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锅煮三国》第十二章 田氏的实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胸有成竹道:“原京兆虎牙都尉刘勋是张扬的好友,可惜无故被袁绍所杀。小弟如果冒充是刘勋的弟弟,以张杨宅心仁厚,极念旧情的性格,一定会送小弟安全过境。”

“好主意!”田越鼓掌叫好后,又道:“可是,贤弟如何证明你就是刘勋的弟弟呢?”

“刘勋既然是袁绍所杀,他留下的遗物必定还在冀州,至于能不能找到,就要看小弟的运气了。”郭嘉向田越要来纸笔,写下了“春秋”二字,封好后,来到门前,叫了一声:“韩凯,进来一下。”

韩凯,三十三岁,冀州邺城人,原是冀州牧韩馥的亲兵,为人胆大心细,身材高大,膂力过人,韩馥自杀后,他一直在外亡命,不想在东郡碰上了郭嘉,被收为己用。

等韩凯进屋,见礼之后,郭嘉嘱托道:“你快马加鞭赶往邺城,面见冀州从事辛毗,将这封信亲手交给他。”

“属下遵命。”韩凯领命而去。

田越奇道:“贤弟,你在纸上仅仅写了‘春秋’二字,辛毗就能明白你要他做什么事吗?”

“不明白。”郭嘉微微一笑道:“但见了小弟派去的第二个人,他就会明白了。”

郭嘉又唤范容进来。范容,弘农陕县人,和薛良一样,也是山中猎户出身,不过,他曾在原陈留太守张超手下担任过骑兵队率,骑术精湛。郭嘉对范容说了一连串的数字,让他见了冀州从事辛毗,把这些数字背给他听即可。范容领命而去。

田越讶然道:“如此多的数字,这个范容仅仅听了一遍,便能记得一字不差吗?”

郭嘉点头道:“范容没有读过书,不认得字,但记性甚好,称得上是过耳(目)不忘。”

“贤弟,愚兄问你,‘春秋’二字可是指孔圣人所著的那本鲁国编年史?”田越捋须道。

“正是。”郭嘉轻轻点了点头。

田越又道:“如此说来,如果按照范容带去的数字,一个个从《春秋》中把字摘出来,再串连在一起,就是一封详实有据的密信了。”

郭嘉不住摇头道:“仅仅凭借‘春秋’二字,兄长就能看出端倪,姜果然是老的辣,难怪濮阳田氏能够久经风雨而不倒。”

田越笑了:“与贤弟相比,愚兄只是萤火之比皓月而已。*贤弟先遣韩凯送书信,再派范容传口信,纵是两人全落入敌手,袁绍也难以从他们嘴里挖出一丁点儿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凭贤弟知人用人的本事,此二人肯定不会一齐软了骨头。贤弟如此缜密的心思,愚兄自愧不如也!”

“兄长过誉了。”郭嘉正色道:“其实,韩凯和范容没有一个软骨头,小弟这么做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田越犹豫了片刻,终于,猛一咬牙道:“愚兄手中还有三百名家丁,无一不是以一当十的高手,时下贤弟正是用人之际,就让他们祝你一臂之力!愚兄另外还有三个孙子,都像贤弟这般年轻,乃是我田氏年轻一辈最为杰出的人才,窝在家里难成大器,就让他们跟随贤弟见识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

郭嘉心中一阵感动,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推辞。因为他知道,田越是真心实意的。他更知道,从此后,他和濮阳田氏已经紧紧绑在了一起,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不多时,三个气势非凡的年轻人出现在了郭嘉的面前。

田越一指郭嘉,大声道:“田野,田园,田间,这位颍川郭嘉,乃是祖父的结义兄弟,你们还不快快上前拜见。”

“诺!”田氏三兄弟一起应了一声,就要过来见礼。但郭嘉分明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稍纵即逝的不悦。

“三位且慢!”郭嘉疾步上前,拦住了田氏昆仲道:“某与令祖虽为兄弟,但实际年龄比三位大不了多少。不如大家各论各的,我们兄弟相称即可。免得你们一人一声祖父,把某给叫老了。”

郭嘉的一席话顿时令屋内的气氛融洽了许多,田氏三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后,老大田野道:“先生虽然言之有理,但礼法不能废,祖父大人的意思更加不能违背。请先生安坐,容我等兄弟大礼参拜。”

郭嘉心想,叫声祖父也无妨,最起码自己的话他们不敢不听。况且,自己刚刚的那一番托词,已经让三兄弟不但口服十分,而且心也服了七分,至于剩下的三分,以后再慢慢调教,反正有的是时间。这时,田越急声道:“贤弟,莫不是看这三个孩子愚钝,不入你的法眼吗?”

郭嘉急忙道:“兄长说哪里话?小弟欢喜还来不及呢?”于是,郭嘉正襟稳坐,受了田家三兄弟三拜。

田越又献出了强弩一百张,骏马一百匹。为了郭嘉,他几乎把濮阳田氏压箱底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由于要等冀州辛毗的消息,郭嘉就在田府住了下来,由薛良和田氏三兄弟操练兵马。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郭嘉对于练兵、带兵并不在行。既然不懂,就索性放手交与懂的人来干。这就是郭嘉的性格。

郭嘉干厨师时,翻过几遍诸葛亮的著作,对诸葛亮的“择才之术”有了那么一点儿印象。于是,他将六百人的队伍按照人员的特长分为六队。将好勇斗狠爱打仗,武艺高强者能够独自杀强敌者,分为一部,号称为报国之士,由韩凯担任队率;将气概豪迈,勇力过人身手矫健者,分为一部,号称为突陈之士,由田野担任队率;将行动敏捷,善于奔跑,快如奔马者,分为一部,号称为搴旗之士,由田园担任队率;将善于骑马射箭,往来如飞,箭不虚发者,分为一部,号称为争锋之士,由范容担任队率;将善于射箭,百射百中,能够一箭毙命者,分为一部,号称为飞驰之士,由薛良担任队率;将善用强弩,能够远距离射中目标者,分为一部,号称为摧锋之士,由田间担任队率。

————————————————————————————————

就在郭嘉日夜操练兵马之时,兖州昌邑的州衙密室之内,灯光如豆,细眼长髯的曹操和清容俊貌、骨奇风高的荀彧相对而坐,两人的面前,是一壶淡淡的清茶。曹操细细品了一口茶水,缓声道:“文若,你极力向孤推荐的那位郭奉孝如今在干什么?”

一听曹操提起郭嘉,荀彧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主公,奉孝还在濮阳,不过手中已有六百精兵,一千斛粮食,骏马一百匹,强弩一百张,另外还有一家与濮阳田氏共有的‘一口锅’酒楼。”

“田越是个老狐狸,就是孤也难从他那里讨得一丝便宜,没想到这个郭奉孝仅仅凭借着一纸免税文书,就让田越几乎拿出了大半个家当。嘿嘿,有点意思,孤喜欢。”曹操不知是受荀彧的笑容感染,还是被千里之外的郭嘉拨动了心弦,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刚落,曹操又问道:“文若,你说郭奉孝筹集这么多的粮食,到底要干什么?”

“奉孝虽说是彧的挚友,但他行事一向鬼神莫测,彧也难以揣测。”荀彧看了一眼曹操的脸色,又道:“好在,彧在奉孝身边安插有人,一来保护他的安全,二来可以随时掌握他的行踪。今日午后,细作快马传来消息,说是奉孝要把粮食运到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曹操那双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天子如今到了何处?难道韩暹、杨奉和董承等人真要挟持天子还都洛阳不成?”

“天子的牛车刚刚离开河东,即将进入安邑境内。只是一路之上,饥荒遍野,西凉军和河东军受困于粮草,行走缓慢,要想抵达洛阳,最少还要二个月的时间。不是韩暹等人要回洛阳,而是除了洛阳,他们已经没有更好的立足之地。河内本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以韩暹、杨奉、董承三人的秉性,肯定不会将天大的好处送给河内太守张杨。彧以为,奉孝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儿,这才提前一步想把粮食运到洛阳去。因为一旦天子和文武官员到了洛阳,最需要的东西莫过于粮食了。如此,奉孝才能大展拳脚,为主公兵不血刃进入洛阳创造有利条件。”荀彧微微摇头道:“只是濮阳距洛阳关山重重,奉孝虽有精兵六百,但要想安全地把一千斛粮食运到洛阳去,并不容易。”

曹操点头道:“无论是走河南尹,还是走河内郡,都不好走。孤认为,郭奉孝必定要取道河内。”

“河内?张杨的并州军可不是区区六百精兵能够抵御得了的。”荀彧担心郭嘉的安全,急声道:“主公,我们要不要出兵去助奉孝一臂之力?”

曹操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双目中光芒一闪,沉声道:“郭奉孝如果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了,那么他根本没有资格在孤的身边效力,更别说取代戏志才了。”

“主公——”荀彧还想再说,却被曹操一摆手,生生打断:“文若,孤意已决,你不必多言。你我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此等候郭奉孝的好消息。”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也许正是因为与郭嘉感情深厚,一向处事沉稳的荀彧,不但平生第一次心乱了,而且是心乱如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