碎,虽然只是裂开了几条裂缝,但始终不是完美之物,于是又被搁浅起来。武王曾想过将其复原,可即使盛邀天下工匠,也未有一人能将其回复本貌,最后只能黯然放弃。最终此物流落到武闫的父亲手上。

武夷王武锐向来独具慧眼,看准此物非等闲之物,也是费了好多心思才从兄长武昌王那里争取过来,自然是爱惜有加。

而现在叶泉开口便是要这件宝贝,虽不知叶泉的想法如何,但恐怕也是极难,但他似乎胸有成竹,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武家这些年只占据了三个金矿,且开采量都极低,武昌王虽然没有怪罪于这个侄子,但武闫心中也真不是滋味。而中原这两年都没有发现新的大金矿,而这次这个金矿,各种迹象都显示这是一个产量极高、纯度极好的矿场,要是能拿下这个矿场,那武闫也能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可以说,这次他是打算不择手段都要将其拿下的。

而叶泉开出这样的条件,自然是看穿了武闫的想法。对于坐拥十七个矿场的家族,即使他国有时也需要在叶家购买大量的黄金。因此纵使这次这个金矿的纯度很高,但叶家也不是特别的在意。

而即使是开出这样的条件,也不会对叶家的利益造成太大的冲击。但叶家却窥觑武家的这颗夜明珠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出手。叶泉正想借着这次机会,一举拿下这颗夜明珠。

这样的条件虽然用点心思便能看穿,但叶泉看着武闫那张焦急的脸,便知道武闫心中正在挣扎着。

“武公子不用现在便答应我的,你可以先回去考虑考虑。”

叶泉极力掩饰这心中的得意:“不过也要尽快,这金矿也差不多要浮出水面了。”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叶泉也像李岩那般调查和分析了金子,大概也能知道金矿的方位,而他则认定武闫并没有去做这件事,所以才敢许下这样的承诺。而且他断定,只要不出现什么情况,武闫便会在一两天内答应他的条件。毕竟是他父亲心爱的宝物,要是一下子便答应下来,也是不太可能。

果不其然,两天后,武闫主动邀见叶泉,就金矿一事,武闫表示能接受叶泉的提议,不过需要再划出三个临近武国的矿场给武家。

对于这样的要求,叶泉也不会感到惊讶,毕竟只是那样的话就显得太单薄了,武闫也没有笨到被他那样的条件打动。但叶泉作为一个商人,果断地拒绝了武闫这个要求。本来三个金矿的条件不算太过分,相反,叶泉也是精算过,以这颗宝珠的价值来说,绝对超过这个价。

不过金矿的掌控和开采虽说是属于叶家,但终究是属于西凉国的,莫说三个大金矿,就是三个小金矿,叶泉都不敢答应。而且以他对武闫的认识,他是不会懂得去算这些的。武闫既然能抛出这样的条件,必定是有人在其背后出谋划策。

叶泉能想到的人只有一人。

在叶泉还在为这个问题而有所思绪的时候,门外已经走进一人,叶泉摇头一看,顿时满脸诧异,心想这人为何会在这里?

来人正是李家三公子李翊。

叶泉曾在他手上吃过亏,所以并不对这个比他小几年的李家公子感兴趣,相反,还充满了厌恶。

“李公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叶泉看到武闫对李翊的出现并不感到惊讶,便已知道在其背后出谋划策的人竟然是这个他。

其实不止是叶泉,就连其他三国的公子都不喜欢李翊,当然不排除武闫,所以叶泉对于李翊的出现显得更为惊讶!

叶泉不知道为何武闫会和李翊搭上关系,但他知道这次的火光珠又必定是泡汤了,不管这三个矿场的主意是不是李翊提出来的。毕竟李翊五年前就曾这样摆了白家一道,叶泉也曾受过他的照顾。李翊这个人,不管这事情和他有没有关系,他都愿意掺和进去,却又不像是故意捣乱,似乎没人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

李翊看着叶泉,戏谑道:“叶公子眼中除了黄金和宝珠之外,就别无他物,自然是看不到我的出现啦!”

叶泉无法反驳,他也不想反驳,光是听到李翊的声音他就已经感到很烦躁。

他没有继续理会李翊,问了问武闫:“武公子有了一个好谋士,看来是不打算和我继续合作了?”

武闫闻言,只是淡淡地说道:“若果叶公子真的有诚意,那如何会落到如今的情景呢?”说着便是起身准备离开了。

叶泉本想还说些什么,但看了看武闫,又看了看李翊,就不再有所动作。倒是李翊慢慢走了过来,在叶泉身旁轻声说道:“你想夺得关中霸主之位,还早了些!”

“我告诉你,现在我李翊回来了,我李家将重整关中事务。”

最后这句话声音很大,很明显不只是说给叶泉听。而武闫倒也是直径离去,没有踌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