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汉纪实》第九章日落长河—(三)萧何的痛苦(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践证明,每逢打仗,刘邦就容易犯病,并且他的这个毛病,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动静大。

前两次,刘邦做的还是比较隐晦、比较照顾萧何的面子,但黥布造反所引发的这次犯病,刘邦搞的就比较明显、比较直白、也比较不给人面子。这一次,萧何同志被逼得差点抓狂。

汉十二年秋,黥布起兵造反,刘邦在京城打一阵连环拳,难为一把太子刘盈后,亲率大军前去讨伐。

好了,至此开始,萧何的好rì子到头了。

刘邦走后,萧何犹如以往,踏实的做人,卖力的干活,办出来的事情有板有眼,无可挑剔。但不巧的是,他的行为没赢得老大的赞扬,反而引发了怀疑,这真是难能可贵。

刘邦这一路过去,不光关注黥布的动向,还很关心萧何的生活。可以说,刘邦这次出差,算是把心给cāo碎了。

刘邦离开长安的第二天,就打发使者返回了长安。使者板着脸跑到萧何家里,大吼一声“圣谕!”慌的萧何全家跑出来磕头。

萧何本以为刘邦有什么重要安排,却听使者憋了半天问了这么一句:“相国何为?”

我靠,这有些无厘头了。你说他一个相国待在家里能干些什么啊?此地无银三百两,刘邦的这句问话明显是在怀疑自己。

萧何很紧张,他知道刘邦犯病了。因此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哭笑不得地交代了自己的rì常起居生活,只差点记录下一天吃几碗饭、去几趟厕所这种琐碎事情。

不过还好,听他说完后,使者换了个面孔,笑着向萧何行礼,表达皇上对他的关心,然后拍拍屁股走路了。

刚把使者打发走,抹了一把汗,屁股还没挨到板凳上,第二个使者来了。这个人进门后,毫无创愿意地把上边的剧情重复了一遍。

要说刘邦这种搞法,弄个一两次,敲敲jǐng钟,吓唬吓唬萧何就行了,没必要三番,但他却想到了个看似很扯淡,却很实用的办法。

说客开口了。

这也是一个说话不绕弯的人,他的开场白很直接,和前边那个召平如出一辙:“君灭族不久矣!”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很有些意思了:你全家快死了!

萧何很无奈,隔三差五就会有人跑来把自己全家诅咒一遍。可自己还很不争气,总给别人提供这个机会。rì子过到这个份上,他这个“相国”也真够无奈的。

萧何还是脾气好,要是碰见脾气暴躁点的,管你说的有理没理,二话不说先抓起来砍掉了事,相信就没人敢在他面前这样说话了。

不过,幸亏萧何没把说客砍掉,要不然,自己可真就玩完了。

说客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内容却很有用,他先替萧何分析了一下时代背景,将的很透彻,也让我很省气,无需再搞研究、做分析,多费口舌。

说客的话是这样说的,“君贵为相国,功第一,有何封赏可以复加?然君久留关中,深得民心,十余年矣,此不可久也。今圣上屡问近况,畏君以威望而倾动关中。君危矣。”

事实上,说客说的这些东西,萧何自己也很清楚,刘邦这段时间的行为,傻子都能看明白,何况是混了这么多年的丞相。可不幸的是,他看到了这一层,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得不信服“当局者迷”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对了。

萧何问道:“该当如何?”

说客一挤眼,笑着说道:“相国何不多置田产,低价赊贷,玷污名声。如此,圣上定将释疑也。”

要搁在以往,谁要在萧何面前出这种sāo主意,肯定会被结结实实地打一顿,而现在,萧何却没那份闲心。这个办法虽然损了点,但还是有些道理的。既然名声太好让老大怀疑,那就把自己搞臭,这不正投老大心意?管他那,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反正现在的萧何也没什么好办法,与其挠墙还不如挠人。

萧何开始挠人了。他挠的有声有sè,和老百姓争房争地,搞的如火如荼。

实践证明,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看来名声太好还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适当时候干点坏事,可能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