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十一章 君命难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过后,厚厚的冰雪开始融化。赵王刘如意准备到自己的封地邯郸,戚夫人与这个心命坎儿的儿子难舍难分。

太子刘盈不顾吕后的阻挠,领着四弟刘恒早早地赶到未央宫,为如意送行。

刚从战争废墟中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象征皇帝权威的车乘竟然挑不出六匹纯白色的御马,但在宝贝儿子如意赴任赵国时,刘邦却格外开恩,挑选白、红、黑、黄四种颜色的马,每种颜色一匹马,没有一根杂毛,作为如意的车辇之马,以显示如意的尊贵,足见刘邦对如意的疼爱之心。

刘邦似乎换了个人,一向严肃的脸变得慈祥温和。他拉着如意的手叮嘱道:“儿呀,在皇宫,有父疼,有母爱,到赵国,与在皇宫大不一样,切记不要扰民。”

“父皇,儿臣谨记在心。”如意仰脸望着大胡子父皇刘邦,说:“儿臣到赵国任上,一定紧紧依靠周丞相。”

“这就对了。”刘邦腆着大肚子,叮嘱儿子:“周昌是一个忠臣,儿要绝对畀以重任,不可有丝毫怀疑。”他指一下站在自己下侧的周昌,轻声喊道:“周昌。”

“臣在。”周昌应声答道。

“朕把赵王如意交给你了。”刘邦目光停在周昌端正四方的脸上,非常大气地说:“交给你朕放心。”

周昌一张不苟言笑的脸越发凝重,此时此刻,他的心犹如澎湃激荡的江河,久久不能抑制,不能平静。他声音颤抖地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容己者悦,陛下把赵王如意托付给臣,是对臣的信任,是臣的光荣,臣一定勤于政事,悉心治理赵国,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改立如意为太子失败后,戚夫人的情绪跌入低谷。她深深懂得这将意味着什么,为此她不知流了多少泪。而今如意要到封国赴任,尽管儿子的封国强大而又富裕,刘邦的分封带有几分偏向,但她的思想疙瘩仍然难以解开。她紧紧地搂着如意,边哭边诉:“如意,我苦命的儿呀,娘舍不得离开你。”

如意同样抱着戚夫人哭道:“娘,儿也不愿离开你呀。”母子俩的感情像大海一样深沉。

刘邦不耐烦地冲着他们嚷道:“哭,哭什么,又不是生死离别。”

受到刘邦的呛白,戚夫人泪珠像线串一样涌出来:“都说皇帝能统揽海宇,无所不能,可眼下这件事作何解释?”

周昌怕戚夫人奚落刘邦,在一旁忍不住劝解刘邦:“陛下,如意母子泣别,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戚夫人对周昌说不出何种滋味,当初周昌挺身而出,替太子刘盈据理力争,成功阻止如意继承大位,显然触犯戚夫人的利益,因而她一提周昌两个字,就火冒金星,暗中不知咒骂周昌多少遍。如今刘邦用心良苦,让周昌辅助如意,计策不能说不绝妙,她打心眼里不得不佩服,既然儿子托付给周昌,憎恨的恶念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她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期盼。

“周君,如意的命就在君手里攥着,请受本宫一拜。”满面泪水的戚夫人跪倒地上,朝周昌虔诚地叩一个头说:“如意,你也给周君叩头。”如意非常顺从地跪下来,要给周昌叩头。

周昌曾受过吕后的顶礼膜拜,现在又受到皇妃的跪拜,这个头可不是好受的。他顿时感到千钧重担压在肩头,断断续续说:“大逆不道的周昌不敢……接受皇妃的叩礼,皇妃请放心,有臣在,就有赵王在。”

“好了,好了,都不要跪在地上你拜我,我拜你。”刘邦有些儿不高兴,认为戚夫人母子刚才的举动有辱皇家的尊严,布满鱼尾纹的眼角不易察觉地跳动几下,粗声粗气地说:“把如意托给周昌,请夫人一万个放心。”

戚夫人起来,揉搓跪痛的膝盖,不放心地嘱咐如意:“娘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在周君面前不要摆王爷架子,耍王爷脾气,一切相信周君,一切依赖周君。”

她揩净脸上纵横交错的泪痕,对周昌轻声柔语:“如意还小,诸事还请周君多担待。”

“甭客气。”周昌恬然镇静。

刘邦、戚夫人、周昌围绕如意的话题刚结束,一直在旁边插不上话的刘盈、刘恒凑上前来。

“三弟,我与四弟来送你。”太子刘盈既没有禀承刘邦雄武的性格,也不像吕后那样心肠狠毒,对待兄弟分外友善。

“三哥,你一走,我们又少了一个游戏伙伴。”刘恒对如意离开长安到邯郸就封,心里多少有些儿觖望。

“二位兄弟能来送我,说明我们弟兄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也是诚挚的。”赵王如意心里热乎乎的,对两个兄弟充满感激。

“如意,你将如何治理赵国呢?”刘盈歪着头问。

“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此乃儒家之论。”

“儒家主张以礼义治国,也是善中之善。”

西汉王朝对于用儒家学说治理国家,还是用道家学说治理国家,当时正在进行辩论,刘盈与如意之间的对话已远远超出王公大臣的想象。他扭头问刘恒:“兄弟,据说这段时间你敛足不出门户,读了一些老子的书,能谈一下心得体会吗?”

“不瞒两位哥,小弟最近研读庄子的文章,对庄子‘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服,弱其表,强其骨,常使民无欲’非常中意,我想把这种‘无为而治’的学说作为治国之策。”刘恒聪明地反问:“太子哥,你问我们俩治国学说,你呢,你将以何种学说治理国家?”

“我说不好,像我们这些小孩子,似乎不该过早地议论这些敏感的话题。”刘盈本来想说一下自己的理念,同着刘邦的面,恐怕说错了,招来刘邦的训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刘邦没想到他们能议论连大人都议论不好的话题,更没想到向来不起眼的刘恒能谈出“无为而治”的大道理,他有些诧异,又十分高兴。他一只手抚摩如意的头,一只手抚摩刘恒的头,说:“今天如意到赵国就封,刘盈与刘恒前来送行,朕犹如喝了甜蜜似的,说不出有多痛快,兄弟友善一体,这是我们刘家的幸运。”

如意到赵国就封是吕后与戚夫人斗争的结果,刘邦对她们之间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很生气,但同着孩子的面,他不能也不愿意乱说,几个儿子彼此友善,让他看到一线希望。

“贵妃娘娘,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启程?”侍女贾佩兰看戚夫人痛苦不堪,神情黯伤地问。

“启程吧,”戚夫人强忍悲痛说:“君命不由娘。”

刘邦一行把如意送出长安,直到如意的车队在自己的视线消失,才依依不舍原路返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