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天门》第二十二章 谢石的追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安国凝神沉吟了半晌,他知道,这段时间来,种种的事情都说明,谢石的成长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刚才和他聊那些话,其实也是谢安国想要知道谢石真正的内心,如果他的想法真的很成熟,那么他也真的有决心不再限制儿子的选择。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想到这里,谢安国的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郑重起来,他直视着谢石说道:“儿子,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真正的问过你的想法,因为我认为你还小,恐怕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如今看来,你是长大了,你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和为父说,我会仔细考虑的。”

看到父亲这般正式,谢石哪里还敢怠慢,赶紧端正了脸色,仔细斟酌了斟酌,这才凝重的开口:“不敢欺瞒父亲,我心里有大惑不解。人的一生充其量不过一百年,时光倏忽即过。从古到今,人们都各有追求,可是无论是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还是举世敬仰抑或平淡度日,都只不过能够享受几十年而已,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杯黄土。当入土为安的时候,那些权力、钱财和名声就都失去了。追求一生的东西到了最后却是一场空,让人如何能够心安理得?所以我不满足。我不怎么在意这些权势名利的东西,我也不想就这么随波逐流的生活下去。我想寻找一种东西,那种东西能够让我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和永恒的解脱,虽然我不能确切的描绘出那种东西,但是我知道,那一定存在。说实在的,有时候我就想不明白很多很多的人,他们的思想好像只能想到眼前的事情,过一日算一日,过一年算一年,就这样把一生就过去了。我却不一样,我想纵览古今,更能知晓未来,就像仙佛那样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我不认为这不可行,释迦牟尼、老子等等都是确有其人其事,又有那么多修仙修佛的人,父亲你大概也听说过,我的想法并不标新立异,我也并不孤独。”

谢安国静静的听着,脑筋却全都开动起来,比面对他以前遇到过的最聪慧好问的学生时都用心,他要尽可能的理解谢石的想法。谢石的话没有什么难懂的,这本来就无关聪明与否,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的影响,特别对于一个儒者来说,谢安国的观念是造福天下百姓和自身的修养,而谢石说的东西倒也不是谢安国甚至千千万万的人就没想到过,只是他们觉得那是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而谢石却坚信那是真的,反倒认为权势名利是不可靠的,于是人生的路也就因之不同起来。由此可见,观念对于人的影响有多么大了。

“想不到这小子已经有了这般计较,唉,儿大不由爷啊!看来是应该放他出去了,让他满天下的走走,若是他看到百姓疾苦从而发心为天下苍生做一点事情那就正合我意,若还是没有什么改变,那我也不用再强求他,平平常常的过一辈子未尝不是一件美事。根据一本印度流传来的史诗记载,释迦牟尼开春时出城赏景见到万物生发一片欣欣向荣,常人见了本应该喜悦,可是这释迦牟尼却因此预见万物凋零而发愿普度众生,但愿谢石不要像他那样才好。”谢安国主意已定,就不再多说什么,叮嘱谢石好好休息,自己回身想走回卧室去。

谢石看着父亲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些不忍心,但终于还是开口了,“父亲应当知道春秋时有一个大盗名叫跖,他聚集了上万的盗贼,纵横天下,无人能治,连孔子也被他骂的灰溜溜的走掉。有一次一个喽啰问他:‘你是怎么成为大盗的呢?’跖回答说:‘具备是被一个心怀善念的人所把握,还是被一个心怀恶念的人所利用,纵观这几千年的历史,说实在的,我对于儒学治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一直心存怀疑,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请父亲原谅,也恳请父亲三思。”

谢安国的背影僵了一下,只是叹了一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出去,可是那背影在谢石的眼里就显得更加佝偻,好像这一瞬间父亲就老了很多。

谢石的眼泪终于没有忍住,他在心里默默的念着:父亲,对不起了,我知道这样说对于您对我的期望和您心中奋斗了将近二十年的理想都是一个打击,可是我必须这样做,如果不能急流勇退,将来不知道那些小人要怎么迫害您呢,连孔子都不能幸免,您又怎么能独善其身。

这一夜,谢安国又是在书房呆到很晚才睡,‘圣人不死,大盗不已’,这些年他也算是博览群书,当然知道这句话,只是以前并没有重视而已,甚至是嗤之以鼻的,可是现在,他开始真正的思考它了。

从那以后,除了家人谁也没有意识到,谢安国有了一点悄悄的改变,少了一点道貌岸然的正统模样,多了一些亲切随和,有时候甚至有点幽默起来,管理学院事物似乎也不再那么教条,多了份宽容,带着分潇洒随意,说话不拘一格,可是往往一语中的,让人心甘情愿的听从。用谢石的话说:孔子‘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自己的父亲开始有些‘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味了,这是悟道的开始,传说孔子晚年曾在黑松林受到一个渔父指点,后来隐居到黑松林是为了修道,也许是真的呢。

这本小说有劝诫的意思,奢望有一天,它能像佛经一样流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