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野探灵笔记》第四章 葬丧之阴阳永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爹空手而归,韩大爷并不在家。韩大爷给邻居留下话说,如果有人找他,就说他去浙江了,归期不确定。

“哎,六七十岁的人了,为个啥,还到处跑呢?”我爹在我妈面前呐呐自语,我觉得我爹被我妈教育得似乎都有些木讷了。

“也就是你们这些人还信这些。”阿妈抢白了一句。

“我想赶场天去镇上找找阴阳先生?”我爹说着看向我妈,似乎是征求阿妈的意见。我爹虽然也不信这个,但毕竟出生在道士世家,耳闻目染多了,有些习俗还会顾忌。我妈没开腔。

阿妈把我拉到她跟前,抚摸着我的额头说,“幺儿,你爹说给你找个干爹,你乐意不?”

“我有阿妈、阿爹就够了,还要干爹干啥呢?阿妈,我什么都不怕的。”我用小手摸着阿妈鬓角的头发说道。

“好吧,听你们的,我就不去了。幺儿,以后没事不要到处乱跑哈。”阿爹说着,也近前来摸了一下我的头。我爹就是这点好,什么都愿意依着我妈,他毕竟年龄大了我妈十来岁。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一生都没有红过脸,吵过架。

其实,在农村,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没有一个小孩是会落下的。一是看稀奇,二是还有九大碗的宴席吃。

一天早上,是个大阴天,我妈和我爹在院坝里整理农具,准备去挖冬地(一般在过年前挖完,把土翻过来,为的是霜冻,以便在来年开春培细后种玉米,还有水田也要在收割后就全部犁一遍,这是传统农耕做法。)。

邱婆子的儿子邱金贵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院门外,也不进来,我爹我妈就走过去。邱金贵见他们过来,就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哥哥,嫂嫂,阿妈今早走了,我来打扰麻烦你们,请你们送送她。”我爹赶紧一把把他拉起来,说道,“快起来,别这样,我就说嘛,这不是年不是月的,一大清早就放炮哩。”我妈也接话说道:“咋没听人说过邱婶婶生病的事呢?”

“全家都没人觉得她病了,昨天下午也还好好的,只是给我说很想吃老南瓜,我找了几户都没有,这个时候,谁家还存着老南瓜呢!呜呜呜。今天早上叫她,不答应,去找她,结果身子都僵硬了。呜呜呜。”邱金贵边说边呜咽而啼,接着又去别家请人了。

说起来,这陈家村经过邱婆子接生来到人间的年轻人倒是真不少,她从未失手过,我算是她最后接生的一个吧。我妈虽是知识分子,但对一字不识的邱婆子向来都很尊重。所以,他们都去帮忙了,就叫两个姐姐好好看住我。当然,他们前脚一走,我就跟去了。

远远地,我就看见一副漆黑的棺材摆放在堂屋中间,棺材盖上点着一盏长明灯,已经有些人头上包着孝帕子走进走出。我在想,这灯将照着邱婆子走出家门,走出村庄,把家迁到村子后面的墓地里,然后,这灯将被亲人摔碎、熄灭,化作邱婆子在人世间的句号。

办丧事是一件很繁琐的事,一般前前后后至少三天,对人的折腾远远超过办喜事。

首先是死者入殓前的安排。一旦病人或老人断气,孝男即点升天炮,就是放一并鞭炮告慰天地,目的也是告诉邻里乡亲,有人死了。将屋顶盖瓦揭去数块(草房则用竹竿在屋顶捅个洞,也有的只是打开死者生前居住房间的窗户,比如砖房,你就不可能去捅个洞吧),这叫出煞或出死星,意思是这间屋内的死星已经出去,就不再死人了,也有的说法是以便让死者灵魂尽快升天。以前旧俗还有挥衣招魂,就是孝男手持死者穿过的衣服,去屋外坡上,朝祖先迁移来的方向招魂,做法就是呼唤他的名字,喊他回家。

接着烧断气钱,点长明清油灯。在遗体前烧很多纸钱,一般是三斤六两,对阴司地府的三殿六司,一殿一斤,一司一两,这是死者在黄泉路上万万不能少的,很多都是烧一背篼,至少都是十多斤。一般,老人病重,晚辈便要暗暗在家中备好一些纸钱和升天炮,若是人死后才去买就来不及了,特别是较偏远的乡村。烧的纸钱灰,要用一个瓦罐单独装起来,这是死者的“衣路钱”,同死者一起入葬。同时点燃香蜡,在死者脚下点亮长明清油灯。

净身、穿戴寿衣。老人一旦断气,丧家要趁死者身体软和时及时安排人给死者净身和穿戴好寿衣。死者寿衣一般用青棉布,鞋子是藏青色布鞋。不用绸缎做寿衣,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最好避讳,寿衣的袖子要长,必须将手全部遮住,要忌讳短袖露手,俗话讲“短袖露手,儿孙讨口”,忌讳皮毛制品做寿衣,以免二世投生变成畜生。穿戴好后,可以在死者嘴里含一块金币或银币或宝珠,忌讳用含铁质的钢镚。这是“口含银”,给亡者预备的私房钱,一是避免在阴间朋友聚会时被其他亡灵发现,二是在阴间遇到困难时用作打点差役之需。

入殓。棺材摆放在堂屋正中间,放在两根高板凳上。凡死在外面的人,一律不得抬进屋,俗信讲“冷尸进房,家破人亡”。这是犯内重丧哩,这内重丧呢当然就单指的是家里的人了。不管你有多少口人,那就要看的是相冲的是谁。如何才算犯了内重丧呢?古语云:“家人在外,死于非命,或病死在外。均不可入宅!否则;犯内重丧矣。何也,未出殃煞之故,即阴魂入宅也,从外而入内,带有阳气,阴阳之气化合一,则有动,故冲之也。若殃煞即出,就叫僵尸入宅,则无防矣。”又云:“阴阳离绝则死,阴阳一体则动”,这也就明显地说明了内重丧的含义。如果夜半而死,鸡不叫狗不咬入宅也无防矣。例如母亲死于外边,(病死)要看死于何方位。如果是东方,那也就要首冲的是长子了。若死于西方,必然也就是少女了。又如,儿子死于非命,在南方,而强行入宅。明显的就是要冲中男,即哥哥,或弟弟。类推……。有歌曰:乾坤父母不容缓,巽离妯娌去西天,西伤小女东长子,艮害小儿坎中男。家里尚有长辈在的,棺材不能停在堂屋中间,最好是在院子里重新搭建灵堂,也是避免犯重丧。当然还有犯外重丧的。什么是外重丧呢?顾名思义,这自然属于家之外而言。那也就必然涉及到六亲关系,姑姑、姨姨、舅舅、丈人、女婿、外甥,之类的人物。怎样才算是犯了外重丧呢?那就要凭古训了。按月,所犯的忌日。正七连甲庚,之类。甲庚,又算是什么呢?如正月死于甲庚日,是犯了重丧了。甲呢?就是甲乙为木,方位是东,东为震,震为长男,也可以说是舅舅、丈人,那庚呢?方位是西,兑为少女,也就肯定是女儿、女婿了。类推……。外重丧日为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腊月己日。内重丧日是巳日、亥日,天门地户都开了,所以每个月的这些日子都犯重丧,而且是典型的内重丧。万一犯了重丧怎么办?这好办,对外重丧,要做一个纸棺木(有的地方做木头小棺)放进一个小秋木人儿,陪同下葬即可。对内重丧呢,那就只好想出进家的办法了,用谷草做一个假门,放在大门上进来即可免灾劫难。入棺后需要镇法安置。用白纸做函一个,用黄纸朱书四字置函内,放棺上同出大吉。朱书四字内容:三月朱书“六辛天建”;四月朱书“六壬牢天”;五月朱书“六癸天狱”;七月朱书“六甲天福”;八月朱书“六乙天德”;十月朱书“六丙天威”;十一月朱书“六丁天阴”;正、二、六、九及十二月朱书“六庚天刑”。

入殓前,先在棺材里放上旧衣服,再垫新被子,然后安排把穿戴好寿衣的死者抬进棺材,身体不能有弯曲折叠,否则后人容易出现残疾。遗体安放好后,盖上给死者新做的被子,被子要把死者的脚全部盖住,若脚没盖完,死者就会认得路,就会回来作怪。入殓后就盖好棺材盖,在棺材盖上面点一盏长明清油灯,棺材下点一盏过桥灯。棺材前摆放一张供桌,摆上供品,点上香蜡。负责守灵的人要不停上香烧纸。

在旧俗里,给死者穿好寿衣后,并不马上入殓,而是要在木板上停放过三五天,以防假死,万一复活了呢。停尸在木板上期间,切记猫、鼠从死者身上跑过,会引起“惊尸”,使死者猛然坐起或立起来,这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也会把守灵的人吓傻。

报丧及人员安排。断气后,丧家就要安排人报丧,通知亲朋好友。同时,孝子要去请邻里乡亲来帮忙,请道士来做法事,主要请好来主持丧葬的人,由他统筹安排调度来参加葬礼的人。

撰写祭文。这是重要的一环,很多丧家请人代笔,也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祭文。祭文要充分展示亡者在人世间的光芒,充分表达对亡者的怀念之情。祭文可以张贴在堂屋的墙壁上或堂屋大门处的墙上,方便来参加葬礼的人了解亡者的生平事迹。

转服。参加丧礼的六亲好友皆可转服,就是端着灵位围绕着棺材转圈,目的是帮助死者走路,减少他在黄泉路上的行程。转服时,要单独出钱请道士或端公吹拉弹唱。这个钱由提出转服的人直接给道士或端公。这是我们这里比较普遍表达对亡者追思的一种方式。

出殡上山。就是把死者抬出去安葬,由道士确定安葬时辰,一般在清晨或上午,很少是拖到中午后的。因为午后阴气加重,对生者和死者都不好。当然也有极个别情况特殊,在晚上或下午上山的。

出殡前要扎龙,有三种规格的抬杠代表不同的龙,抬杠必须是木质的,结实又要有韧性,一般要服务很多年。陈家村的独龙杠据说已将用了将近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独龙又叫大杠,这根大杠是我爷爷当年去深山老林中物色的,平时放在生产队的公房边上,谁敢放在自家里。独龙长约一丈二,大碗口粗细,饱满圆滑,直接承受棺材挑大梁,一头一尾捆绑在棺材两头,是纵杠。棺材一头一尾处的独龙上分别捆绑两根横杠,长约五尺,壮如腿肚,横杠上分别再捆绑四根纵向子杠,子杠长约五尺,粗细如臂膀,都是些有韧性的好木材。抬丧出门时要在独龙上放一只大红鸡公,叫“引魂鸡”。

扎杠备杠,并不是千遍一律,要因人而异,在葬俗上符合当地的条条框框。主要区别,在于年龄的大小不同。

不满十二岁的孩子死了,叫“短命鬼”。有的做个小木匣,有的做个小棺材,由丧家自己决定。无论哪种情况,都得扎杠子。这样的对象,只能在棺、匣前后套两道索,穿一根独龙由两个人对抬即可。

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又不曾成家的人死了,叫“少年亡”。这种情况当用独龙和两根横杠绑两头,一头一根子杠两人上肩,共四人抬丧上路。

十九岁以上去世的人,自然要举行装棺大葬,基本的程序不能少,出殡、扎杠事宜一定要风光妥贴。这样的对象,要安排两根大杠、两根横杠、四根子杠,每头四人上肩,共八人抬丧上路。一路上护灵柩的青壮年或旁孝可以有若干。原来旧俗还有八杠十六人的情况,主要针对八十岁以上老人或德高望重的人,到我爷爷这辈时,就破除了,他觉得除了封建皇室贵族外,作为寻常普通百姓,八杠已经代表了八方,这十六方实在说不通。

送葬。送葬之日也是大孝之期。包括孝子、孝媳、孝女、孝婿在内的满门孝子,要在灵前扎杠和灵柩到达墓地时,给各位帮忙的,特别是抬丧人,一一下跪行礼。戴孝人不论年岁有多大,辈分有多高,即便是见了族中晚辈,也得下跪谢恩。

送葬往往几乎是全村倾巢而出,送葬队伍的人数,少到几十的,多到几百上千的。前后顺序,有定数。最前面的是丢纸钱的,叫“买路钱”,从出丧之地起,一直到墓地,每走几步撒一把,不可间断,不可省略。主要是沿路打通关节,以免沿途山鬼妖孽滋事生非。随后是孝男孝女等主孝,其间孝中长男将灵牌双抱怀前,与其他正孝走在灵柩前面。每遇过河、爬坎、路险路狭,抬棺队伍艰难进行时,众孝齐刷刷跪在地上,哪怕是大雨泥泞、狗屎牛粪在旁,也都要不择而跪,待灵柩向前移动了,孝子们又移步往前。所有的旁孝,一律跟在灵柩之后,其中青壮汉子,无需指点全部投身到扶丧助杠之中。任凭碰上徒坎、断墙,或是羊肠小路,百名汉子齐用力,有如蚂蚁搬家一般,轻轻松松过难关。其次,由数十人举着花圈夹行其间。最后是几个道士的唢呐、响器和锣鼓等乐队。锣鼓在后面叫“送葬”,在前面叫“送亲”,这是二者相比较最本质的区别。如今送亲吹唢呐也已经绝迹了,主要是唢呐听起来都像是送葬的。鞭炮只能跟在灵柩之后放。遇水或过桥,要上香敬桥神水鬼,放一串鞭炮。送葬队伍一般不能从人户的院坝经过,有些要绕很多路,遇三岔路口,要放一串鞭炮,警示孤魂野鬼来犯,也是告知附近人户,有抬丧的经过,这都是避讳。

下葬。下葬前要大量烧纸钱,对邻里左右的坟墓敬香烧钱,表示新邻居来了,请多多关照。亡者生前穿过的衣物、盖过的被子一并在墓前烧掉。五七过后要把花圈全部烧掉,有些会等到七七过后才烧。而有些则在入土三日后就烧掉。其实这主要看丧家自己的决定。现在有许多老百姓把五七都提前到下葬后的当日完成,后面的六七、七七都免掉了。

掩土后就意味着今生的永诀,万般无奈,千行热泪撒荒野,一堆白骨入梦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