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向和谐之门》第一章 思想和谐 第三节 遵循伦常(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遵循伦常

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何谓“道”?“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我们看太空里面的星球,它运行有固定的道路、轨迹,千万年来运行准确无误,这就是它的运行法则。假如海王星或金星不以原来的轨迹转动,那就会撞上其他行星,或被其他星星给撞了。宇宙有其运行的法则,星球有其运行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应该有其正道,这个道就是所谓的伦常大道。

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当中,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也叫“伦常大道”。当五伦能够走得非常的正常,都遵循自然的法则时,那么这五伦就没有冲突,就能和睦相处。做好“五伦”最关键的就是“孝”。祖先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有着深远的含义和韵味。您看“孝”,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组成“孝”字。老是上一代,子为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谓之“孝”。这就说明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看“孝”这个字,就仿佛看见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的样子,多么至亲至善,它告诉我们代代相传的道理。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对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想着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这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其实就是孝道。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一个人懂得孝养父母,这颗孝心、恭敬心内化了,他就会推己及人;他会了解到每一人都有父母、子女,不恭敬他人父母,自己的父母会很伤心,不爱护他人的孩子,他的父母会非常难过,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不愿意看到别的父母子女受到伤害,他自然就会懂得去爱人。我们青年人,面临复杂的社会,其立身之本就是孝道,孝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美德,因为孝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在今天,孝的含义更加广泛,概括起来有三种:先是对父母双亲的孝,要孝顺父母;其次,是对国家忠诚;最后,通过孝敬他人升华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品行,这也才是“孝”的根本要义和最高境界。

我们先来认知伦常里面最为基本的德行吧,佛家有一部不朽的经典,叫《父母恩重难报经》。它详细记述了妇女怀胎十月所经历的辛苦以及胎儿吸收母亲精华生长的情况。佛家阐述了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末学官强谨记如下:第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母亲便有了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母亲便有地震风灾的感觉;第二、临产受苦恩。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着让小儿能平安降生。我夫人生孩子的时候,因为情况危急,只好剖腹生产,当时还不能打麻药,平时最怕痛的人硬是熬过了手术关,母亲伟大无以伦比;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第五、回干就湿恩。直接理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您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您,即使您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您。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亲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就是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佛家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读罢此经,没有人不为之感动的!读罢此经,方知自己是忘恩负义的人。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或为功名,或为妻子,或为金钱而疏远父母,甚至嫌弃父母,背离父母,虐待父母。我们甚至听到新闻报导说河北有为赌博还债杀害父母,北京有因婚前同居不遂杀害父母,陕西有为抢夺财产杀害父母,种种大逆不孝,令人痛心不已。

中国古代著名的唐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家喻户晓的唐诗。诗中描述的是一件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为他缝制衣服,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就怕缝得不结实。因为儿子外出不知何时归来,要是缝制得不牢固,儿子离乡背井在外,会带来不方便。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母亲的爱,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融进里面了。所以诗人感叹地说:母亲的恩德就像太阳,作子女的如同小草。小草又如何能报答太阳的伟大恩德呢!</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