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才子亡国之君李煜》第十一章 李璟即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先主病故,陈忠请示之后站在殿门宣布:“皇上驾崩了。 首发--无弹出广告”

他这声音穿透力特别强,加上太监宫女口口相传,不大的功夫整个皇宫都知道了先主的死讯。所有大臣和奴婢面向升元殿的方向跪地哭泣,皇帝死是大事,你有泪没泪都得嚎两声,就是装也要装得像一点,如同比死了亲爹娘还难受,因为这牵扯到政治问题。

难过归难过,后事还是要办的,由礼部来负责。灵堂素穆庄重,白幡高挑,白幔低垂,纸钱飞漫,所有人皆披麻带孝,宫中一片白,远远望去跟下了一场大雪似的。和尚、道士是必不可少的,念经超度,做做法事,希望先主早登仙界。至于经文念的对不对,是不是偷懒打过瞌睡,到底有没有仙界?对于这些,和尚是一概不管的,只要钱挣到手就行了。

转眼到了三月初一,先主去世差不多半月了,李璟还没有登基,在灵堂哭哭啼啼,也不知道是不是真难过。李璟出于谦虚,表示自己不够资格,对几个弟弟言道:“爹爹临终将社稷交付于我,我智德微薄,难以胜任,还是由你们来接替吧。”

三弟李景遂劝说:“大哥莫出此言,我和景达治理府县尚且困难,何谈治国。景逖(ti,先主之妾种氏所生)才七岁,一无所知。因此国事还要由大哥来决断。”

宋皇后在一旁言道:“是啊,通儿,你三弟所言极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推让皇位,被孔子称为二贤。今天你们兄弟能像他们一样,不争名夺利,不手足相残,母亲很高兴。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通儿啊,你要极早继位,以正视听,以安人心!”

“可是爹爹在世之日,最爱三弟,并有意立为太子。今天我若称帝,就是违背了爹爹的初衷,乃是不孝;夺三弟之位,便是不仁;将来史书之上难逃不孝不仁的罪名,母亲于心何忍?”

“这个……”宋皇后一时无语,不知如何回答。

李景遂跪地言道:“大哥若再这般推让,景遂唯有一死。”说罢以头碰地,声音极大,被李璟制止。

周宗见事情闹得这种地步,手里捧着皇冠和龙袍上前进言:“既然先帝临终有旨让殿下嗣位,那么就就该奉旨行事。殿下当以国事为重,又岂可固守小节?老臣周宗代表百官叩请殿下今日登基。”

“叩请大哥今日登基。”三个弟弟也极力赞同。

李璟无法推辞,只好应允:“哎,好吧。就依周卿和诸位兄弟所言,今日即位。”

周宗听后很是高兴,说道:“如此最好,真乃我大唐之福,百姓之福。”

李璟将孝服脱下,换上龙袍来到崇英殿时,诸王和百官也换好了官服在此等候。李璟升座之后,命陈忠宣诏。陈忠打开诏书走向陛阶,念道:“诏曰:先帝在位七载,节俭质朴、勤于政务、忧国忧民、披肝沥胆,以至积劳成疾,御驾早崩。日月无光,草木含悲。四方之君无不哀伤、大唐百姓无不垂泪。朕遵先帝遗旨,准百官所请,顺天应人,于今日即皇帝位。自今年始,改元保大,不待来年,大赦天下。经礼部与群臣商议,朕亦亲览,追尊先帝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为烈祖。尊皇后为太后,立妃钟氏为皇后。加封李景遂为燕王,景达为鄂王,宋齐丘为太保兼中书令,周宗为侍中,其余百官进位二等,将士皆有犒赏。望诸位公卿与朕同心同德,恪守本职,兴我大唐,共创辉煌。”

诏书宣读完毕,群臣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经过这一番折腾,登基就算完成了。

李璟回去之后,又接着穿上孝服为老爹守孝。不管好看不好看,愿意不愿意都得穿,这关乎孝道。周公制定《周礼》之后,孔老夫子大加推崇,认为每个人最起码在父母的怀抱中呆了三年,所以守孝也必须三年,实际为二年零三个月。三年之间在父母坟前搭个草棚,在里面住着,不能喝酒吃肉(有疾病的可以吃肉补充营养,病好之后就不能再吃了),不能同居,不能婚嫁(特殊情况例外,如父母双亡的可以在短时间内结婚,告慰双亲在天之灵)等等。

自西汉以来,孔子思想被奉为正统。不管是老百姓还是读书人,对孔圣人说过的话,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了,都要上报请假三年,回去守孝叫做“丁忧”,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孝道的态度。如果你贪图权势,家里有丧,隐瞒不报,一经别人揭发或朝廷查出来,那么对不起,你算是彻底玩完了。轻者削官为民,重者充军发配,有时还会被咔嚓。

再顺便说三个小故事,让大家对古代的守孝有个了解。战国时候有个改革家叫吴起,他老娘去世后,他并没有回去奔丧,被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大骂了一通: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说他良心大大的坏了,连飞禽都不如。他这一说让吴起在历史上成为一个不孝的逆子。

最逗的是白居易也背上过不孝的骂名。他母亲陈夫人因为看花坠井而死,他在守孝期间又写了两首诗《新井篇》、《看花》,成了小人攻击的把柄。别人上书说他不孝,犯了忌讳,败坏了风气,不可再用。因此皇帝下旨把他遂出京城,降为刺史。这时中书舍人王涯落进下石,说他不适合治郡,接着老白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并非真的不孝,只是赶的巧,写了不该写的诗,因此获罪,实在是冤。

诸位可能还有疑惑,小官回去守孝还可以,如果是国家重臣,朝廷又离不开他,那他怎么守孝?这就要说到“夺情”了。朝廷需要你,你不能回去守孝,等于是夺取了你孝亲之情,你可以穿着素服继续在衙门上班,称为夺情,也叫夺情起复。明朝时就有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就是说哪怕宰相的亲爹亲娘死了,你也得回去磕头守孝。

虽然规定不让保奏夺情,但也未必都是如此。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他就自导自演了一出夺情戏。他父亲死了,不回家奔丧,他勾结太监冯保,让皇帝下旨夺情。他不回不要紧,这可引起了士大夫的愤怒,六部官员、翰林、御史、还有进士聚集到午门外,进行示威,一起声讨张居正,说他大逆不孝,有悖人伦道德。万历皇帝当然没有听从,而是下旨廷杖,这些官员被打得是皮开肉绽,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很是凄惨。

话再说回来,李璟即位之后,并没有像他爹那样贤明,相反任用了一些奸诈之徒,一场新的宫廷争斗即将上演。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