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仕途悟道》第十三章 蓝屏乡困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更,能够支持的支持一下,小天拜谢)

蓝坪乡,在华阳县西部四十公里外,是江陵与清阳的交界地带,全乡山地丘陵为主,自古以来就是贫穷之地。.高山盘踞,坡地纵横,森林茂密,一望无际,路上交通堵塞严重。地形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乘着破旧午后班车,凝视着沿途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本来美好的心情变得一塌糊涂。

道路泥泥不堪,坑坑洼洼。村落贫穷,大部分是破旧的土房。遍布马路两旁的茅草房,光秃秃的大山,凹凸不平的大地,尤其让他无语的是人们那种麻木的神情。这些无疑让他这个即将上任的乡长很郁闷。

“责任重大,时不待我”江浩喃喃道,眼前的艰巨是前所未有,眼中说不出的苦涩。

二十世纪末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若能让蓝坪乡率先迈出一步,赶上机遇的末班车,那么整个乡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许多发展快速的城县就在这时期,抓住机遇一举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百强县。

九五年的乡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资金匮乏。政府大院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翻修,面貌陈旧,一栋四方四正却很宽广的三层高的楼房。前方是一个水泥小院,种着许多无人看管的花花草草,内侧停了一辆不知道多久印记斑斑的老式桑塔纳轿车,笔直的梧桐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杨大忠在三楼乡党委书记办公室焦急的站着,走到窗前,拉开深蓝色窗帘,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进来,刺着他眼睛发痛。

“怎么还没有来,不是说今天就要来报道吗?”杨大忠皱着眉头,望着楼外的破旧房屋,众多衣衫褴褛的人们,陷入深深沉思,褶皱的脸庞更显苍老。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古老的华夏,东起上海,浦东一夜崛起,中国第二个上海由此诞生。西到新疆,维吾尔族人们在党的带领下,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之景,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南到海南,经济特区的成立,经济阔步前近。北至黑龙江,沐浴在改革的光辉下,经济产值迅猛增加。整个中国都在变,变强,变大,变富。然而如此狂暴的春风却吹不到这个偏远的小镇。破旧依旧是破旧(房屋),落后依旧是落后(经济),愚昧依旧是愚昧(人们)。

“为什么”杨大忠自言自语的问道,抬头望向天空。头上顶着的天依旧那么蓝,那么绿,那么漂亮。

“咚咚咚,”屋外,敲门声响起。

“进来,”杨大忠淡淡道,拉上窗帘,一脸疲惫的回到办公的木椅上。

“书记,”蒋英摆着小手,惴惴不安的走了进来。

“有什么事吗?小英”杨大忠轻声问道,揉了揉太阳**,舒展一下疲劳的眼睛。对于这个乖巧的侄女,她是很喜欢的。不仅漂亮,懂事,还是一个爱心泛滥小家伙,这让他很欣赏。

“蓝坪中学今天又有学生退学了,”蒋英低声道,望着杨大忠满脸皱纹的脸,两鬓斑白的发丝,心中升起浓浓哀思,眼睛一下红红的。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老者,渴望着造福一方,但是现实却让他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留下的只有一头白发。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我不是告诉过蓝坪中学的校长吗?不许任何人退学,是任何人,难道他不明白吗?不明白的话,明天校长就别干了,”杨大忠如发怒的豹子,气吁吁的站起来,花白的胡须颤抖着,歇斯底里的大骂。

他不能带领人们致富,不能带领人们奔小康。但是他希望从蓝坪乡走出去的千千万万,特别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能够不必过着乞讨低下非人的生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教育就是他唯一能做的。

“不是王校长的错,是小云妈非要逼她退学,我们怎么劝也没有办法,他们家已经几天都没米下锅了,”蒋英红着眼,哽咽道。

民以食为天,温饱是他们最低要求。然而,九五年,在蓝坪镇、在川省、在整个中国,没米下锅的家庭岂止一两家或一两个人,他们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没米下锅,没米下锅,改革开放十五年,还没米下锅,”杨大忠喃喃道,无力的坐下,苍老的面庞暗淡无光,一滴滚烫的热泪从眼眶冒出,双手紧紧的捂住脸庞。

蒋英低着头,轻声抽泣着。

“这是我的错,我的错”杨大忠眼睛淡红,狠狠拍打着自己的脑袋,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杨叔,不是您的错,真的不是您的错,在蓝坪乡您已经尽力了,蓝坪乡所用的人都不怪您”蒋英安慰着,自己的眼泪却是止不住的落下,落下。蓝坪乡的数万人口,有几万是温饱的,丰衣足食的。她不知道,也不敢去调查。

“你不用说了,不能带领蓝坪乡的人致富,不能带领乡里人进入小康就是我的错。我决定了,明天就向党组织辞职。”杨大忠抬起头,决绝的道。说完后浓浓的失落感填满整个心田,放弃半身的事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

“杨叔,不要这样,蓝坪乡的人们需要您,需要您带领我们”蒋英抹掉眼泪焦急道,老者为蓝坪乡付出了一生,她不希望他走也走的如此不光彩。

“你不用劝我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若决定了,即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更何况今年我都五十九岁了。退休了,可以回城里安稳的度晚年、带孙子”杨大忠笑着,笑容里有点不甘,有点无奈。

他终究不能为这片生他、养他、爱他的土地的做出什么。

……

“我不同意,”江浩重重的推开微敞着的门,凝视着脸色一变的老者。

在外面站了好几分钟,蒋英与杨大忠的对话,他只字不差的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刻在心底。

这是位可敬的老者,有良知的官员。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