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炎黄》第110章 准备南下捞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刚才联系到海星MM解锁,感谢她热心帮忙!!)

砖厂的事情已经处理好了,罗一啸想想,马上要准备南下捞金了。

九十年代初,前联苏的解体、欧东的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炎黄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1992年1月,载着伟人南巡首长的专列开出京都,向南方大地驶去。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老首长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市、深市、珠市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讲话由此拉开帷幕。

参照1992年之前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南巡讲话的伟大意义变得更加深刻。可以说,那一次南巡讲话,开启了炎黄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其中的理论精髓,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首先,南巡讲话充满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急迫感。

老首长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其次,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老首长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炎黄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老首长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炎黄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从那以后,炎黄国的民营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南巡老首长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纵观老首长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这也同样昭示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

正是老首长的南巡讲话,使深市找到了方向,也让深市人看到了希望,小平南巡过后,炎黄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老首长南巡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老首长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炎黄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炎黄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炎黄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一向寡言的南巡老首长,到了深市、珠市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南巡的路上一路上说过不停,最激动的一次,就是从深市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这些讲话,大部分是在深市到珠市的902号快艇上发表的。

1992年2月28日,炎黄国中央将邓老在武市、深市、珠市、上海等地视察期间的谈话要点作为中央1992年第二号文件下发,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

南巡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邓老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本质问题解决后,计划和市场的优劣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开姓“社”姓“资”的死扣。

但很快的,人们的观念变了。

先是1992年年初的老首长南巡,深市市领导向他汇报了“深发展”卖不出去的事。南巡首长说:“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好了放开,错了纠正。”

很多对股市观望的人听出了话外音:至少,炒股不是投机倒把,这股票市场的试验是会搞下去的。有敏感的人开始觉得这玩意儿能赚钱了,所以,陆陆续续地,来深交所看电子屏的人也多一些。之后,也慢慢有一些炒股赚钱的故事在坊间流传。

“但可能就是1991年第一次发了认购证之后,买到原始股的人尝到了甜头。特别是经过1992年5月大‘牛市’之后,很多人看到那些吃头口水的股民赚钱了,所以大家都要去抢。在他们眼里,‘认购证’就等于是钞票,买原始股就是赚钱的捷径。

如今已是八月初,罗一啸记得前世就是八月九、十号深市认购证发行,他准备去那里再赚点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