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破·渡》禁研书:陶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禁研书:陶涛

临别之际,那少年对我说,他的本名,叫做余沫,字忘机。

不过就是几日之前的事情,那时候,卿辞尚在武夷深处。

“沧浪大哥,我其实,不是叫做余末。我的那个「沫」,是「相濡以沫」的「沫」。”别离之日,少年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的字,原是「忘机」。家父的意思,原是希望我可以修得一番与人鸥鹭忘机的品性,倒也并没有念及那种「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江湖」的伤感。可是南渡之后,家国两裂,我不知道离散的家人是不是都还活在这个乱世里……其实,也是不敢知道吧。我怕知道以后,就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他眼中的哀伤,浓烈而窒息,虽然我从来都是寄身江海看淡生死的性情,对着他这样羸弱无助的神色,到底没了言语相慰,只能静静听他述说,“流落桃源村偷生半载,我其实,是何等感激这惨淡荒芜的劫后余生,但我不敢去想那些过往,甚至我是想要抛撇下那些噩梦的。所以,我自欺地改了名字,想自己纵然是一条涸辙之鲋,总算……也还是活着的。”

“沧浪大哥,我是真的要回去看看了。不为卿辞那日所说的,去做一个天子脚下的妥贴顺民,也不为西风如此,莼鲈乡思,季鹰归未——故园早已无在,我并没有以为,在这个干戈未止的如今,如果回到那位康王殿下的身边……那位殿下,便当真是个可供细民依附的新君。”他几乎是在嗫嚅,“虽然,我是真的不知道,我其实想要看些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其实都没有关系,也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想法。”我叹息一声,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卿辞那是自己不高兴,没头没脑就说些气话挖苦你。她一向待亲近之人过于刻薄,你怎得还计较她这些个没心没肺。你瞧她说的那却是什么——赵构允称乱臣?纵然她有不为人知的背景,敢于如此张狂地批判上位者,然而说到底,我们到底是做个天子脚下的顺民才是正途,她又凭何不痛不痒地指摘旁人。”

“也许,正如沧浪大哥所言,她待咱们亲近些,所以才说这些。”少年声音低低地,也不知是在为自己找寻一个不为卿辞那些疾言厉色所难过的理由,还是在陈述一个得以为卿辞辩白的借口。我有些受不得他这样的优柔,用力拍拍他的肩膀,道:“既然决定走,多言无益。再说,卿辞如今不在,你的这般态度,她亦无从知晓,我可不会把你的这些言行神态学给她看。”

“沧浪大哥说笑了……”我松了口气,让他尴尬一下、摆脱这种低沉的气氛,也着实比让我一直尴尬地听他絮絮惜别为妙。况且,他原本想要如此“惜别”之人,并非是我,那么如今这样的李代桃僵,在我看来,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我怕见卿辞,这样不告而别,也挺好。”真是别扭的性格,这一点倒和卿辞有九分相似。我寻思着,他若是这般模样奔波于世道,简直若能得个好死,都是万幸。是以我从怀中取出“怀沙”,递给他道:“这个你拿着防身,短匕「怀沙」,莫要推辞;好好留着性命,我还要待来日同你江湖再见呢。嗯,那么,就这样吧,好走不送!”

那一日,我先于他一步转身,散漫地走向村里,再无回首。暗想适才少年所言,再回想与卿辞的初见,那女孩儿当时,却是那般介绍自己:我姓过,字卿辞——呵,是了,原本帝都里的世家小姐,闺名不可叫外人随意知晓。但说不定,这也不过是个名讳不欲人知的假象。这些年纪不大、心事重重的孩子,一般地喜欢隐姓埋名、改名换姓,然而,若是改变或隐藏姓名,便可换得一个如重生一般的自赎与想望——呵,世道又岂会是如此简单。我但觉人生于世,立于天地江湖之间,自然还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方才来得飒沓。

行不更名。想到这几字,我着实头痛不少。不再思量那些个有的没的,我寻思卿辞是汴京人,而那少年来自淮南——这般说来,小漪倒是淮南人。他们少年人的缠绵缱绻,我着实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但若照实说,无论阿末同小漪还是同卿辞,在我看来都并非佳偶。卿辞是个令人无法忽略其特别的女子,阿末却是毫不特别的,然而与那少年相处愈久,却总也令人觉得、想要待这少年愈发青眼有加——而小漪已是我至亲,我待她,自然比待旁人更加放在心上。

过卿辞,陶某生年所历之奇异女子,第一相属,怕是总也让卿。我这样默默想着,弹指避世桃源村,也近三载,然而却是这一双今年春月才飘泊至此、彼此相交相处不过半年光景的少年男女,多少才够当得起,同我相逢即成莫逆的往来。只是如今他们各自天涯人远,今夕何夕,再见又是何夕,罢了罢了,我只盼小漪不要太做得那般“思君令人老”的意态行止,而大家彼此,若还能在来日的许多个深宵里,仰首临风,共怀一月,所有的所图所需,终究都应该只合是一个“努力加餐饭”才好。

释题: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出自北宋晏殊《清平乐》,化用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故事这里隐喻余末和陶漪之间的情事。

惶惶一水,投鞭多少饕餮。意为金人企图渡江踏平南宋。

一水:长江。

投鞭:出自《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投鞭断流: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然而兵强马壮的苻坚,到底在淝水之战败给谢安等人,那是青史之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战。这里引来投鞭一词,也是站在故事人物的角度,寄望南宋朝廷可以留下像淝水之战那样的胜利。(1161年的采石大捷么?汗,太遥远了,正传到不了那时候了……)

饕餮: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龙生九子之五,贪吃凶残,比喻金人。

碧血深朱黻。出自唐代杜荀鹤《再经胡城县》: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江左犹殊风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和李清照《武陵春》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个意思,或者杜甫《春望》里的“国破山河在”;不过我更喜欢《世说新语》这个,因为后文有丞相王导的一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就像陈子昂《感遇》里说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我的意思是,希望故事里的人物有所行动:)

注: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骨碎筋伤非不苦,一肢虽废一身全。出自唐代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草盛豆苗稀。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那些彼此草草杯盘相对的絮语,那些昏昏灯火漫话的浮生。出自北宋王安石《示长安君》: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一般地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舟中读陶潜》: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出自北宋晏几道《临江仙》: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前度桃花、刘郎能记。出自南宋刘辰翁《摸鱼儿》: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郎: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余末的原名,余沫,字忘机。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都是道家著作。

莼鲈乡思,季鹰归未。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当时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吹来,因思念故乡风物,遂去官返乡。张翰,字季鹰。故事这里倒和宦游无关,偏重乡思罢了。

怀沙:这个其实真的和屈原没什么关系,列位看官若是乐意YY一下,更妙。因为毕竟陶涛是我很欣赏很乐意多多塑造的一个人物:)《九章•怀沙》:屈原临终前所作的绝命词。

思君令人老,努力加餐饭。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为什么总是有人跟我说“努力加餐饭”这句很囧呢,有什么好囧的,亲爱的,你难道、当真不能理解这其中深挚的感情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