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拧一把,洒落一地珍珠――我的乡下岁月》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 七、

61楼老梅:读二马帖,知她七三年下农村,而我那年病退,是新老知青在接力吧。我的画与二马的日记相类,费了许多精力,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相信都会有云开日出一天的。 我认为,也许知青文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阔天地嘛,可包罗城乡,农民村干部,知青政策带队干部,家人同学,凡与知青挂上勾的都可收入文中,重在写实,当然是否完全真实就难说了;而狭义一点的,可着重写只有当知青的人才具有的思想、情感、心路历程等,也许有些自闭,但可能更真实。 当然,我也知道写现实与写精神在文学作品中是难分开的,随心而言几句,大家莫取笑。

62楼天尘: 燕归来,在青春无悔这一问题上,你和柳树坪、我夫人等大多数人的观点类似。我和你们略有不同。但我跟柳兄没有说及过。愿在此处跟你,跟柳兄将此话再聊聊。十多年前,郭晓鸣先生主持出版一本知青文集(这本文集后来由长沙市政协编辑出版)。我给编委会写过一封信。正是谈的此事。

《知青文集》编委:

你们好。

知青的话题说得多了。有人说它象杯老酒,酒劲正浓、醇香扑鼻,有人说这杯老酒已经发酸了,没劲。说好也罢,说歹也罢,总之还在说它,可见谁也没有把它忘了,都捧着这杯。客观事实是这一代人是随着新中国诞生、成长的,今天也还没有退出社会的舞台,他们是历史和现实的见证,不谈这些则罢,一谈就回避不了他们。

时下风行的看法是这帮人造反作孽、无知无识、后来的上山下乡、现时的下岗分流纯属自作自受,该好好忏悔忏悔了。本人不幸也沦为此辈之中,尽管当年被列入另册、无权造反,也不得不钻到"我们"这顶帽子下。"老三届"、"知青"的成分,我的孩子这一栏是填定了,假如以后还搞运动的话。

的灾难有它复杂的动因,也自有其祸首,红卫兵充其量是这场闹剧中的一群丑角。俗话说"不怕红脸关公,就怕抿嘴菩萨",事实上,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不独来自红卫兵的触及皮肉,更来自那些深文周纳、工于心计的各级权奸所谓的触及灵魂。老三届中人无论权势、资历、知识都到不了那个层次。我无意开脱红卫兵们造的孽,还是有难同当吧,虽是革出家门的,毕竟都是同龄人。我们这一辈充当了破坏工具,那种耻辱永远是洗刷不掉的。

实话实说,我说"我们"实在是有点矫情。**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撇开阶级意义不谈,就人性这点说,这话实在说对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独老三届如此,哪一代也如此。老三届中其实鲜有24K的红五类,倒是出身黑五类、加21种人及其沾亲带故的,后来誉之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大多如我一样,过去、现在与将来都属"平庸",现在煞有介事,站成"我们"一排,深自忏悔,岂不做作得可笑!换成当年,说不定人家学着假洋鬼子说你一句:"这悔也是你忏的吗?"即使是红卫兵,当时造反的忠诚也无可怀疑。他们当年不准其他人"革命",这些人早不必耿耿于怀了;没有参加"革命"的也不必骄傲,你是没条件,有条件,你也照样会上。相逢一笑,都是噩梦一场。希望我们的上辈和下辈看人看己也作如是观。

人类的善恶之分永远存在,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轮到哪一届遭遇上,表现也不会比老三届强多少。王实味、胡风、章罗联盟、50万右派、彭黄张周、三家村遭到的是他们同辈人的含血喷人。可见,在适宜的条件下,那一届也会如此。由此想到老三届当年的狂热绝非仅仅是他们独特的群体素质所致,它可以追溯到更深的全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去。于杰鼓吹的全民族的忏悔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我完全赞成。并不是不讲是非,一锅煮,做过的、没做过的都站成一排,做检讨。

作为文学也好,作为史料也好,任何一个题材都没有过时之说,反右也是老生常谈了,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作为文学作为史料,难道不是第一流的?两千年前的秦皇汉武,两百年前的康熙乾隆不正演得热闹吗?所以知青题材也永远不会过时。但是水平有高低。低劣的作品就不必搞了,太多。

祝你们编辑成功!

这是十几年前写的文章,随着岁月流逝,时移世易,有些东西起了变化,无悔派中人多有权势人物,结为利益集团,就不能宽容了。我的看法也有变化。但这是谈政治。不必在此谈了。谈文学,我以为无悔派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没必要太认真。何况那也是当年的一种真实。豪气干云下乡的人,不能说没有。把自己在乡下的作为概括为“知青精神”(我是真不知其内涵。大概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意思吧?)而歌唱,只要他没说假话就应该有其表达的舞台。而且我相信很多人是确有这种精神的。我没有,我是乡里混日子派。

63楼孟晓:“孟晓版主的疑惑也是大家的疑惑,……。因为自然规律我们这一代人总会离去啊!”――燕姐说得对:经历过知青生活的文学家们,不但是责任重大,而且是责无旁贷呢!因为由亲历过的人来写知青作品,比“圈外”的作家写更具有发言权。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比至目前为止的知青作品(如叶辛的代表作《蹉跎岁月》、梁晓生的《年轮》、*的《血色浪漫》等)更深刻、更感人、更出色的作品……//虽然自然规律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但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就会出现它的“繁荣期”的。

64楼孟晓:“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有责任为社会为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五九兄说得好:“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就是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我这里的所谓“再现”,除前面所提的外,还指作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亦即:除生活的真实外,还含有艺术的真实(虚构)在内 。

65楼椰风海韵:当年一起出工的回乡青年,后来当兵至团级干部的人问我:你下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有知青经历垫底,这辈子没有我过不去的火焰山了!这不知算不算知青精神之一?

66楼二马:是的!是的!海韵姐这话太熟悉了! 想当初我抱着孩子参加自考时,别人惊讶。可一位去我们知青点体验过生活的专业作者老师马上说:“吃过南镇药场苦的人,没有什么苦吃不下!”当时我一听就泪如雨下;现在想来都还感慨万千……

67楼天尘:孟晓、椰风、二马好。各位,来的都是客,全是看文章,相逢开口笑,过后再思量。人已走,茶未凉。

68楼孟晓:“孟晓兄,任何题材都不会过时,而且文学不是赶时髦。不过现如今长篇大作耗时费日,还不一定卖座,您要耐得寂寞。”――天尘兄果然了如指掌,当下的时事确实如此。写作长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客观条件就是你说的要有一个寂寞的环境,故杨沐说“没有寂寞,我的创作就要消失。”/ 主观条件就是韩静霆说的必须具备三要素:熟悉、兴趣和自信。熟悉是指你对自己创作的题材有非常丰富的生**验(阅历);兴趣是指你对自己写作的东西非常喜爱:喜爱你就会全力投入;自信是指你对自己写作充满信心:只有我才能写好它。

69楼大队部: “孟晓兄,任何题材都不会过时,... 孟晓 发表于 2011-3-11 21:42 。两位都说得很好,再顶!

70楼信马由缰:一直跟读这个帖子,很喜欢这样的讨论。本人浅见,人生既有喜怒哀乐,知青是我们这代人在当年社会大环境下的一种生态,喜怒哀乐皆应有之。只要不是唯文学而文学,真实的知青百态都可以写得。喜欢楼主的文字,柳兄的观点也赞同,只是一部作品不可能有太多的担当,柳兄不必太顾虑,*实的知青才是最重要的,有知青生活做基础,以老兄的才学,相信定能成就好作品。多角度、多形式的知青文学作品才能给后辈留下真实的知青形象。

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