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人生新目标》第十二章 去外婆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二一大早,陈启英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本地的习俗是初二回娘家。陈启英背着背篓,里面装着早就准备好的娘家礼物,里面有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礼品。

外婆家在相邻的公社,走路的话差不多一个钟头就到了。杨玉的外公原是城里人,听母亲讲外公家以前是跑船运的,家里有两条船,解放前这个地方没有汽车,运输就kao航运,一年四季江面上都船来船往,航运繁荣,外公家里过得也很不错,外婆嫁过去以后家里还有佣人,家里的船只请了人打理,外公整天也不做事,就是看看书,写写字,在街上逛一下,典型的有钱人生活悠闲得很。可惜的是三十年代一次发洪水,一家人赖以生存的船被打烂冲跑了,那时也没有保险之类的,毁了就毁了,生活无以为继,外公没有兄弟姐妹,又不会别的营生,只能把城里的房子卖了,回到外婆的娘家乡下买地居住。外婆家也是小地主家庭,外婆的母亲很早就守寡,kao着家里的一点田地拉扯着外婆和舅公,外公外婆搬到乡下后就和舅公他们比邻而居,后来外婆的母亲几年过后就去世了。再后来解放了,实行土地改革的时候外公和舅公的田地被分光了,连房子也被分给了村上的农户,只留给外公和舅公一家两三间房屋。不过这样也好,到了特殊时期的时候,外公和舅公家就没有被划分为地主,而是划分为富农,从而躲过了批斗。听说那些被划分为地主的人一年四季都被迫劳动,连过年都不准放假,什么活不好干就叫地主干,三不五时还拉上台斗一番,吃尽了苦头。饶是这样,老实本分的舅公也经常被叫去做重活,可怜他一个读书人,身子骨哪做过那些,胆子又小,一听说开会就害怕被拉出去陪斗,很快就支持不住了,在某次被派去长时间修水库时生病了,又怕管教的人说是装病,硬撑着不说,也不敢请假,即使请假也没人会理,后来回到家就病重了,那时候缺医少药,家里的东西都上交得差不多了,也没有钱,生生拖死了。舅公没有孩子,舅婆很快就改嫁到远处去了,以后就剩外婆一家了。外公外婆胆子都很小,被各种运动下怕了,对什么人都小心翼翼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启几姐弟的性格都很老实,外婆很会处事,外公读过很多书,字也写得好,经常帮乡邻写写信什么的,加上他们把家里的东西都上交了,就没有人找他们的麻烦,日子过得还算平静,现在特殊时期已经过去了,以后再也不挨整了。他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吧。外公外婆一共生了三女一子,大姨陈启莲就嫁在本村,随时都能回家看望他们,二姨陈启芳嫁在外乡,由于成份不好嫁的都是农民,三女儿就是陈启英就是妈妈,舅舅是最小的,现在还没有结婚,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

很快到了外婆家,外婆家每年的初二最热闹,几个女儿都带着各自的儿女回娘家了,大家济济一堂,这时候是外婆最高兴的时候。记得外婆最讲究礼节了,小时候不管什么时候去外婆家,哪怕家里再穷,家里一个鸡蛋没有,借也要借鸡蛋来给客人煮糖水蛋。这可能是以前家里富裕时留下的习惯吧。

大姨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二姨家也是二两女儿两个儿子,加上陈启英的两个孩子,家里都坐不下了,只能把凳子摆在院子里,外婆早就拿出过年的零食,放在院子里让大家吃,一院子的孩子,大家都是一年没见面了,新奇的不得了,哪有心情吃东西,都忙着和表姐妹表兄弟说话聊天。外婆则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姨妈和妈妈进屋去帮忙了。外公则是和二姨家的大表哥说着话,二姨家的大表哥周小明已经十七岁了,正在跟人学医,他的师傅家离外公家不远,经常到外婆家去,和外公最熟。所有孩子中杨玉最小,最小的表姐也和杨兵同岁,那些大的孩子都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不外乎今年得了多少压岁钱啊,炫一下自己身上的新衣服啦,昨天去哪玩了啊什么的,杨玉也cha不上话也不感兴趣,干脆到厨房里看几个女人做饭去了,灶前还暖和一些。

二姨陈启芳在烧火,二姨是一个温柔的人,从来不发脾气对谁都和和气气的,记得二姨老了以后身体很好,几个儿女对她也孝顺,属于晚年幸福的人。杨玉走进去偎在二姨身边。二姨顺手拿了一个小凳子叫杨玉坐,

问道:“怎么不在外面玩了,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啊。”

杨玉闷声说:“外面不好玩,我不喜欢。”

二姨笑着说:“不好玩就到二姨这来,二姨教你烧火,烧火还暖和呢!”

说着就教杨玉拿着火钳夹小柴火,其实杨玉前段时间已经学会了,不过为了不拂二姨的好意,也只能装不会了。

大姨陈启莲在案板上当当当地剁着肉馅,这是一会儿用来做肉丸子的吧,大姨是个急性的人,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地,陈启莲在是城里出生的,家里败落的时候她已经好几岁了,也记得一些事了,她经常给孩子们讲以前在城里的生活,进城的时候还给孩子们指点以前住过的房子。陈启莲上过私塾,会背很多老书,比如《三字经》《幼学琼林》什么的,外婆也教了好多东西给她,三个女儿中只有大姨一个会绣花,绣得可好了,杨玉家里有一对枕套就是妈妈结婚时大姨送的,上面绣了漂亮的牡丹花,杨玉觉得已经非常好看了,因为就没见过手工绣的东西,可妈妈说大姨绣的比外婆还差很多。可惜后来大姨嫁的人家姓林,颇为重男轻女,陈启莲生了四个女儿才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多生活过得很贫困,后来有三个女儿都嫁到外地去了。最宝贝的儿子没读好书,也不孝顺,成年后在外边打工,对他们老两口也照顾不到,还是远嫁的女儿经常给他们寄钱寄东西,儿子根本就kao不住。主要是大姨就一个儿子还是最小的,太娇惯了从小给他一个吃家里最好的,也不让他干活,长大后养好吃懒做的习惯,现在杨玉重生了,有机会的话能不能改变一下大姨,让大姨和大姨父晚年过得好一些。

陈启英蹲在厨房门口摘菜,都是从地里刚摘回来的,在农村里除了肉要买以外,什么都是自己种的,随吃随摘,新鲜着呢。外婆忙进忙出的拿东拿西,她提前就把食材准备好了,现在全部拿出来,让几个女儿做,她反而在旁边打下手,不过看她的样子,她很高兴呢。

在厨房里呆了一会,二姨把鸡蛋煮好了,每次到外婆家都要吃糖鸡蛋,杨玉也赶紧洗手帮着剥鸡蛋,二姨笑着对杨玉说:“小玉,帮着数一数有多少人,每个人两个鸡蛋,我们该剥多少呢?”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全部人加起来十七八个呢,哇,鸡蛋都要剥三十几个,杨玉装着数不清的样子,把姨妈和外婆逗得哈哈大笑,二姨怕杨玉不好意思,忙忍住笑让杨玉叫几个表姐进来帮忙,其实杨才不会不好意思呢,她要的就是这个喜剧效果。

吃过糖鸡蛋,那些大孩子们就跑出去玩了,舅舅领着他们去附近的小集镇玩,那里很热闹,要到吃午饭的时候才回来。杨玉不想凑热闹,自从重生以来,她早想看看外公的书了,拿陈启英的话来说,外公是个读书人,家里有很多书,以前运动的时候把书都藏起来才没被收走,即使现在也不敢大胆拿出来。

杨玉找到外公,外公正坐在一把竹椅上,在院子里晒太阳,今天难得没有雾太阳出来得早又没有风,温暖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外公见杨玉来了,问道:“小玉,怎么没和哥哥姐姐一起去玩?”

“我不想和他们去玩,他们走得快,我跟不上。”杨玉说。

“哦,那只剩你一个人,怎么玩?”外公问。

“我妈妈说你有很多收,我看看好吗?”杨玉说。

外公看了看外面,都成了习惯了。低声问:“你真的想看啊,你识字了吗?”真是胆小的人啊。

“我认了不字少了,哥哥做作业的时候都是我陪着的,哥哥教了我好些了。”杨玉故意显摆地道。

“喜欢识字吗?”外公问。

“喜欢,哥哥说识的字多了,就能看书,书上有好多故事呢!”杨兵才没说过这些话呢!他都才一年级,能识得多少字,管它呢,外公总不能去问哥哥吧。

“我们的小玉真乖,是个爱读书的好娃娃。好吧,外公给你看看书去。”其实外公也想看吧,虽然现在是农民身份,外公骨子里还当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一有时间就看点书,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