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国娱乐大典》第十二章 勇敢的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希文拍摄的,当然不是原版的《勇敢的心》。一方面这部戏拍摄之初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北伐造势,所以他绝对不可能去拍摄外国人的战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差异,他更不可能去照搬原版的电影。之所以取名《勇敢的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这部电影以及这个名字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另一方面也源自于两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自由!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动人诗句自然无需赘述,千百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人民为了自由起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可谓层出不穷,波澜壮阔,唯有自由,才能让人民忘记恐惧,忘记死亡,也唯有自由,才能唤起大家沉睡在心底的仇恨和愤怒,并将这股仇恨和愤怒转化为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毁灭一切阻挡在自由之路前面的高山和巨岩!

就蒋希文个人的观点来看,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便是“立意”,这一点其实和做文章是相同的。一部电影的产生有可能源自一个馒头,一块翡翠,又或者是一场战争,一段感情,但是无论内容千变万化,它的核心部分一定是电影拍摄之初就立下的“意”,这个“意”有可能是具有教化意义的,比如《勇敢的心》里面对自由的追求;也有可能这个“意”只是一个创意,比如《变形金刚》中的变形机器人,但是无论如何,每一部电影都应该忠实于它拍摄之初就定下的“意”,就好比中的中心思想贯穿的整个脉络,这个“意”同样贯穿了电影拍摄的始终,如果“立意”足够好,并且电影由始至终都没有偏离这股“意”,那这部电影几乎肯定会获得成功,反之如果偏离了原本的“意”,甚至整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意”(比如《无极》,看过的人都说不知道看的是什么,大家懂的……),那这部电影几乎注定会面临失败。

正是有鉴于此,蒋希文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取名《勇敢的心》,也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名字实在是非常贴切,不用甚至都会感觉到良心不安。

名字是剽窃了,内容却完全不一样,生在前世苏格兰的起义战争,对这个世界的华星帝国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蒋希文编写的,其实是一段华星帝国历史上曾经生过的著名的奴隶起义战争。

星元27年,当时大部分的华星帝国还处在行将没落的格策王朝的统治之下,王朝周围都是它的藩属国,其中有一个名叫“大理”的藩属国,正好位于格策王朝的西南方,拥有不到四十万的人口,而且在这个国家里,大部分的人民都是本国贵族或者格策王朝权贵们的奴隶。27年年中,因为大旱,大理国内出现严重的大面积饥荒,众多百姓为躲避饥饿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就在这时候,居住在大理国内的格策王朝权贵们却出了一道骇人听闻的命令: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下令将大理国内年龄过15岁的成年男**隶统统杀掉。这道命令很快得到执行,一时间大理国内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个时候,老百姓真是不反也得反了。很快,在一个名叫“沐剑英“的年轻人的带领下,大理国人民掀起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起义。

起义初期,大理国老百姓由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聚集在沐剑英领导的起义军周围,很快就打败了前来镇压的格策王朝贵族们的私人武装,引起了权贵们极大的恐慌。这时候,这群权贵不得不向背后的格策王朝皇室出了求救的讯号,皇室于是派出了军队,奔赴大理国帮助这些权贵镇压起义奴隶。但是由于格策王朝军队的腐朽和糜烂,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打击了起义军,还大大损害了大理国国内贵族们的利益,于是大理国贵族们联系到了沐剑英,帮助他们一起抵抗格策王朝军队的暴行。在大理国举国皆反的背景下,格策王朝军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时候,他们不得不改变了策略,向大理国的贵族阶层许下了许多诱人的好处,并诱使他们背叛了起义的奴隶军。星元34年6月,起义军与格策王朝军队在川东平原上展开了最后的决战,但是由于贵族军团的临阵背叛,起义军被彻底击败,沐剑英也被格策军队抓获,并于同年7月在大理国都枭示众。沐剑英的死,标志着长达七年的大理民族起义的彻底失败,让人讽刺的是,杀死沐剑英之后,格策王朝很快撕毁了和大理贵族们之间的协议,悍然动了对大理国全境的灭国战争,失去了民心和警戒的大理贵族们,抵抗了仅仅不到三个月,便迅被格策军队击败,最后整个大理国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今蒋希文要拍摄《勇敢的心》所选取的场地,正好就是当初大理国奴隶们与格策王朝军队决战的川东平原,每每念及此处,蒋希文都忍不住想要翻开自己的脚下的草皮,看看下面是否就埋葬着当初轰轰烈烈的奴隶起义的士兵们的尸骸。

虽然选取了这段历史作为拍摄背景,但蒋希文还是更改了不少的细节。先在服装上,为了电影以后在国际市场的放映,他特意模糊了那些具有大理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服饰,而是选用了当前世界各国老百姓普遍都比较容易接受的麻质服饰;而在格策王朝军队方面,他也弱化了当时格策军队特有的制式铠甲的风格,选用了比较古老的前后两片钢板式盔甲,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国外观众的接受度,同时也是为了尽量节约拍摄成本。当然,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电影多年荼毒的有为青年,为这段历史添加一段虚构的感情也是蒋希文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在前世的《勇敢的心》原著《惊世未了缘》里,这段荡气回肠的感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亮点。而女主角的人选,自然就是一早已随他在剧组中接受表演培训的蒋芷君了。

在蒋希文版的《勇敢的心》里,蒋芷君扮演的是一个跟随着格策王朝的军队来到大理国的公主,她出使的主要目的,就是安抚那些被奴隶军队打败的惊恐万分的格策权贵们。这个高贵却有些天真的公主起初对起义军非常不屑,可是后来在战争中她不幸被起义军俘虏,并且被起义军的士兵们押解着经历了数场战斗。在这些战斗中,她逐渐认识到了贵族阶级的残忍和暴虐,对奴隶士兵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与怜悯,同时,她与起义军的领袖沐剑英双双坠入了爱河。但是事实终究是残忍的,两个相爱的人却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不得不面对别离,大决战前夕,沐剑英决定放公主回去,公主依依不舍,并且告诉他要小心身边的大理贵族们,沐剑英没有反驳,只是无奈地告诉公主,为了人民,他必须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即使面临背叛,他也不可以退缩

离去的公主并没有回到格策权贵们的阵营,她坐着马车,独自一人静悄悄地踏上了通往格策国都的道路。电影后期有一个镜头,沐剑英被枭时,公主似乎感应到了爱人的离去,她静坐在马车厢里泪如雨下,却死死地咬住了自己的嘴唇没有出声音,这个凄美的画面,直至数百年后仍然被电影界称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除了扮演公主的蒋芷君外,男主角沐剑英这个角色将由蒋希文自己亲自扮演。因为主角关系到整部电影的成败,而目前国内还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表演人才,所以蒋希文不得不亲自上阵。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剧组人员都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个分量不轻的角色,尤其是那些被和文中派来协助拍摄的士兵,有些不但要扮演高傲的贵族,回过头还要扮演上阵厮杀的战士,真是将每个人的使用都压榨到了极致。

拍摄的过程异常艰苦。由于剧组里除了蒋希文几乎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整部电影的完整拍摄,大大小小的状况不断出现,而为了尽量的追求完美,蒋希文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在各个小细节上来回指导,有时候甚至一整天下来,拍出的镜头一个都没法采用,这让整个剧组原本就最累的身兼导演和主演两职的蒋希文更加疲惫不堪,拍摄到了中后期,蒋希文几乎天天都是双眼血红,有时候甚至在拍摄过程中便陷入了沉睡。伴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蒋希文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实际上拍摄电影的导演几乎就没有几个在片场不是火爆脾气的,蒋希文已经算得上是导演中比较和蔼的了,可是即便如此,包括龙清秀在内的一大群剧组人员都被他泼口大骂过,甚至连蒋芷君也一度被他骂得梨花带雨,独自啜泣。

蒋希文的严格要求换来的是影片质量的稳定保证,虽然比不上现代电影那么清晰和流畅,但是即使是后世电影技术高度达的时候,专家们也没法从这部电影中挑出任何有价值的漏洞,这一点让几百年后的人们依然佩服不已,他们认为蒋希文“人类电影导师”这个称号简直是实至名归,不可撼动。

拍摄的进程十分辛苦,拍摄的进度也是一拖再拖。有些在蒋希文看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剧组人员花一整天都没办法搞清楚。他最初是耐心讲解,后来是一边大骂一边指导改正,到了最后,蒋希文实在连骂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干脆将这次拍摄当成了一节实习课,不管拍摄时间多长,他都要让剧组人员们将自己负责的方方面面吃懂吃透,因为只有这样,在以后拍摄其他电影时,才能避免重复遇到同样的问题。正是这种心态的转变,让蒋希文忽然放松下来,原本以为需要两个月的拍摄进度,一直拍了四个月都没拍完,他甚至宣布每天最多只拍摄8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大家都集中到他的帐篷来,对白天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处理。这种一边教一边拍的方法,很快得到剧组所有工作人员的认同,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蒋希文的崇拜,因为在他们看来,蒋希文几乎无所不知,所有的问题到了他那里都会轻松的得到解决,这一点,从剧组里不少小姑娘们偶尔流露出的爱慕的眼神中便可以得到详解。

即使再辛苦,拍摄终于还是进入到了尾声。经过长达五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星元844年2月21日,在所有剧组人员如释重负的笑脸中,蒋希文终于宣布:“电影《勇敢的心》拍摄完成,今天正式杀青!”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