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才子亡国之君李煜》第十二章 大起大落的宰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943年十一月李璟把老爹安葬在永陵(最初叫钦陵,向后周称臣以后,周太祖郭威的父亲郭简的陵墓也叫钦陵,为了避讳,改称永陵),位置在今天南京市南郊的牛首山。无弹出广告小说 先主死了九个月才下葬,尸体应该是不会腐烂的,古代保存尸体的技术还是相当高明的。

帝王死后,用香汤沐浴,用酒擦拭消毒,随后入殓,穿上十几件衣服,再放入防腐的香料和大量陪葬品。最好的棺木当属楠木,楠木不易变形,防腐防蛀,有淡淡的幽香。棺材有两层,小的叫棺用来装尸体。大的叫椁,套在小棺外面,用来装陪葬品,帝王的棺材则有七层。棺材密封之后,尸体与空气隔绝,就不会产生氧化反应。盛夏之时,在棺木周围放上冰块,用来降温。

古代皇帝通常七个月下葬,有的超过一年或更长。如果陵墓修的好,尸体保存一千年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湖南长沙马王堆里的女尸,西汉时下葬,中间隔了2100年,到1972年出土时仍然完好如初,肌肉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曲伸,真是一大奇迹。

李璟即位时二十八岁,血气方刚也是在所难免,任用冯延鲁、冯延巳、魏岑、陈觉、查文徽,这五个人品行不端,败坏朝纲,被人称为“五鬼”。而这五个人又依附于宰相宋齐丘,这就为宋齐丘后来饿死于九华山埋下了一定的祸根。

周宗和宋齐丘同为宰相,却总是受到老宋的欺负,被逼的实在没法,学一回怨妇吧,去找李璟诉苦。

“陛下,宋齐丘在先帝之时就狂妄自大,现在又结党营私,排挤老臣,恐怕老臣以后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了。”

“哎!你说的这些,朕也有耳闻。这样吧,陈忠你去传旨,让他离开金陵,去当浙西节度使。”

陈忠应了一声便去传旨,李璟又好言安抚了周宗一番,留下共进午膳。

宋齐丘在府邸听完旨意,惆怅了好大一会,对陈忠说道:“陈总管,烦请你转奏皇上,我今年快六十了,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眼花耳聋,不能处理政事,我想归隐九华山,希望陛下能够恩准。”

宋齐丘纵然有些放荡不羁,恃才傲物,但毕竟是开国元老,所以陈忠劝他:“相爷,皇上刚刚即位,正是用人之际,选择归隐似有不妥,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不用了,陈总管可能不知道。我帮助先帝掌握了吴国的大权以后,就退隐在九华山,先帝派人去请了好几次,我才答应出来。不是老夫故意要挟,而是实在不愿出来做官。功成身退就可以了,何必要老死于衙门呢。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这种田园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只是很多人没有看透罢了。出我之口,入君之耳,这些话老夫只说给你陈总管听。”

“小人明白,我回去之后会向皇上转奏相爷的意思,那就先告辞了。”

“恕不远送,有劳陈总管了。”宋齐丘拱手说道。

李璟听了陈忠的汇报,居然很痛快的答应了:“宋齐丘就是一个狂徒,经常当面顶撞先帝,现在请求归隐,正好,朕准了。念在他多年辅佐先帝的份上,赐号九华先生,封为青阳公。”

944年闽国大乱,李璟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派查文徽和边镐、臧循出兵进攻。闽国皇帝王延政在交战中杀了臧循,取得大胜。李璟得知大军受阻,恼怒不已,945年正月又派何敬洙、祖全恩、姚凤出兵支援查文徽,八月攻克建州,俘虏了王延政,消灭了闽国,得到了福建大片土地,扩张了南唐的疆域。关于闽国的故事,在十国的兴亡一章有详细介绍。

945年十月宋太后病危,李璟不分昼夜在身边侍候。“虽然你当了皇帝,改名叫璟,但我觉得叫你通儿好。我死之后,丧事要和你爹爹一样,一切从俭,不可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今年八月你消灭了闽国,占领了福建,可未必是好事啊。你爹爹临终时,一再强调不要发动战争,你怎么就不听呢。打仗是要死人的,是要用钱的。壮丁被抓当兵,谁去种地?钱用完了,国库也就亏空了,怎么救急?如今天下大乱,北方有中原的晋朝和契丹,南方有后蜀、荆南、吴越、南汉,这个世道不行啊,战争不断。为娘要去见你爹爹了,今后的路还长着呢,你要好自为之啊。”说罢溘然长逝。

“母亲,母亲……”李璟和诸王痛哭不止,随后将宋太后也埋在永陵,与先主合葬。

十二月李景达来看望李璟:“大哥身体好些了吗?”李璟示意景达坐在床边,咳嗽了两声言道:“自从母亲过世,身体就变得虚弱了,不过经过太医精心调理,最近好多了。四弟,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不瞒大哥,是关于宋齐丘的事。”

“他怎么了?他不是在九华山吗,这是他自己要求隐居,我才批准的。况且我还封他为青阳公,一县的租税都归他自己所有,想必也衣食无忧了。”李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亏待功臣,极切地说道。

“可是朝野多有议论,说宋齐丘与爹爹是布衣之交,前后三十年,劳苦功高。今日让他住在荒山之中,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哥不近人情,驱逐功臣呢。”

李璟长叹了口气说:“真是人言可畏啊,四弟,你以为此事如何处理,众人才会心服?”

“大哥不如把他诏回来,让他挂个闲职,既不干预朝政,也使他有面子,别人也不会有非议。”

李璟思索了一会言道:“嗯,不错。这样倒也两全其美,那就封他太傅兼中书令,让他奉朝请就行了。四弟,这事就辛苦你一趟,你亲自去九华山宣旨,也显得咱们对他的重视。”

“好。大哥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说罢告退出门而去。

奉朝请,就是一个很光荣的虚衔,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有朝见皇帝,参加朝会等资格。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