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朝种地的日子》第五章 小地主的脚步 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烁的玩笑开的有点大!

一路上,杨五哥几乎疯了,拉着杨烁的手就没松开过。鼻涕眼泪顺着晚风处处乱飞,嚎啕的哭声响过车辙。

“十三弟,我一家六口,就靠着十来亩地活着,水田也只有五亩,去了皇粮秋税,连吃个米糕都得精打细算~~~~”

“咱庄户人命苦呀~~我爹活着时候为了养活我~~~把我那小妹妹硬是给送人啦~~妹妹呀~~”

杨五哥一把鼻涕一把泪,从他这一辈一直说到他爷爷那一辈。越说越是辛酸,杨烁哭笑不得,车上的人却都是一副戚戚然,有所认同的感觉。

大明开国至今不过三十年,时至今日各处也还是有着零星的战乱,天下只是太平,离盛世还差着许多光景。

土里刨食的庄稼汉,也刚刚混了个温饱,肚儿圆。若是家里人口多,也就当家的壮劳力能吃好,老人女人一样还是要从牙缝里省。

最重要的事杨烁的所谓秘方给了杨五哥一种希望,种同样的地,收更多的粮,即便孩子以后越长越大,家里再添丁进口,只要有这房子,谁都不用饿着。

杨五哥的心情,这个时代的人除了杨烁,都能理解,感同身受。

让杨烁没想到的是,杨五哥的疯魔之是开始,杨家村,炸了!

~~~

稻子长的好,大伙儿都知道。

杨十三有秘方,大伙儿也都知道。

大伙羡慕,大伙眼馋,可说到底,那是人家的东西,人家没给你就不能要。即便想要,也等着早稻,看了收成再说。而且,人家杨十三可从没承认过秘方的是,也没说过能产粮六百斤。大伙除了羡慕,还有些将信将疑。

今儿却不一样了,从镇里回来的人把杨烁在牛车上的话传遍了全村,人家杨十三说的明明白白就是能产六百斤,人家的秘方,是大唐年间流传下来的,有名有姓的。

这还能有假?谁敢拿自己祖宗编瞎话儿?

杨烁家门外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大多是刚从地里回来的妇人。

男人们都围在族长老太爷家,女人们可以看热闹,男人们得找太爷拿主意。

就刚才,杨五哥搀着老娘,带着婆娘儿子,进了杨十三的家门,一进门杨五哥两儿子,大的十岁,小的八岁,跪在地上就磕头,梆梆地。

五哥娘,哭得哭天抢地。一头栽在杨老憨面前,然后就是泣不成声。

再然后,人家就把门关上了。

这可急坏了这些看热闹的三姑六婆,村里头这样的景儿可是头一回见,再说,有这好事,凭啥就便宜他杨五哥一家。

这时候,这些平时家长里短的女人们想起了那句老话,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儿。

门关着,门外的人也不散,扎堆议论着,眼神也是羡慕嫉妒恨,种种不一。

“他杨五哥也是大发癔症了,杨十三说六百斤他就信了,还弄个这么大的阵仗!”

“嫂子,错不了,前阵子杨长义婆娘还张罗给杨十三说亲,为地就是这秘方。”

“应该错不了,我们当家的就说,他杨老憨家种的稻子,绝对比咱们的好,你没瞅么,人家一根苗,比咱两根都粗~~~”

“这好事凭啥就只给杨五哥家,都是一个族的,好处不能他家都占着,让族长太爷来主持公道~~”

“人家杨老憨了不怕太爷,人家连巡检都不怵,人家县里有人呢,户籍那么大的事儿,人家转眼就给办了。”

“都是一个祖宗的,他在杨老憨怎就这么命好。三十亩上好水田就不说了,年年徭役也不用出,官粮交得也少。以前还笑话他是绝户命,转眼人家儿子回来了,还带着秘方~~”

“谁知道是不是他儿子,保不齐是怕族里惦记他家产,找外人合伙蒙咱们~~”

这话说的就太阴损了,女人们尽管心里多少有点认可,却没一个人搭腔。

~~~

女人们这边嚷嚷成一锅粥,男人那边也没闲着。

百十号人把族长老太爷家塞得满满的,从堂屋一直排到院子里。

老太爷坐在一张掉了色,磨得不成样子的太师椅上,瞅着地上站着的几个小辈,“是他十三亲口说能产六百斤。”

一个白脸汉子,正是在镇子上背后说杨烁闲话的一人,点着头:“是太爷,就是十三自己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大唐年间传下来的?”太爷又问。

另一个汉子,忙不迭:“可不嘛,大唐国师那一脉传下的方子,叫啥袁隆平真人,正是收养他那户人家的老祖。”

先前说话的白脸汉子,张口继续:“到村口的时候,杨五哥抓着十三非要家里喝酒去,十三跟五哥说,说五哥你不用这样,不就一个秘方嘛?只要你拿我当兄弟,别说吃点大米,信我的以后让你吃米吃到吐。”

“还说呢,还说呢。”另一汉子也开口:“他十三还说,只要你五哥信我,别说大米,鸡蛋猪肉我都让你吃到吐~~”

嗡嗡~~

就像一堆苍蝇煽动翅膀,屋里院里的汉子们议论起来,比那些女人还热闹?

“他杨十三胡吹大气呢,他有这本事儿,一亩地产多少都是有定数的,老天爷看着呢~~”这是不信的。

有老成的:“干脆把十三叫来,他真有这本事也别藏着,族里还能亏待他~~”

有不屑的:“人凭啥教你,人家这秘方可不是咱杨家的,是收养他那户人家的~~”

有脑子活泛的:“兴许,他还有别的秘方!”

屋里院子里一下安静了,这头脑活泛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村长,下任族长杨长义。

杨长义脑袋里也不全是浆糊,现在老族长身边:“说话听音儿,我就觉得十三最后和杨五哥说的那几句话,话里有话。他秘方种稻子能产六百斤,大概种别的粮也能增产?”

所有人眼睛都亮了,有这个可能,太有了。

族长老太爷眼睛也亮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朝着和杨烁一车回来的人问道:“他和杨五哥也没多少交往?怎么就忽然想起说这些了呢!”

白脸汉子几人互相看了一眼,不敢说话。

“说话呀。”老太爷顿了顿拐杖:“他杨十三就是教也得没人时候教,怎么就在牛车上挑明了呢?”

这下那些人更不说话了,好半晌,白脸汉子才开口,轻声说道:“我们得罪他了。”

老太爷拉了个长音:“怎么得罪的。”

白脸汉子垂着头:“我们背后编排了他几句,让他听见了。”

“哦!”老太爷点点头:“这事儿我管不了。”说罢,在儿孙的搀扶下就朝后屋走去。

这~~这~~~屋里屋外的人有些傻眼,不管了!这算怎么回事儿!一句不管了就把大伙凉这了?

大伙的眼神看像村长杨长义,后者眼睛一瞪:“看我做甚?我也没办法,你们要有办法就自己想去,杨老憨家族里治不了。”

说完,一拂袖子也走了。

后屋的老太爷慢慢悠悠坐定,身后的儿子开口问道:“爹,这不管不行呀,杨老憨再怎么说也是咱们族里人~~”

“你操那个心干甚?”老太爷白了儿子一眼:“你是村长还是族长呀?我死了,你也就是个普通庄户。”说着,端死茶碗喝了一口:“过几天咱爷俩往老憨家走一趟,那十三看着笑眯眯的,其实是个顺毛驴,得顺这。咱家过去对他家还有恩呢,不说族里的事,就串门,说闲话。信不信,到秋上种稻子的时候,咱家的稻种他也得给用秘方泡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

杨烁家桌子摆着酒肉,杨五哥家两儿子,抱着碗在一边上吃的正香。

杨老憨不时的拿眼皮撩着杨烁,后者也意识到自己闯了多大的货,不敢吭声。

这时代的人太单纯,所以,这不是一个适合吹牛逼的年代。

“你当兵走的那年,我公爹还活着,总念叨你,说杨家你们这一辈,也就你将来能出息~~~”

杨五哥娘对杨老憨絮叨着陈年往事,时不时的掉几滴泪。

杨老憨长叹一声:“嫂子,当年我挨饿的时候,你家我也沾了不少,这些我都记在心里。稻子的事儿你放心吧,就算我儿不说,以后我也不能落下你家。”

杨五哥和老娘顿时喜形于色,虽说这秘方是杨十三的,可杨家毕竟杨老憨才是家主,得他点头才能名正言顺。

“快~~给你叔磕头。”

杨五哥娘话心刚落,杨五哥就一下扎在地上,梆梆地,“叔,大恩不言谢。”

“小五,起来吧,起吧!”杨张氏上前给杨五哥扶起来,转头对杨烁道:“这族里也就小五是个憨厚孩子,以前没你的时候,家里头有事,小五一次不落。”

杨五哥算是个投脾气的人,这点在镇子上杨烁就看明白了。可仔细听杨张氏这事话里有话,言外之意,族里的人都不值交,这事到杨五哥这就打住了,别人别指望。

杨五哥磕完头,似乎觉得不过瘾。走到两个抱着饭碗的儿子跟前,照头上啪啪两个巴掌。

“就知道吃,过去,给你老憨爷,奶奶,十三叔磕头。”说完,又一人给一脚:“往死磕。”

这两巴掌呼的这个响,杨烁听着就脑袋疼,听见说往死磕,一下就笑了出来。

~~~~

送走了杨五哥,杨老憨脸色有些不好。

“爹,您别生气,我~~~”

杨烁话没说完,杨老憨打断:“儿呀,爹不是怨你,你也不小了,人该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得做什么事儿,不用我教吧。”

杨烁没吱声,杨老憨继续说道:“这稻种的事早晚瞒不住,得想个好法子,还有院子里你种那些东西,看着也不是凡物,真要像你说能产千斤,早晚也是麻烦,以后糟心事多着呢。”

说完,也不理杨烁转身进屋了。

“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儿?”杨烁对杨张氏问道。

杨张氏正收拾桌子,“哎,你爹老兄弟没了。”

杨烁挠头:“咱家不就爹一人吗?哪来的兄弟。”

杨张氏朝里屋看了一眼:“过去行伍上的兄弟,就是县城里给你混户籍的~~”

杨烁恍然大悟:“陈老爷子,他儿子是捕头?”

杨张氏点点头:“这人呀,说不上哪天呀?我和你爹成亲的时候,陈大哥还来过呢,光是上好的苏绸就送了一整匹~~这是甚?”

正说着,就叫杨烁拿了两个纸包放在桌上,杨烁笑嘻嘻地说道:“娘,镇里买的点心,专门孝顺您的,您尝鲜。”

“哎哟,我地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