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商澜》第九章 赵彦直的众弟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天大亮之后,赵彦直才醒了过来。 首发--无弹出广告因要去接应孙敏睿一起去出租屋村,赵彦直取消了晨跑,在食堂匆匆啃了几个馒头,便到校门口等候孙敏睿。

一会儿,孙敏睿和他的姐姐孙敏霞一起骑着自行车赶了过来。

见孙敏霞也来了,赵彦直很纳闷,想是当姐姐的担心弟弟的安全,陪着弟弟一起来了,转念又想,不对,平时上学那他还不是一个人来回跑。

姐弟俩来到赵彦直身边,孙敏霞便说道,“大学者,我今天也要见识一下你的威名。”“威名?什么威名?”赵彦直不解地问道。

“你当老师的威名呀!”孙敏霞笑着答道。

“当老师的威名?哪有啊,让你见笑了,互相帮助而已。”赵彦直说道。

于是,三个人一起向泗水桥的出租屋村驶去。

赵彦直上午要辅导的四个学生清一sè姓赵,是赵彦直老家一个村的,且同族,没出中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应该是从一个祖宗延续下来的族亲,且没出五服,属于农村里所说的“自己人”。其实,赵彦直跟他的这些弟子多多少少地都有点亲缘,赵彦直的父亲名叫赵冠华,母亲叫何翠莲,这何翠莲跟赵秀芝和赵文强姐弟俩的母亲何雪莲是堂姐妹关系,跟何慧曼的父亲何建忠却是堂姐弟关系。

何慧曼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何靖文,就是赵彦直的第一届弟子,经过赵彦直的指导,考上了同济大学,由此而让赵彦直名声大振。这赵彦直和何靖文也算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赵彦直因为要去外婆家拜年,由此而跟何靖文认识,又因为投缘而关系要好。

另外,刘欣雨也有个叫刘欣颖的姐姐,跟赵文彪的姐姐赵秀兰同年,也都是赵彦直的弟子,是继何靖文之后的第二届弟子,一个考取běi jīng大学,一个考取清华大学。也就是这两个人,让赵彦直的名气更大,之后大家便信服起了赵彦直,纷纷花钱请赵彦直作家教,帮助那些家长们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

二十几分钟后,赵彦直领养孙敏霞和孙敏睿姐弟俩一起来到了赵文龙等赵家人在出租屋村租住的房前。三人先将自行车锁好放在屋外,一起进到屋内。

赵彦直跟房东打了个招呼,又简略地向房东介绍了一下孙敏霞姐弟俩,得到房东的许可后,便领养孙敏霞姐弟俩上到三楼,赵家四个孩子正在集中学习。四个高中生见来人了,纷纷起立,向赵彦直问好,微笑着望着孙家姐弟俩。

赵彦直先向赵秀芝、赵文强、赵文龙和赵文彪四个赵家弟子介绍了孙家姐弟俩,然后又将赵家四个孩子一一向孙家姐弟俩作了个简单介绍。

孙敏霞感慨地看着这一群生龙活虎的少男少女,顷刻间便感觉到了赵彦直身上潜藏着的那一股神奇的威力和凝聚力。

赵彦直向四个学生交待了一下,便带着孙敏霞和孙敏睿一起来到何慧曼的租住屋,房东不在,三个人将自行车推进屋内,锁好,便一起上到二楼。

刘欣雨和何慧曼兄妹俩正在学习,赵彦直三人的突然来访确实让兄妹俩感到意外。赵彦直又是一番介绍,双方均含笑点头,表示认识。

孙敏霞观察了一下,见这两位少年要比赵家那四位少年更活泼,更具现代气息,而赵家四少年稍微朴实、醇厚,这可能跟各人的生长环境有关。孙敏霞对何慧曼兄妹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提议和邀请刘欣雨和何慧曼二人一起到她家去玩和学习,下午吃完饭后便在她家让赵彦直一起辅导。

刘欣雨和何慧曼二人犹豫了片刻,均说得跟家里人打个招呼。

孙敏霞向赵彦直望去,意思是征求赵彦直的意见,也想让赵彦直劝说鼓动一下。赵彦直便对刘欣雨和何慧曼二人说,“你们就放心去吧,等会我会跟你们家里人说明一下,说你们中午不回来,下午学习完后和我一起回来。”

刘欣雨和何慧曼二人见赵老师开了口,也就不好推辞,便跟着孙家兄妹俩一起骑车去孙家。

孙敏睿就读于江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学之间住得比较分散,且都是高楼大厦,来往不方便,所以同学之间交往稀疏。跟刘欣雨和何慧曼兄妹俩接触后,孙敏睿一下子找到了身心愉快的感觉,觉得自己正是缺乏这种同学间的友谊,又加上双方不在同一个学校,没有那种因竞争而产生的敌视感,相互间更多的是一种神秘感,由此而让孙敏睿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起来。

刘欣雨和何慧曼兄妹俩跟着孙家姐弟俩一路来到了金盛住宅小区,来到逸仙楼下孙家的车库旁,将自行车一起放入车库,锁好,便又跟着孙家姐弟俩一起乘电梯上到了六楼,一起进入孙家。孙敏霞让孙敏睿在家好好招待客人,自己则打电话将沈秋芳约了出来要和沈秋芳一起去采购食品款待客人。

孙敏霞走后,孙敏睿便招呼着刘欣雨和何慧曼兄妹俩一起玩耍,做做运动,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轻松一下,也算是劳逸结合中的一种休息了。

赵彦直在跟何、刘两家人打了招呼,辅导完赵家四弟子之后便骑车独自赶到了孙家,吃完午饭后便留在孙家一起辅导着孙敏睿、刘欣雨和何慧曼三人。

此后,每逢双休rì,赵彦直便来往穿梭于孙家和泗水桥出租屋村之间,忙得是不亦乐乎。孙敏睿的成绩也是明显有了起sè,jīng神状态也是空前的良好,孙家人均是无比地高兴。孙敏睿有时也去出租屋村玩和学习,中午便跟赵彦直等人一起到江大食堂搭膳。

这时,国家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一时难以消除,况且分数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唯分数论高低的教学模式仍是各所学校的首选。

江川市十七中和江川师大附中在教学上那是没法比的,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软硬件设施,那都是有区别和差距的,师大附中那可是省里的重点中学,这重点中学就是重点中学,几多年的老牌子了,假不了,那是有实力的,不是胡乱吹的,而十七中只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中学,并且是几年前从农村中学变身过来的,不言而喻,这农村怎能跟城市相提并论呢?

别的不说,就拿这测验试卷来说,这师大附中的就要比十七中的要另类许多,这一点,赵彦直在辅导孙敏睿不久便发现了。因为各所学校生源的基础不一样,从而决定了各所学校的教学方法会不一样,教师们讲课的风格也会不一样,所以,各校的测验试卷规格不同那也是在所难免。但因为赵彦直的那帮弟子是外地来的插班生,大多数人基础相对较好,又经过赵彦直的悉心辅导,整体素质已经大为提高,所以师大附中的测验试卷便很合赵彦直的那帮弟子的口味。

如此,赵彦直便会经常借用师大附中的试卷里的典型例子来普及他的那几个弟子,尤其是刘欣雨和何慧曼,更是受益匪浅。有时,赵彦直也会让孙敏睿去复印一两套典型的试卷让刘欣雨和何慧曼去做,为此,孙敏睿有时还要想方设法地去跟理科班的同学借试卷来复印,但孙敏睿很乐意做这件事,尤其是为了刘欣雨和何慧曼,确切地说是为了何慧曼。有一次,为了送试卷给刘欣雨和何慧曼,孙敏睿还冒着雨独自骑车赶到十七中,身上淋湿了一片,那些试卷却完好无损,被孙敏睿用塑料薄膜袋包裹得严严实实。刘欣雨和何慧曼均很感动,觉得孙敏睿这个人挺实在的,很值得一交。

之后,孙敏睿跟刘欣雨和何慧曼的关系便很不一般,尤其是对何慧曼更是情深意重,殷勤备致。久而久之,赵彦直便看出了一点苗头,怕孙敏睿再一次陷入情感的泥潭而影响学习,便想找个机会敲一敲边鼓,让孙敏睿清醒清醒。

这天是星期六,下午,赵彦直早早地散了课,将几名男弟子带到江大的篮球场要练习一下篮球,活动活动,增加友谊,提高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除陈政男没来外,其余的男弟子都到场了,赵家三兄弟,刘欣雨,最主要的还有孙敏睿了。赵彦直将五名弟子加上自己共是六个人分成两组,进行三对三的对抗赛。这些弟子当中,赵文龙的年龄最大,赵彦直便让他带了二个人作为一队,自己带另外两个人作为另一队。这是他们经常的组合。

胡乱地搅了一通之后,师徒六人便坐在台阶上歇口气。借着这一空档,赵彦直便对弟子说道,“有个成语叫做‘成家立业’,描绘的是古人的一个社会现象。古人讲究的是先成家后立业,那是因为古人结婚都比较早,也不象我们这样先得读书,学习。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社会处于农耕时代,要学的东西有限,所以,没什么事就先结婚,以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非常注重香火的传承。再一个又因为古人的平均寿命也比较低,养老方式只有家庭式的养老方式,全靠子女的孝道,因此,生儿育女与成家便成了古人的第一件大事。成家之后,人们便可以通过姻亲关系和社会关系找事做找活干,这就是立业了。但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不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便会很困难,很辛苦,很有可能便会一事无成,对于立业来说就成了泡影。而一个没有事业的人要想成家谈何容易。所以这一成语现在得改一下,应该叫立业成家,就是先立业后成家。古人常说,大丈夫何患无妻,男儿志在四方,告诉我们要先学好本领,开创事业,有了事业自然就会有你的梦中情人出现在你的眼前,等你挑选。所以,我们不应过早地儿女情长,把jīng力消耗在不三不四,朝三暮四的虚幻之中。而是要把全身心的jīng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为将来步入社会开创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都是爷们,要拿出点骨气来,决心做到先立业后成家。”

赵彦直的这一番话,听得那些弟子们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面面相觑。但孙敏睿似乎听出了点名堂,觉得赵彦直似乎是在提醒自己。此时的孙敏睿已经能够接受赵彦直的教诲和告诫,觉得赵彦直是在正确引导自己,因此没有产生任何逆反心理,真心实意地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把思想和jīng力集中到学习当中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