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好皇帝》第十二章 全盘考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朱厚照的计划,其实只需要五位亲王进入北京,安插进中枢的要职上膈应内阁就够了。

朝廷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能够做到两三品大官的人,谁没个门生故吏?动一个就会牵扯到大批人的利益,所以朝廷不可能一下子挤出十三个位置来。

只是堂堂一个亲王,千里迢迢跑来京城,总不能安排他们当弼马温,必须安排妥当才行。

即便是朱厚照计划中的五个位置,也需要他拿出足够大的利益和内阁交换才行,如果强行把属于文官集团的官职撸掉,换成朱家皇室集团的人,毫无疑问会引起文官集团猛烈反扑的。

大明朝廷现有在编制的官员数量在两万左右,打杂的临时工在此数十倍以上。

而他们全部都是文官集团的人,朱厚照的政令不一定能通达全国,但是内阁下达的命令却能在大明朝任何一个角落通畅无阻的执行,作为大明的实际掌控者,内阁要搞点什么事情实在太容易了。

如果朱厚照损害了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说不定几天之后,全国大灾大旱,农业歉收,河流决堤等就都来了,让朱厚照手忙脚乱,无从收拾。

把藩王引入京城并不是朱厚照一时兴起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全盘考量后的结果。

因此绝对不能引起内阁的反弹,必须要在他们的忍受范围之内,和平的把事办好。

在朝廷里安插五个亲王,肯定势单力孤,力量太弱了,不足以和内阁抗衡。

所以朱厚照才决定一次性安排十三个,十三个亲王的领地几乎囊括了大明的半壁江山,而且他们都是朱元璋、朱棣时期册封的亲王,百年来积累的财富深不见底,在朝廷里的人脉关系也是盘根错节。这些人一抱团,力量自不可小觑,即便是内阁想要动这些王爷,也得掂量掂量后果才行。

在乾清宫偏殿里,尽管有冰块降温,但是马一祯、杨瑛这十三个东厂密探依然觉得燥热无比,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本来就天气热的原因,身上的汗水嗖嗖往外面冒。

“你们到达亲王就藩地后,要向诸位王爷们说清楚,这次进京是来打仗的,不是游玩的,该带的都要准备好!幕僚、钱财、私自培养的武士、杀手这些都要带来京城,朕需要打内阁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最好把王府的大部分力量都转移到北京来,否则光溜溜的一个人来,遭到内阁或明或暗的攻击,连个防身的手段都没有。”

朱厚照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他想起了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一季里面北境公爵临冬城领主奈德史塔克的遭遇,他受到皇帝劳勃的邀请去君临出任首相,居然只带很少的几十个手下就去了。

等到皇帝被野猪顶死,奈德身边居然无人可用,政变爆发的时候,奈德轻易就被小皇帝给砍了脑袋,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另外一个就是阴谋家小指头贝里席,比起奈德就更蠢了,玩阴谋诡计一套一套的,政治智慧却近乎为零。当了那么多年的财务大臣,手中那么多的钱却拿去开妓院,也不知道收买训练一些武士贴身保护自己。

最后在临冬城被清算的时候,身边一个保护他的亲信都没有,最后落得割喉身死的下场。

在这方面只有小恶魔提利昂做的最好,不管去哪里先花钱雇个保镖再说,舍得为自己的安全砸钱,所以他每次遇险总能逃得性命。在君临出任首相期间,他将收买的高山氏族安排进御林军,甚至把皇帝的禁卫军金袍子头目都换成了自己的手下,牢牢地掌控着君临城的军权,小皇帝和皇后再嚣张也奈何他不得。

虽然说《权利的游戏》只是电视剧,里面的剧情都是编的,但故事来源于现实,朱厚照觉得等到藩王进京之后,京城的政治斗争肯定比电视剧里面要更加惨烈。

尤其在朱厚照的煽风点火下,他需要文官集团和皇室集团正面硬钢,打得越激烈越好。这样朱厚照才能趁着两边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暗自发展自己的力量,行渔翁之利!

两个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一个打算火中取栗巩固皇权的皇帝,在这种凶险的政治格局之下,想不死人都难。

打持久战,一定要力量均衡才行,实力相差太大,只会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朱厚照不希望十三位王爷还没开打,就全被内阁给整死了,所以他要求这些王爷做足准备来京,甚至不介意王爷们把暗中豢养的武士也带来北京,以免出现危险之时身边没有保护的人手。

在这个藩禁森严的时期,朱厚照如果不另作说明,这些王爷真的就只会带着两三个老仆来京城的,绝对不敢多带一个人!

在皇权的笼罩之下,这些王爷真是活的战战兢兢的。

说完自己的安排之后,朱厚照又写了十三份盖了皇帝玉玺印的中旨。

这些中旨上没有写涉及机密的事情,只是为了通过文件来确认这十三名东厂密探的身份,让藩王们相信他们是皇帝亲自派遣的信使!

所谓中旨就是皇帝诏书,不经过内阁,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

这样的命令因为没有经过内阁认可,在朝廷里是没有法律效益的,官员可以拒绝执行。

与之相对的圣旨就是由皇帝下达的,经过朝廷认可的命令,具备法律效益,抗旨是要被砍脑袋的。

当然中旨的威力和皇权强弱息息相关,在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君王手里,中旨就是圣旨,有官员敢抗旨,直接拉去砍了。

到朱厚照这里,皇权暗弱,中旨的威力大减。但权威依然还有,皇帝发出的中旨,内阁六部好歹还会商量一下再决定执不执行。

轮到崇祯皇帝在位,中旨就是放屁,谁都不会当回事了。

十三名东厂密探得了中旨之后,跪拜了朱厚照,便跟在萧敬离开了乾清宫。

朱厚照站在殿门口,心情沉重的看着这十三人离开的背影,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些信使离开北京后就再也追不回来了,一切就必须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下去。

“皇爷,离上朝还有一个时辰,要不要在睡一会儿?”刘瑾看着萧敬把人都带走了,马上跑了回来。

“当然要!明天早上才是战争的开始,内阁要挑起战争,就要承担开战的后果。到了战场上,就不是你打一枪,我打一枪就能停下来的。”朱厚照扶着红漆殿门,深吸一口气暗自嘀咕着。

“皇爷你说啥?我怎么听不懂。”刘瑾努力靠近到朱厚照身边,刚才的话他没有听清楚。

“多去看看二十二正史,你就知道我说什么了!”朱厚照懒得解释,转身直接回自己的罗汉床上睡觉去了。

谷大用看到刘瑾吃瘪,在旁边哈哈大笑。

刘瑾何等的机敏,朱厚照看似很随意的一句话,却深深印进了他的脑子里。自此刘瑾每日除了伺候小皇帝之外,几乎都在手不释卷的翻看二十二史,并逐步扩散到各种野史杂记,研究过去朝代发生的事情,博古而通今,为其日后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谷大用没心没肺的,没注意到朱厚照说这话的用意,再说他的性格懒散,也不会想到要去努力学习。终正德一朝,八虎之中,七虎皆在国家大事上有所作为,就只有谷大用始终呆在朱厚照身边,干着伺候人的活。

东厂这边,随着皇帝的命令下达,这个特务机关进入到了运转状态,十三名信差已经拿到了皇帝的口信,在京城这个内阁六部的大本营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萧敬来不及休息,即刻安排了十三匹快马,让这十三人收拾行李,先行出发!

这次引藩王进京,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些藩王居住在全国各地,路途遥远,来北京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路上这段时间才是最危险的,内阁不知道这些藩王进京的目的是什么,必然会不断地派遣探子进行侦查。

所以萧敬需要给每位亲王安排两百名御马监皇宫禁军随行护卫,提防着内阁的刺探,当然也有监视控制的意思在里面。

皇帝需要用到这些藩王,并不意味着这些王爷就是好东西!文官集团威胁皇权,皇族宗室对皇位更是虎视眈眈,官场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盟友,在利益面前,亲爹都能背叛,更别提这些血缘关系已经隔了好几代的王爷了。

一旦有机会,这些王爷绝对会露出凶恶的獠牙,干掉皇帝,自己来做至尊!

十三个王爷的护卫,这就需要萧敬抽调两千六百中枢兵力,而且还是骑兵,这在承平已久的大明朝是很大的事情。光是准备的粮草、马匹,沿途的花销都是天文数字,都要皇帝自己掏银子解决。

也亏得弘治皇帝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否则朱厚照绝对拿不出这样大的手笔。

因为皇帝调的是自己的私人军队,花的也是自己的银子,内阁即便是有意见却也没办法阻止,皇帝有钱有人,沿途的粮草花销都自行解决,内阁想要限制也无从着手。

等禁军到达地方上之后,藩王们各个财势雄厚,身家何止千万,自然会承担这些禁军回京的开销,在这方面朱厚照可以省一笔。

而且这些王爷肯定会不吝钱财,趁机拉拢这些皇宫禁卫,因此这趟任务对这些大头兵来说,是个难得的肥差。

调兵是需要时间的,不能皇帝令声一下,兵马就动了。调动这些兵力,需要司礼监、御马监一起配合,把人和马都准备好,同时还要内承运库的太监把军饷送过来,粮草倒不用准备多少,可以去沿途的城镇里购买。

这买粮草有很多的规矩在里面,首先这些皇宫禁军是不能进城的,进了城就像现代闯了大使馆一般性质极其严重,内阁会以此大做文章,搞得朱厚照下不来台。所以买粮草这事儿,只能让随行的东厂番子进城去购买。

这一切收拾停当,至少也得三天的时间。好在藩王那边收到信之后,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出发,到时候这些皇宫禁卫刚好会抵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