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何处故人来》第五章 夜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夜,宣宗设宴大明宫,宴请辽使耶律伽。

酒过半酣,众人一时都有些微醺。福总管微微击掌,宫女们鱼贯而出,开始跳舞助兴。

一曲舞罢,朝臣纷纷鼓掌叫好,宣宗问耶律伽,“中原舞蹈在北辽不常见,不知辽使以为此舞如何?“

“中原的舞果然名不虚传,无不彰显晋大国气派。”耶律伽恭敬的回道。

“方才席间听闻,耶律大人也带了一批舞姬前来助兴?”胡定虏问道。

“正是,这些舞姬都是我皇精挑细选,特地送来,为宣宗陛下助兴的。”耶律伽回道。

柏远山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酒杯。

宣宗打了个手势,福总管看到了,尖声喊道“传——”。

鼓声渐起,舞姬逐渐上场,只见这些舞姬全都束发,身着银色细软盔甲,不似战场上的盔甲那般厚重,却称得一个个英姿挺拔,大有巾帼英雄之范。鼓声渐密,这些舞姬的队形变换越来越快,直让人眼花缭乱。鼓声暂顿,一声嘹亮的号角声自后方响起,舞姬缓缓朝两边排开,中间走出一人,身着金色盔甲,手持长矛,明月在后,就如踏月归来的仙子一般,让人不禁赞叹。

“好!好!好!”只见礼部侍郎孔成昀摇头晃脑,好不享受的样子。

“皇宫之内,岂容尔等擅自携带兵器。”柏远山怒道。

“舞姬手中道具皆是用稻杆制成,只是在其上包裹一层箔纸,是以看起来逼真,误导了丞相大人。”耶律伽拱手回道。

“可否请耶律大人讲讲此舞的由来?”礼部侍郎孔成昀似乎没有感受到宴席上的暗流汹涌,耶律伽话音刚落,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此舞编自塔门之役,中间那位穿金色盔甲的便是仿当年西风大将军的英姿,若有不敬,还望大将军见谅。”说罢,耶律伽举起酒杯,遥敬胡定虏。

胡定虏若有所思的看了看酒杯,随后举起酒杯,说“耶律大人请”,两人一同举杯饮尽。

宣宗拿起酒杯,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随后说道,“当时太尉一人深入蒙古阵营,直接夺了蒙古主将齐齐真的首级,这才保了晋朝东北的太平啊。”然后,举杯对着胡定虏,胡定虏连忙举杯饮尽。

太子宋子渊说道:“恐怕辽使最期盼的应该是东风吧,毕竟西风不带雨。”

大臣们纷纷笑了,胡定虏趁这机会补充道“太子说的有理,还请耶律大人别再夸大说辞了。”

但是,辽使耶律伽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和胡定虏敬酒,仿佛不曾理解太子和胡定虏话中的警告。

胡定虏正在找寻机会离开大明宫,他知道此刻如果自己在这里再多呆一会,皇帝心中的猜忌就会增加几分。

胡定虏猜的没错,宣宗心中的猜忌正在逐渐加深。胡定虏在军中的威望早已让他忌惮,但是,这些年胡定虏确实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在朝为臣也无结党营私,加之永平公主的原因,他也一直只是防着,却不曾出手。只是如今,宣宗知道自己已经不复壮年,大权逐渐被太子、亲王、大臣所掌握。他不确定,这位当朝驸马,声名赫赫的西风大将军心里是否还忠于他晋国,忠于他宋家。

大明宫内依旧一派热闹,但是为官多载的柏远山知道,底下早已经暗流汹涌。

宣宗起身,一时有些头重脚轻身体晃动了一下,福总管赶紧去扶,却只见宣宗推开了他。宣宗直起身子,想象着自己还是壮年时候的样子,说道“宴席已晚,大家随后散去吧。”说完,就正了正衣衫,一步一步从台上走下来,走出大厅,丝毫没有看跪在两侧的臣子一眼。

等到宣宗走了,朝臣慢慢散去。柏远山刚走到大明宫门口的,就被福总管拦了下来。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福总管朝前走去。走到宣政殿门口,福总管推开门,说“丞相,请”。随后,福总管把门拉上。柏远山这时发现,宣政殿里只有皇帝一人。

“微臣见过陛下”柏远山站在书桌前,简单地行了礼。

皇帝换上了一身便服,倚在龙椅上,示意丞相坐下,然后说道:“今日晚宴,辽使与太尉来往密切,此事你怎么看?”

柏远山说,“太尉与辽使到底关系如何,此事还需调查一番,太尉手握军中大权,若是轻易革了职位,怕是军中会有怨言。”

皇帝哼了一声,说“是时候要让人明白,这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说完后,站起身来,走到书架前,说,“只是他军功战绩都是实打实,有什么动作都当做的隐蔽,不能让那些文人在背后嚼舌根,说我大晋自毁长城。”

柏远山应了一声,回复道“臣必定尽力为陛下分忧。”

皇帝叹了一口气,似是无意的慢悠悠说道“若是洵然还在,想必晋史早就编著成了吧。”

柏远山看着皇帝的背影,神情逐渐变得悲怆。

“时候也不早了,丞相也早些回去歇息吧。”皇帝转过身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