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爹孙仲谋》第十二章:未来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诸葛恪是吴国大将军诸葛谨的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

在吴国属于外来派,而外来派,在世家宗族的眼中就是来吴国抢饭碗的。更何况诸葛恪不但抢走了饭碗,还位居首辅大臣。

对于世家来说,这简直是抢了红蓝buff,还要抢野怪。你说世家宗族们能不生气吗?

所以诸葛恪知道想要保障自己专权独断的地位,只有在军事上的胜利,以巨大的威望力压世家宗族才行。

“这也就不难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诸葛恪,在东兴之战之后,又无脑的北伐魏国。(当然跟他自大狂妄,独断专权也有关)”

孙亮站在了神龙殿大门左侧的朱漆石栏旁心理这样想着。

作为穿越者孙亮,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就必须亲政掌权。

亲政掌权的前提是铲除权臣。

根据历史的进展,马上就要东兴之战了,这场战争吴国是胜利的一方。诸葛恪仗着这场胜利马上又发动了北伐战争。

而北伐魏国,因为诸葛恪大意轻敌。吴国大败而归,孙峻趁着诸葛恪失去人心,在孙亮那里污告诸葛恪准备造反。

历史上的孙亮,年幼无知,信以为真。慌乱无措。

孙峻拿捏住孙亮的心理,便提议诸葛恪来觐见的时候,将其杀死在宴会上。孙亮允诺。

按照历史剧本走下去,现在的孙亮也许什么都不做,就可以除掉诸葛恪。可是那样孙亮还是掌不了权,因为孙峻会此上位。

不如我们大胆一点,把目标定的大一点。

如果,在宴会上,死的不止是诸葛恪一个,如果孙峻也死了会是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孙亮很可能会因此掌权亲政。

如果孙亮预先在宴会外埋伏一队兵马,人不要多,五十刀斧手足已,等孙峻杀掉诸葛恪,然后命令五十刀斧手破门而入,杀掉孙峻。

对外宣称诸葛恪造反,在宴会上杀掉孙峻,并准备弑君。后禁军及时赶到,护卫君主,将其杀死……

我草……

孙亮越想越觉得兴奋。

这个可以有。

孙亮能感觉自己心跳加快,呼吸都急促起来。

“等下,等下,稳住......”孙亮心理对自己暗自说道。

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必须先有要有听命于自己的50刀斧手。

50太少,不如以皇帝的名义编练亲军,可是编练亲军,需要理由啊。

一个未掌权的10岁小皇帝,想练新军,大臣们肯定不同意。

用什么理由好呢?

感觉用什么理由都不好,因为大臣们即使同意了,孙峻和诸葛恪会不会因为孙亮编练新军对孙亮有所顾忌,从而改变历史轨迹。要真是没发生孙峻在宴会杀诸葛恪这件事,那可亏大了。

这可是唯一次双杀的机会。

作为皇帝的孙亮,可不是来混吃等死的。谁不想真正尝试受命于天,生杀予夺的帝王权利。

既然编练新军,明着不行,那只能玩暗的了。

偷偷的养死士。

魏国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就是靠着自己手中养的死士。

孙亮作为皇帝,即使偷偷的养死士,也容易被发现。毕竟皇帝作为一国之尊,文武百官那么多只眼睛盯着,再加上内官,史官每天都跟着。孙亮偷偷的养死士而不被发现,根本不现实。

孙亮作为皇帝不行,可是小舅子全纪可以啊。

首先全纪人小官微,不受重视。其次他可是孙亮唯一的心腹啊。

在吴国,武将是允许拥有私兵的。不但可以拥有,国家还鼓励你养兵。

不过当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各武将都要带领自己的私兵上战场。担任保卫国家的重任。

谋事在人,说干就干,随后孙亮便回头问跟在孙亮身后不远处的太监黄皖:

“黄皖啊,黄门侍郎全纪今天可当值啊?”

“回禀陛下,全侍郎当值。”黄皖听到皇帝叫自己,忙慌张的踱步朝孙亮走来,然后侍立在孙亮身旁,低头恭顺的说道。

“好,让全纪过来见朕。”孙亮说道。

“诺。”黄皖说完,便去请全纪了。

见黄皖远渐渐消失的视野当中,孙亮又继续想着掌权以后,如何进行军事,经济,政治上的改革,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这树大根深的东吴世家。

百官当中,世家为官者十之七八,白身寒门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当官。剩下十之一二又大多依附豪门大族。

皇帝所下发的政策,基本都是由这些世家来执行,若是政策得不到支持,轻者,世家相互推诿,包庇,不尽心尽力。重者,世家会煽动民愿,抗争,拒不执行,甚至是反叛。

改革意味着要动世家们的蛋糕,所以非有完全之策轻易不得···················

正在孙亮想着该怎么对付世家的时候,全纪一路小跑来到孙亮身边,躬身道:

“陛下叫臣?”

“全纪,可知朕叫你何事?”

“微臣不知”

“先帝辞世,朕刚刚登基,年纪尚小,朝中大臣大多都轻看朕,不为朕所用,如今这吴国,朕能够依仗的就只有你了。”孙亮言辞恳切,态度真诚对全纪说道。

“陛下切勿妄自菲薄,大臣们未敢有轻看之心,只是陛下尚未亲政,怕陛下对于政务经验不足。待陛下年纪稍长些,亲临国政,那时吴国上下必然一心。全纪也会以死以报陛下。”全纪听到皇帝说自己是他的心腹,暗自窃喜,并下跪俯首,恭敬的说道。

“全纪,你可朕之志?”孙亮问道。

“臣,洗耳恭听。”

“朕虽年幼,天下归一,四海一统,百姓安居乐业,世上在无兵戈。乃朕一生宏愿。”孙亮说完,刻意背过身子,装作深沉,悲愤的样子。

其实孙亮内心想着四海一统只是第一步,日本,朝鲜,西伯利亚,库页岛,南洋诸国,泰国,老挝啥的,只要吴国能够到达的地方,都要攻下来,使之世世代代都成为中国领土。只是怕说出来怕全纪不知道这些地方是哪,更怕吓着他。

全纪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位才10岁的皇帝,有些不可思议,又有些遇到明主的兴奋,随后说道:“陛下有此宏愿,乃吴国之福,万民之幸。”

其实全纪很激动,觉得孙亮是个中兴之主,很是佩服。良臣遇到明君,方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能随明主建不世之功,千古留名,为后人传诵、那就死而无憾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