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修仙时代》八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一流书院~ ~..

【铁拐李】

八仙中,铁拐李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见诸于文献则较晚。 亦作李铁拐。元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来传说颇多,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身世来历】

铁拐李又称为铁李,原名叫李元中,又有人说李凝阳,还有人说李孔目,还有人说他叫李洪水,小名拐儿。至于他的时代更是其说不一。一种说法是隋朝人,一种说法是唐玄宗、代宗时代人。《列仙全传》里说他曾与李老君交往,那就是春秋战国时人了。但《历代神仙通鉴》则说他本是远古之神,曾经在黄、炎之前当过人王。这些事本来就难于查考,假如世上真有那么一个姓李的拄着铁拐的乞丐的话,估计最早也不会超过隋、唐两代。而乞丐也不会有什么“元中”的雅号,至于“凝阳”,那不过是道士们顺着正阳、纯阳编下来的,更与乞丐无干,所以铁拐李称做“李洪水”妥当。

但李洪水的事迹实在不够辉煌,简略得很,据《续文献通考》记载: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这样还是道士们编的故事更易流传,也容易为人津津乐道。

据说,民间李凝阳即李拐儿生得本来很魁梧,是个很体面的伟丈夫。虽然善于修炼之术,但还未得到真道,便跟随老子和宛丘先生学道,隐居在砀山的岩穴之间。这一天他接到老子的请帖,请他一起去游华山。他便把躯壳留在洞中,元神出壳。临行前叮嘱一位新来的徒弟说:“如果七天我的元神还不回来,你就把我的尸壳焚化。”为什么要焚化呢?道家认为人的魂藏在肝里,魄藏在肺里,元神出游时魂要跟着,魄却留下看守躯壳。过七天元神不返,躯壳就要**,所以要烧掉。李凝阳的元神逍遥自在地去游山逛水了,徒弟却要看守着躯壳不能离开,怕是一离开就成了虎狼的点心。

无巧不成书,到了第六天,徒弟的哥哥跑来说是母亲病危想见他一面,让他赶快回家尽孝道。这徒弟恪守师命,又坚持一夜。到了第七天,师父还未回来。一直等到晌午徒弟等不及,便一把火烧了尸首,跑回家去看望母亲了。到了傍晚,李凝阳才赶回洞府,但出来进去寻找不见尸首,只好自认倒霉了。李凝阳没了魄的躯壳,飘泊无依,已经有些流落街头乞丐模样了。这时见到林子中一具饿殍,他便饥不择食地从囱门中钻了进去。跳起来之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这才知道饿殍是个跛子。急忙来到水边照一照,只见自己的尊容: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形极丑恶。

他正惊讶之间,只听背后有人拍手道:草脊茅檐,窗毁柱折,此室陋甚,何喜获丰收寄寓!李凝阳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子。他急忙想把元魄跳出,老子又制止住他道,真道应该在表相之外求得,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这一番说教使李凝阳死心塌地地不想换躯壳了,老子便给他一只金箍束住乱发,又给他一根铁杖拄着瘸腿。他又用两手揉眼,把眼眶揉得象两个大窟窿,于是自号李孔目,而人们常忽视他这特征只注意那条拐腿,所以便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得道成仙】

铁拐李是八仙中最早得道成仙的。铁拐李本名李玄,他原是一个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因考场**,多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从此他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学道访仙。

李玄学道心切,在深山幽谷中寻找茅庵道舍。经历数月的风餐露宿,涉水登山,终于在一个山林幽僻的岩洞里居住下来,几年过去,李玄自感收效甚微。他从沉思中悟出不长进的原因:修行道业没有名师的指点,靠自己的一得之见,事倍功半,道业难成。他猛然想起华山上的太上老君李耳,乃是同族仙祖,去拜他为师,必能得道成仙。

李玄想到这,就直奔华山,吃尽千辛万苦,李玄终于来到华山,登上莲花峰,李玄正想休息一会,想不到前面走来两个道童对他说:“你是李玄吗?”

李玄觉得很奇怪,“两位道兄怎么知道我的姓名?”两个童子微笑着说:“你不是千里迢迢到华山来寻访太上老君的吗?我们是太民上老君派来接你的。”李玄听了又惊又喜,暗想:“看来我李玄同太上老君还大有缘份呢,不然怎么会派童子来迎接我呢!”

于是他随童子来到太上老君隐居的草堂,只见太上老君端坐堂上,在他身旁还坐着另一位仙人。李玄上前拜见后,老君问明来意,“学道没有老师,没有天生缘份,而要靠自己。你只管专心去修行,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李玄聆听太上老君的教诲,叩别两位仙祖,回到原处,潜心修研道家经典。他经常一打坐就是一天,还时时到高旷之处呼吸,吐故纳新。久而久之,炼到了形神分离的境地。

一日李玄修炼已毕,在山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一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仙鹤飞近,只见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慌忙跪拜。老君说:“你的道术大有长进,实属不易,我和宛丘要到各地出游,想带你同去你在十天后神驰我处,不可失约。”言罢,驾仙鹤而去。

转眼十天已到,他对徒弟杨子说:“为师就师祖之约,神魂离去,肉身留在这,你要悉心看护,过了七天不见我的神魂归来,你就将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为期,千万记住!”说完李玄盘膝而坐,运转丹田气,神灵出窍,飘然而去。

杨子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的**,到了第六天,杨子的叔叔来说他的母亲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杨子恸哭不已,经叔叔再三催促,他指着李玄的**说:“师父的神魂已出游,临行叮嘱我小心看护,限期七天,如今已到六天,我现在走了谁来看护?”叔叔觉得他胡说八道,有谁死了六天,还能还魂的,不由分说拉着他就走。杨子不走,叔叔就说:“速将你师父的尸体火化掉,同我一起走吧!”。说完,就叫杨子一起动手,搬来柴草,将李玄的尸体火化了。

待李玄神游回来,与老君话别时,老君赠他一偈:“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李玄哪知偈中的奥秘。回到洞中,不见自己的肉身,李玄大吃了惊,出洞寻找,来到山坡,见焚烧遗体处幽烟寂寂,明白自己的肉身已被火化了。神魂无处归宿,仙路断绝,这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具乞丐的尸体,便不顾一切地投魂,等起来到河边一照,发现自己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袒腹跛足,手拄拐杖。

【神话传说】

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八仙之一铁拐李一次云游到江西时,路过腾桥镇荣坊村,看见村中有棵古樟树长得挺奇特,不禁脱口称道:“妙境”。于是按下云头,落座树下。在古樟不远处,有座私塾。屋里依稀可见一位年长的先生教十几个弟子在念着:“子云诗曰”之类。铁拐李经不起凉风一吹,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过往的行人见他这个老头形貌丑陋不堪,衣不蔽体,坦胸露背,一条溃烂的跛腿上,爬满了追腐逐臭的苍蝇,嗡嗡作响,都恶心地走得老远。

一会儿,私塾散学了,一群小孩见铁拐李这样,当时吓跑了大半。只有几个胆大的围着铁拐李叫:“叫化子,烂腿子。”叫了几遍,铁拐李才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响声如雷,又吓跑了几个小孩,最后只剩下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铁拐李见是个憨脑的小孩站在自己面前,便说:“你叫什么名字?刚才是你吵醒了我么?”小孩见问自己,也不胆怯。他不先回答他的问话,倒反过来问他:“你是什么人,怎么睡在这里?”铁拐李见小孩问他,又呵呵一笑:“我是什么人?你猜不着,但我能猜得到你的名字,你相信吗?”“我不信你能猜到我的名字,你骗人。”小孩连忙摇手回答。铁拐李说:“不信?那我们打赌。”小孩说:“打赌就打赌,要是你猜不着,给我当马骑。”铁拐李说:“好,要是我能猜到你的名字,你就给我舔这条烂腿,怎么样?”小孩点头答“行!”因为他想,这个拐子肯定是个外地人,他怎么能知道我的姓氏名字呢。小孩怕他赖帐,还与他拉钩“谁骗人,谁是小狗。”其实,他哪里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拐子就是神仙。铁拐李指着小孩说:“你的名字叫王钦,今年十岁,对吧?”王钦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咦,他怎么真的知道自己的名儿。唉,这下可输了,要舔1他那吓人的烂腿。可事先已经发誓拉了钩,王钦是个说话算数的小孩,不想赖账,就俯身来舔铁拐李的烂腿。喜得铁拐李呵呵地笑着,扶着王钦的小脑袋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王钦本想在铁拐李的腿上舔上一二口就算了,打赌就算完事。谁知,他舔到的味道是甜的,如蜜似糖,于是他越舔越有味,竟把铁拐李整条腿下的脓血全舔干了才起来。“好,谢谢你,王钦,我们后会有期。”说完,铁拐李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本来,王钦在私塾里读书,成绩并不算好,十几个同学中,他是倒数第二。可从舔了铁拐李的烂腿后,学业大有长进,不出半年,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变成顺数第一。先生感到十分惊异,一日,特将王钦留下,问他是怎么回事,于是王钦便将自己碰到一个拐老头的故事讲给他听,末了说“从舔了那拐子的烂腿后,我的记忆力便特别好,所以先生教我的书,我都能记住。”“噢”,先生又问:“你碰到的拐老头是个什么模样的人?”王钦也一一向老师作了描述。先生是个老人,对于神仙的传说自然见到的很多。他想,王钦遇到的一定是个神仙,然而天机不可泄漏,这事他没有再问下去,也没有告诉别人,只是比从前理加努力地教王钦,他认为王钦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转眼间过了一般容易。因而说道:“仙长,你是何方大神,真能帮我这个大忙?”

铁拐李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道:“王钦,你不相信我能呼风唤雨?那咱们又来打赌,条件吗,我赢了,你还给我舔腿,怎么样?输了还是给你当马骑。”说着,只见铁拐李从腰间取下一个破碗递与王钦,叫他拿着,自己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水”,碗中登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碗水,又说了声“起云”,刹时,乌云骤起,狂风大发,铁拐李又叫王钦将碗中的水向空中一撒,说了声“下吧”,顿时大雨倾盆而下起来。见真的下起了雨,王钦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赶忙跪下给铁拐李磕头:“多谢仙长搭救黎民,敢问仙长尊姓大名,仙居何方?”“哈、哈、哈,王钦,这个你就别问,还是给我舔舔腿吧。”王钦岂敢违约,跪下连忙就舔2起他那腥臭的烂腿来,舔完后,铁拐李起身告辞:“王钦,我去也,今后三年,重庆一带又会风调雨顺的。”说完,纵上云头不见了,只留下一串笑声。

这场雨一起下了三天三夜,使干旱的重庆恢复了生机。以后三年,重庆果真风调雨顺,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清夫,为愈之侄,且云所开之花类牡丹。《酉阳杂俎》谓愈之疏从子侄,并失其名,且云湘为愈之牡丹染色。又,两书均未言韩愈被度成仙事。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韩愈《韩滂墓志铭》,湘字北渚,为愈之侄孙,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所谓“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清赵翼《八仙》诗:“韩湘、张果、吕洞宾,此外载籍无其人。”.《青琐高议》谓湘字清夫,为愈之侄,且云所开之花类牡丹。《酉阳杂俎》谓愈之疏从子侄,并失其名,且云湘为愈之牡丹染色。又,两书均未言韩愈被度成仙事。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韩愈《韩滂墓志铭》,湘字北渚,为愈之侄孙,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所谓“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清赵翼《八仙》诗:“韩湘、张果、吕洞宾,此外载籍无其人。”

【韩湘子得道】

据元朝人所着《韩湘子引渡升仙会》、《韩退之雪拥蓝关记》中记录了韩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韩湘子原是苍梧之野、宾龙峰西经皇老洞中,东华公、西城公(道教中的神仙)座前的白鹤,因经常听仙人们讲道而深有感悟,只因它是鸟类,不得登上仙班。后来,吕洞宾教其先转化为人类,脱去羽毛。韩湘子于是投胎于河南孟县韩家,出生后取名韩湘。他自幼丧父母,是叔祖父韩愈将其培养成长,希望他能攻读儒学。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韩愈的《徐州赠族侄》多少道出了与韩湘子的关系。

击门者谁子?

问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术,

探妙知天工。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一流书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