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帘先散一庭秋》第202章 女生寝室6栋20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7年的9月,秋天的江城跟北京不太一样。

这里的天儿还是跟盛夏时一样的热浪滚滚,但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

我叫哗小航,北京妞儿。

我不是那种北京大妞儿,我只是个北京小妞儿。

因为遗传到父亲的南方基因多一些,所以,尽管我是个胡同里土生土长的北京丫头,但只要我不说话,谁都会以为如我这般娇小玲珑的姑娘,一定来自山清水秀的江南。

因为再也不想被大人的唠叨和训斥所笼罩,我的高考志愿里一家北京的学校都没选。

我一门心思地想离家出走、想到一个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儿的地方去读书,在那里,我的一切都自由自在。

1997年是我的独立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之大”的商学院。

久负盛名的之楚大学,她的商学院拥有好几个国内数得着专业,“工商管理”便是其中之一,而我就将进入这所大学的这个学院的这个“大牛”的专业学习四年!

在拿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真找不到合适的词儿来形容我的狂喜不禁,惊喜若癫、志得意满、如沐春风的,都是我。

终于天随我愿要去南方了,总算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家出走啦,我确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身未动,心已远”。

在南下的火车开动的那一刻,与父母挥手道别,我居然一点儿依依不舍的感觉都没有。

我的心已被新奇和欢乐所涨满,人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长翅膀起飞了。

我的四年大学生活从到达“之大”的6栋204正式开始,一进到入这间朝北的略显阴暗的寝室里,我就发现我是我们系97级新生里最幸运的孩子。

因为工商管理系总共5个新生寝室,其中4间都被活生生地塞进了8个人!

因为只有第五间只安排了5个人,而我就被幸运地分配到了这间寝室里——我是这幸运的5分之一!

她们小小的十几平米的房间,都无一例外地要极其拥挤地塞进8个大活人和8个大活人的全部家当……

活脱脱的人肉方罐头,不用细思就极恐!

我庆幸万分。

然而,我也是我们系新生里最倒霉的那一个,没有之一。

还没高兴两天,我就觉着不对了。

第二天5个人陆续到齐,在大家逐渐熟络之时,我却惊诧地发现204里居然只有我一个是“工商管理”的。

她们4个都是“材控”专业的专科生,跟我即不是同一个专业,也不是同一个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间寝室不是我们系的而是工学院机械系的,也就是说,我是被“拼凑”到204的。

我跟她们即不是一个院,也不是一个系,更不是一个班。

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什么关系也没有,归属、隶属、从属,什么都不属。

我一刚到学校两眼一麻黑的新生,哪儿哪儿都不摸门儿也只能先弄清了情况再去想办法。

我赶紧满世界地咨询了一通状况原因,结果真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我倒霉到家了。

商学院和工学院是我们学校最大的两个学院。商学院的女生多、工学院的女生少。

大概是出于人数互补便于寝室安排的原因,这两个院的女生被放在了同一宿舍楼的同一层,而我们系和工学院机械系,这两个系的女生便被排到了一起,放进了6栋二层东的11间寝室里。

工商管理系97级共有三个专业四个班总共140人,其中女生65人;

我们专业女生33人被分入4间寝室,每间寝室8个人。

只多出我一个。

另外的两个专业,人力资源和物流的女生共32人也是4间寝室,32个人正好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所有人数匹配得恰到好处,合适得真是不能再合适了……

除了一个多余的我。

机械系共有两个专业三个班。

“机制”,也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两个班70人,其中女生16人安排两间寝室也是刚刚好;

“材控”专科儿一个班共36人,女生屈指可数,1间寝室都住不满因为他们班只有4个女生;

于是,工商管理多出来的这一个人,也就是我,被拼凑去了她们的204。

六十五分之一,仅1.538%的概率。

即便是就我们工商管理专业,也只是三十三分之一、3.030303%的概率。

居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你说这点儿我赶得得有多正?

这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四年里,只有我一个人,不能跟大部队紧密生活、战斗在一起,我,“落单儿”了。

更悲催的是“材控”专业的这4个人,她们可是学“材控”的唉!

注意哦,我们学校的“材控”专科儿,也就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大专,那可不是一般的“材控”哦,我们学校的“材控”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铸造”!跟机械相关的那些比较细腻的什么精密啊仪器的一律不挨边儿!

难怪这个班的女生比例只有11.111%!一般人的逻辑里这种专业和女孩子压根儿就没关系!

你说她们这4个女生那还不及剽悍展现的性格得多粗犷?多豪放?彪悍指数得窜多高?

我又郁闷又纠结了半天便去找了学校的后勤处。

我一学工商管理的细腻小女子,可不想刚落了单儿,又要跟四个秉性凶悍的女子共处一室。

再说她们只呆两年就毕业,两年之后,万一我又被换几个学“锻造”的女汉子做室友可咋整?

宿管老师是个上了些年纪的女老师,长得特别像姥姥家的一个老街坊孟大妈。

她也戴个白边儿眼镜儿,跟孟大妈一模一样的白边儿眼镜,眼镜后面带着双眼皮儿的一双大眼睛流露着跟孟大妈一样的热情。

她除了说话不带胡同儿味,其他都像极了孟大妈。

她嘴角儿上挂着的笑意特别慈祥。

她说话的声音特别温软。

她天然地让人觉得亲近、半点儿局促感也没有。

唯独她给出的选择很生硬。

孟大妈老师操着一口前舌音、后舌音分不清的南方腔儿特亲切地把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任我挑选:

一个是留在204享受5人一间寝室的特殊待遇;

另一个是搬去工商管理的任意一间寝室,跟另外的8个人共处一屋挤四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