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炎黄》第一零九章 推销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书是我开,此章是我栽,要想看此书,留下推荐来!!!)

一九八四年元旦过后,周慧敏的二姑给将侄女介绍给苏永康时,他也曾经犹犹豫豫地没有马上答应。他听说过父亲和周慧敏的一些闲言碎语。受了二姑的花言巧语的蛊惑,不自觉地跟周慧敏见面谈话。虽然早就认识,碰面时仅仅是打声招呼而已。

从没有接触过女性的苏永康禁不住周慧敏那些别样的注视和微妙的笑容,温柔的举止,有意无意之间的浅浅的触摸。面对一个如此姣好美貌的浑身散发着芬芳的女性,好像没有那个男子会没有一点的感动或者说是心动。终于,苏永康为美色征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心中的那些犹疑冰消雪释。

尽管以后的日子还是有流言蜚语、异样的眼神,沉浸在爱和被爱的喜悦之中的苏永康都熟视无睹,和周慧敏且行且歌且微笑地一直走下去。

如果没有一九九零年十一月这场轩然大波,二人的婚姻也许会一直风平浪静地携手走到白头。无奈萧墙祸起,家产赔偿殆尽。

周慧敏尽管监外执行,可是已经平息的流言又从新铺天盖地而来,五年来缠绕苏永康心中的隐痛被再次揪起。此时他对周慧敏的美色早已经司空见惯,不甚珍惜了。

面对这双重的打击,他深深地后悔,请求离婚。因周慧敏身怀六甲,法律不允许离婚,苏永康负气离家出走,外出打工,两年后离异。

周丽萍领着小女儿离开苏家,四处打工维持生计。她一直没有再婚。像这样一个美妙的女子,本来应该有爱她的丈夫,美满的家庭,却因为家境贫寒,落到这般地步,其中虽有自身原因,可也不能说没有社会因素。

周慧敏的一切事情,在苏有朋入狱后就成了他们砖厂家喻户晓的事儿了。钟天喜对她的同情之心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二舅,你明天叫她来一趟,让她和我们去汽车基地开发区管委会一趟。”

“去汽车基地开发区管委会?”

“对,就是汽车基地开发区管委会。咱们的砖烧出来,就是要卖给他们。总得先去探个路。”

承建汽车基地的虽说是省里的建筑公司,县里插不上手。毕竟是在开发区的地盘上,因而我事先已要罗本江副县长给汽车基地开发区管委会的熟人打过电话。正经事插不上手,引见一下总是可以的。不然懵喳喳跑过去,连找谁都不知道,怕是要闹笑话。

那两台二手红旗牌二八自行车,二八规格的载重自行车,破得可以,不过修理一下还能用,从人家手里转过来,也就花了四五十块钱。

往后钟天喜要经常来回奔波,来来回回的没个交通工具不行。那会子的公交车可指望不上,一天才一趟,还经常放鸽子。

玉山镇到县城二十几里地,骑单车一个多小时也差不多了。

县城到开发区也是差不多二十几里,和玉山镇正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但是路比较好走,太阳也不毒,十一点多钟就到了汽车开发区。罗千华给介绍的是汽车开发区的民政科科长,叫单星仝,年纪也就三十多岁,倒是满结实的,不像一般干部那样肥头大耳、将军肚。

“你好你好,你就是罗书记的朋友钟天喜吧?我是单星仝。”

单星仝握住钟天喜的手连连摇晃,很客气。也不知道罗千华和罗本江跟他是什么关系,不过料必罗千华和罗本江在香江市的招牌该当十分好使。

在来的路上,罗一啸就跟钟天喜和周慧敏说好了,由他们出头,不要说是罗书记的亲戚,更不要将他推到前台去。

周慧敏也不愧是当过砖厂干部的,确实精明能干,应酬场面很有一手,寒暄几句就塞了一包大前门到单星仝口袋里。相比之下,钟天喜就有些呆头呆脑,上不得台盘,站在一旁光知道傻笑。

“这是我们厂的两个副厂长。”

虽说罗一啸有吩咐,周慧敏还是简单介绍了一下。

钟天喜还是个黑面后生,罗一啸看上去也很面嫩,单星仝也没怎么在意,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听罗书记说,你们办了个制砖厂?”

“嘿嘿,刚刚起步,还要单科长多多支持。”

单星仝矜持地一笑:“我一个小小得科长能帮上什么忙?也就是给你们介绍一下。”

周慧敏笑道:“单科长谦虚了。这是开发区管委会的地头,谁敢不给你面子?”

“周姐可给我面上贴金了。也不过是凑巧认识省建公司的采购员,人家给不给面子,就不好说了。”

“瞧你说的,这种小事情,还不是单科长一句话的事?”

“可不敢这么说。”

单星仝连连摆手,不过瞧他怡然自得的神态,可能还真跟人家采购员比较熟。

省建公司汽车基地的项目部的采购员叫泰升,三十几岁,肥头大耳,牛哄哄的,一开口就打官腔。看来无论何时,只要是手里握着财权的家伙,都是这个德行。

钟天喜袋子里揣着罗一啸给的五千元活动经费,底气足得很。当下也不多说,拉了泰升和单星仝就在现在开发区刚建好的唯一的一个饭店里坐下,大鱼大肉叫上来,又上了两瓶五粮液,吃了个酣畅淋漓。

“红砖啊,没问题,只要质量好,有多少我要多少……呃……小罗,瞧你也是很上道的人,咱老泰交你这个朋友……呃……别处都是一块砖八分八厘,我给你九分八厘……呃……每月一结,现款现货,绝不拖欠……”

泰升喝得醺醺的,打着饱嗝,拍着钟天喜的肩膀,满口应承下来。

钟天喜不喝酒时候有点木,可一上酒桌,脑袋就转得飞快,说话也溜光得很。

罗一啸微微一笑,这顿酒挺划算的。一块砖多一分,一天一万块砖就是一百块钱,一个月三千块。一顿酒才花几个钱?

至于每月结帐的时候,给泰升的好处,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消说得。

生产和销售的环节基本摆平,却不见得从此以后就财源滚滚,坐在家里收钱,面团团做富家翁。搞企业没那么简单,制砖厂虽小,也是五脏俱全,要梳理的关系多了去了。

拜访完汽车基地的采购员泰升,罗一啸又琢磨着要去看看煤场。

眼下制砖厂规模不大,用不了多少煤。但只要产销畅通,规模会日益扩大。罗一啸预计只要拿下电厂一半的红砖供应,等它竣工,少说也要赚几万块。在当时,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头晕目眩的天文数字。

提前与煤场搞好关系十分必要,总好过求人时临时抱佛脚。等制砖厂的产能扩大到日产砖坯两万块左右,煤场那里批个平价煤的条子,日积月累下来,能省下好几万元人民的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