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驱魔行》阴阳学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驱魔行》是部涉及灵异的小说,如果要谈论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事件,先不妨了解一下阴阳。

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如从字形上分析,阴阳二字均有“阝”既阜,阜为山为岗、为高地,所谓阴阳,无非是山的两面,一面为明,一面为暗,以阜为坐标区分,或许风水之说由此而起也未可知道。由此引申出“阴”是指山之北,河之南;“阳”是指山之南,河之北。意思是指高山的北面,河水的南面都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称之为阴,反之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就是阳。

古代的思想家看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又相互消长的势力。西周末年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把地震的原因和规律总结成阴阳的形式;《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指的是阴阳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上有“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可见阴阳之说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古籍史典载有关于阴阳的论述,即使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阴阳消长有盛有衰的历史也不过分。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易传》作者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认为阴阳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例如黑洞是恒星塌缩以后产生的强重力场,除重力本身以外连光线都不能逃脱它的吞噬,而恒星的寿命终结时会剧烈膨胀释放强大的能量,这就很有趣的证明宇宙中是存在阴阳并是互相转化的。故《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万物万象便可归之为二字,阴阳。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切事物的始终,阴阳的平衡和谐是天地万物保持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驱魔行》禀承阴阳的玄理,力图展现一幅血雨腥风的妖魔画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