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情变奏曲》第十章 问 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问路

文倩背叛了陈彬,在情感上挫败的他,已经极度失落,不能自拔。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是迷茫,不知今后的路在何方?在万般无奈之际,猛然间,他想起了四年前在五台山看到的场景:那些出家人,晨钟暮鼓、专注诵经、严守戒律、普度苍生、修身养性、与世无争。如果去了那里,将是一个安逸的世界,可以与尘世隔绝,抛弃所有杂念。可是要去那个世界,也不是容易决定的,因为它毕竟不是俗人的地方,有很多清规戒律。他思索了整整三天,想不出别的好办法。

陈彬决定选择出家隐居,自我疗伤。但是怎么出家?去哪个寺院?这倒难住了他,离学校不远处有个大慈恩寺。于是他便去那里了解情况。一到门口,发现大门紧关。他敲了敲门,一个小和尚探出头来,问有什么事,陈彬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小和尚忙关了门。陈彬急了,忙喊道:小师傅,快开门,我有要事。陈彬敲了好一阵子,门始终未开。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到了第四天,陈彬照旧去了。敲了好久,门终于开了。小和尚看他如此诚心,知道一定有要事相求。于是把陈彬请了进去。陈彬把来意告诉给了小和尚,小和尚有点为难,说:“本寺院早就不收徒了,方丈年迈有病,一般不见俗人。”在陈彬的好言劝说下,小和尚进去请示方丈。一会儿小和尚出来了,说方丈让他进去,小和尚把陈彬领进了禅房,只见一个老和尚盘坐着,手捻佛珠,双眼微闭在默念着什么。陈彬忙跪拜其前,说道:“师父好。”方丈慢条斯理地说:“阿弥陀佛,你为何要遁入空门?”

来到这个陌生世界,陈彬就有点敬畏感,本想说自己因婚姻失败受到打击为由,但又怕方丈见笑,一时又想不出好的理由,所以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方丈见状,说道:“佛门弟子中,痛感人生,入佛门而弘法者有之,但也有谋衣食而出家者,此类人终不能修成正果。佛门乃一方净土,非藏污纳垢之地。”

听了方丈的一番讲话,看到方丈严肃的表情,陈彬有些惊慌失措,忙解释说:“师父,我并非谋衣食者,我今生与佛有缘,一心想修法弘法,请师父收我为徒。”

方丈睁开眼睛,端详了陈彬一阵子,似乎看出什么明堂,便说:“阿弥陀佛,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老衲看你眉目清秀,是个读书之人。佛教就是要通过你们这些有识之士发扬光大,佛教乃一门大学问,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博学鸿儒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古今名人遁入空门者,或迷恋佛教者大有人在。其中权贵者有之,显贵者有之,学者也有之。从东汉到明清,和佛有着不解之缘的帝王者有之,明太祖朱元璋从佛门走入皇帝宝座。相传大清顺治皇帝也在五台山清凉寺削发为僧。北宋大学者苏东波与佛门渊源深厚。才气横溢的一代宗师李叔同成了杭州虎跑寺的弘一法师。佛教理论深奥,目的就是超度众生。本方丈念你至诚,本应收你为徒,可寺院的现实就是这样,僧侣们都弃寺自谋生道,本寺生活也难以为继。你若出家心切,老衲劝你去五台山显通寺,其方丈是吾师父。我愿举荐你,他如健在,事可妥矣!”陈彬马上磕头说:“师傅教诲,乃醍醐灌顶也,徒弟受益匪浅。有师傅举荐,徒弟三生有幸,谢谢师父,徒弟愿意去五台山。”

从大慈恩寺回到学校,老方丈的一席话仍在陈彬的脑海里回荡。对于佛教,陈彬是个门外汉。以前听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认为这就是和尚乃至于寺院生活的写照。本来只抱着“当和尚去撞钟”,了此一生的想法,实际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他没有想到佛教文化如此高深,魅力如此之大。历史上竟有那么多的权贵、显贵、学者,甚至皇帝对佛教有如此深的渊源。这让陈彬对佛教产生了神秘感和好奇感,也更向往那个世界。

第二天,陈彬打点了行李,带着大慈恩寺方丈的推荐信,上了去山西的火车。到了太原火车站,去五台山还得倒汽车。此时,陈彬的脑海浮现出两位慈祥老人的面孔,那就是文倩的父亲和母亲。陈彬知道,二老对自己的印象不错,看能否借助二老之力,把文倩挽救回来,这可能是最后一线希望了。于是他便去了文倩的家。一走进学校家属院,一眼就看见后排第三栋,那便是文倩家的楼,他三步并作两步,几分钟就到了。陈彬到了楼前,突然站住了,他没有往前再走。向上看着,二楼从东数第四个窗户就是文倩的家。此时他想的很多:文倩在家吗?她是否和高崇山一起回来了?如果自己这时去了,会发生什么?文倩是什么感受?她的父母是什么感受?邻居是什么感受?……他站了良久。最后,还是打消了去的念头。他倒退了几步,转过身,遗憾地离开了。

到了五台山,台怀镇昔日那种香烟袅袅、香客虔诚、游人如织的现象没有了。相反给他以满目疮痍、萧条落败之感。陈彬到了显通寺,山门紧锁。这让陈彬大失所望。他一连走了几个寺院,几乎都是如此。此时天已渐黑,陈彬不知去哪里投宿。加之一天没有进食,饥饿难忍。在万般无奈之下,他遇见一个尼姑模样的女孩。陈彬向她说明来意,并把目前遭遇到的这般窘境向她说了,小尼姑生了恻隐之心,便将他带到自己的庵内。一名年岁较大的女法师让陈彬吃了些便斋,便让这个叫妙香的小尼姑将陈彬领到显通寺。

显通寺虽然山门紧锁,但小尼姑几声喊叫,里面的小和尚出来了。小尼姑说明了情况,小和尚便将陈彬带了进去。陈彬见到方丈,便双膝跪地,双手将大慈恩寺方丈的推荐信举过头顶,道:“愿方丈接纳我为徒。”方丈接过推荐信,并让陈彬起来。陈彬起来,坐在方丈的侧面。方丈看完信,说:“阿弥陀佛,现在世道混乱,佛门已关,不再收徒,你为何要顶风而上?”陈彬回答说:“佛学乃博大精深。我今生与佛有缘,一心想入佛门,求得真经,修成正果,请方丈指点迷津。”方丈惊道:“以往遁入空门者多为受到不公之遇,你却例外。”陈彬笑了笑说:“我如实禀报,本人在婚姻上受到了打击,我想脱离这个尘世,另辟蹊径,寻找生活的乐趣。”方丈说:“佛门可入,需皈依三宝,尊从五戒。除五戒难熬外,生活清贫,更要忍受极大的寂寞,老衲还是劝你三思而后行。”陈彬说:“我明白,大学毕业,因仕途坎坷,故要进入佛门。”“哦!”方丈听了一惊道:“大学生,国之栋梁。为何不去为国家效力?而要看破红尘,遁入佛门?”陈彬说:“入佛门不应有位尊贫贱之分。听说权贵、显贵、学者,甚至皇帝都有入者,更何况我一介书生。佛门讲究心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定能严守五戒,遵守佛法寺规,专心读经,无它杂念。”方丈好似很满意陈彬的回答,点了点头再问:“要入佛门,你的家人何意?”陈彬回答:“佛门乃教化人弃恶扬善,修炼真经,弘扬佛法,普度苍生,我想他们是会同意的。等我踏入佛门后,再告他们不迟。”方丈说:“此言差矣,一旦入了佛门,那就是另一个天地。社会上的一切纷扰从此斩断,就要忠于佛事,孝也随之失去。老衲意欲你征得家人同意才是。”陈彬忙说:“我明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然选择了佛门,就一定忠于职守,信守诺言,决无戏言。”方丈说:“现在五台,佛事已停,僧人们各谋出路。要不是老衲有疾,恐怕早已离开了本寺。没有那个寺院还敢收徒。你先回去,等世态安稳后再来不迟。”

听了方丈的话,陈彬好似跌入万丈深渊,他心灰意冷。在寺内借住了一宿,第二天,便无奈的回西安去了。

看来入佛门也非易事。回到学校,陈彬不知如何是好,他悲痛欲绝,一睡就是三天。在冥冥之中,他迷迷糊糊感到自己来到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群瞪着求知如渴的大眼睛的学生在夹道欢迎自己。一个岁数较大的人接过自己的行李。哦!陈彬想起来了,他就是老校长。这不是水岭吗!陈彬高兴的跳了起来,他笑醒了。哦!原来自己在做梦。梦里的那个地方便是水岭。他想起了当年去那里演出的一幕。特别是当他们离开水岭时,老校长的那几句肺腑之言至今让他难忘。是的,那里太需要我了。既然当不了和尚,水岭不就是个很好的去处吗。于是他下定决心,准备去水岭了。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陈彬由梦幻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他自言自语道:水岭,水岭,那儿穷乡僻壤,山高谷深,是个隐匿的好去处。从此以后,我将离开这喧嚣的是非之地,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雄鹰,不再奢望翱翔,苟延残喘地活着,任年华流逝,用以抚平自己那流血的心。

刘祥云及其它几个好友都来劝陈彬,并说: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为一个文倩而折腰。但陈彬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认准的事情,一般轻易不能改变。文倩早就印在了他的心里,谁也难以置换。文倩背叛了他,他无脸见人。这几天,陈彬很少进食,身体消瘦了。

陈彬主意已定,他去了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谈了自己的去向。办公室吴主任大惑不解,说济南发动机厂是部里重点大厂,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好,是你们这个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单位。你因实习时在厂里表现好,又拉一手好琴,厂里特别点名要你,这是一般人没有的待遇。你倒好,不愿去,偏要去那个山沟沟。再说,咱们学校是国家部属,没有给地方分配的名额,让陈彬三思而行。陈彬表示了要去的决心。分配办说要请示部里。过了几天,陈彬再去打听部里的消息。回答是必须得到接收单位的意见函。

第二天一早,陈彬便上了去水岭的长途汽车。路况依旧,解放蓬子车托着个长长的黄烟尾巴,颠簸着躲着路上的大坑小坑。沿途的景色依旧,山高,林密,树还是那么高大挺拔。中午十二点到了水岭县城,下了车,陈彬先去学校找那位老校长。

学校基本正规,正在上课。不一会儿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看见了陈彬,一下子围了上来,好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个个兴高采烈。有几个老师也过来了。陈彬问起老校长,老师告诉他,老校长病了,现在在家里休息。一位年青老师带着陈彬去了校长家。

俩人沿着大清河边走边说。大约走了十五分钟,在山脚下找到了校长的家。鱼校长见到了陈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病床起来,紧紧握着陈彬的手说:“哎呀!真没有想到能再次见到你,你来这儿有什么事?”陈彬说:“上次走时,你不是说我毕业后希望能来你们学校,为你们培养几个懂音乐的人才吗,我就是冲着你这句话来的。”

陈彬的话让鱼校长心里很不平静,当初自己的话虽是一句心里话,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想到这小伙子真的能来。鱼校长很是过意不去。因为他知道来了水岭就意味着什么。

晚饭后,两人进行了长谈。鱼校长的意思让陈彬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时冲动耽误自己的前程。而陈彬的态度是坚定的。最后鱼校长说:“这个学校,多少年没来过一个大学生,前几年省上曾分了几个,但人家连报到都不报到。你是学工的,自告奋勇来,真是太稀罕了。当然,你来,我双手欢迎。不过手续办完了没有?”陈彬说:“因为我们学校属中央部属,不能直接分配到咱们县,咱们县得出一个证明,说明需要这个人,我们学校才能开派遣证放人。”鱼校长说:“那好办,明天我们俩去县革委会,我的学生在革委会主管教育,让他给办就是了。今天晚上,你就在我家委屈一夜,咱们县太落后,街上只有一个小旅社,也只有两个房间,很脏。以前县政府还有一个所谓的招待所,也只有两间屋。后来撤了,现在还没有恢复。”

陈彬在鱼校长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饭后,俩人去了县革委会,见到了县革委会分管教育的黄委员。鱼校长把陈彬介绍给了黄,黄作回忆状,马上说道:“有印象,有印象,你上次在我们县戏院演过节目,你的小提琴拉的好,我的印象特别深。”

黄边说边给陈彬沏茶倒水。接着,鱼校长把陈彬的来意向黄作了介绍。黄听后表示欢迎,随后又有些怀疑。他说:“你是学工的,来当老师,咱们县太落后,生活条件太差,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陈彬理解他的意思,忙说:“正因为这里太落后,条件差,我才来的。这里要是条件好我还不来呢。”黄一听陈彬的话,露出了笑容。他说:“既然你的决心这么大,那我们求之不得,你有什么要求我尽力而为帮你解决。”随后黄为陈彬办好了信函。

当天陈彬便带着水岭县的信函返回学校,把信函交给了校革委会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吴主任。吴主任看后,劝他不要一时冲动,作出不理智的决定,毁了自己的前程。但陈彬去意已定,劝也没用。吴主任让他等部里的消息。

陈彬的去向一直没有着落,几个好朋友都在为他而着急。陈彬劝他们先走,等自己的去向有了消息会告诉的。随后,他写了一封信,让刘祥云转给文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