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旧木逢春》第二百三十五章 修文物 木匠集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京的天气不比北方,这里的天气热的叫人浮躁,会场里的冷气开的倒是很足,大春看了一圈周围的人,也明白有些人过来,似乎目的并不是修复释迦塔,而是有些什么别的。

从这些人的眼神里就能明白,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冲着左向阳名头来的,有些人是奔着文物修复来的,也有些人似乎是带着什么不好的心思而来的。都说有些环境里面水比较深,现在大春终于明白了。

虽说出现在这里的目的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全是木器行家,在木工这一块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像是业界比较有名的郭思政也出席了这个会议,还有经常参与土木建设的王凯诚工程师也来了,大春看着这些人,心里头有些庆幸,毕竟这些人都是业界内有头有脸的人物,能够在一起学习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好事。

大春只知道别人的名头,却不清楚自己在别人面前也是赫赫有名的木器富商,只不过学者和商人之间有些陈腐的讲究,许多人见到大春倒是也没有太过在意,竟然有人以为大春是到这里来偷学本事,拿回去卖钱的。

对于这种说辞,大春只是有些想笑,到也没有太过于理会。

会场在掌声过后,逐渐安静下来,左向阳开始介绍会议主题,他的声音很有引导者的气息,让人情不自禁的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手边电脑的图片上。

电脑上是一幅佛塔的远观图,看上去气势恢宏,带着一种古韵,说不出的古朴。

“这是我国目前现有的唯一一座纯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它位于普同北行约80公里的佛宫寺内,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楼阁式木结构佛塔。它建造于廖庆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左向阳为在座的人结说着。

随后图片又换成一张近景,应该是文物保护人员在距离木塔一百米左右拍摄的,这个时候就能够清楚的看清楚这木塔的外部结构。

“释迦塔是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外观呈八角形,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外表看是五层六檐,其实每层还设有一暗层,因此实际是九层。”左向阳调换不同的照片,将它的特点一一解释。

“释迦塔除了石制基座外,其余结构均采用木头建造,”左向阳说着,又换了一段视频,

“现在这座佛塔已经出现了倾斜,而且在每次大风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声响,由此可见这座代表我国木器劳动者智慧结晶的木塔,已经在内部结构上出现严重的腐化。

所以这次会议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修复这座塔。大家都是业界的大师,资料上已经把问题都阐释的很清楚,现在请大家研究一下我们的修复的细节。”

左向阳的话音一落,所有人都展开了讨论,大春并没有吭声,而是看着这些全国各地的专家们一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一个白胡子老头说道:“我认为为了保证此塔的稳固,应该在内部加以钢钉进行稳固。”

左向阳摇了摇头,对白胡自老人说道:“不行,如果用的钢钉就失去了它整体木质结构的记录,那就没有修复意义了。”

其他人看着这座佛塔,都开始琢磨着这件事情怎么办,似乎都在观望。等着其他人说出办法,然后再进行反驳。反驳过后,却也拿不出自己的方案。

就这么你来我往的争执不下,时间全都浪费在建立推翻反复不停上面了。

大春原以为为这些专家,能够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谁知道会议的过程竟然让自己有些诧异,他不愿意这样继续浪费时间。

于是,从公文包里拿出自己在家里面拟好的修复计划,还有技术方案走到左向阳的身边,把计划递了过去,“左老,这是我的计划书,里面有详细的修复意见和方法,你有时间看一看,我要去店里巡查,就不多留了。”

说完,大春告别了左向阳,随后离开了会议地点,直奔自己的店面进行店面巡查。

大春走后,会议上的人都开始说起他来,“这年轻人好大的口气,还计划书。难道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人还不如他一个商人?”

“您消消气,他只是一介商贾,商人嘛,当然唯利是图,没听他说么,要去巡店。”

“也不知道这商人是谁请来的,不就是是一个卖家具的吗,能对文物保护有什么帮助?难不成是要把这些文物都给卖了?”

这话说完,竟然哄堂大笑,所有的人都在说着大春没有会议精神,没有尊重别人。

唯独只有左向阳一语不发的看着大春留下的方案,下边的人见他不讲话,都开始自顾自的研讨起来,时间过了许久,依旧没有人拿得出正经的意见。

左向阳又拍了拍话筒,“各位,请安静一下。”

下边的人都安静下来,一个个看着左向阳,“左老您说。”

“我看大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好的意见,是不是可以说一说我的想法?”左向阳说着,又环顾了一下四周。

“您讲,我们都听您的。”左向阳的威信摆在那,所有人都对他马首是瞻。

“是这样的,我觉着计划书这件事情我们不如提前安排下去,大家既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做一份计划书,交到我这里,哪一位的计划好,我们就按照哪位的意见,进行修复。当然计划书我会先进行审核,随后在选择出更加合适的。”

说完话,左向阳看了看下边的人,想了一下又说:“大家可以相互探讨,七天以后我们的审核会选出一批计划,然后进行层层筛选。没什么事情了,散会。”

左向阳的话音一落,这些人都不在说自己的想法了,毕竟这一次是国家文物局的事情,文物局是什么地方,要是参与过一次国家级的文物修复,那在业界可就飞黄腾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