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嵯耶观音之谜》7、秘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冒大哥怎会到我这里?”慧悟问。

“你姐夫修书说有松江起兵的复社兄弟的遗孤流落杭州府,我这次过来,就是带他们回去安置。现在我的仆人已经带着他们上路回如皋,我才有时间拜会故友。”冒襄回答。

“阿弥托佛,冒大哥对复社兄弟的情意真是让人感动。”慧悟感慨道。

“我这次来杭州府,听到消息说永历帝下属李定国在两广击败清军;张名振、张煌言率水师会再入长江,如果两军会师江南,大明国复国便有望了。”冒襄激动地说。

慧悟感觉冒襄想法过于乐观,以自己的从军经历来看,当下所谓抗清明军中,有明军旧部,也有大顺军残部,还有大西军残部以及被大明临时招安的各种地方势力。这些抗清势力互相之间并不信任,甚至互相交恶、攻伐,根本不能形成统一的抗清力量,且武备粮草短缺。而清庭在江南所用的将领,多为降清的明将,各部且受过严格军事训练。和各地抗清义军不同的是他们武器和粮草也十分充足。慧悟军旅出身,从军事观察来看,清廷在武备上更有优势。

“冒大哥想法过于乐观。清廷进关已经十年,盘踞江南已有九载。贫僧看来,大明并非败于清,而是败于自己。汉人也不是败于满人,而是败于自相残杀。只有在停止自相残杀的时候,满人才可能被驱逐。”

慧悟突然想到自己已经出家,不想再议国事。便改变话题问:“冒大哥,董小嫂可还安好?”慧悟年轻时候,见过秦淮名jì董小宛,那时正是少年怀chūn之时,便为董小宛风姿所倾倒。后来冒襄娶了董小宛,慧悟感觉正是他们真是才子佳人绝配。当,冒襄连忙扑灭火焰,发现绢本衬裱上朱砂写着:“按图寻库,终无所获。四库秘密,唯有朕及阿嵯耶知晓。世隆御笔。”

“看来这张图真是南诏王蒙世隆做的,但是图是假的。”冒襄醒悟说。

“南诏王也知道这张图会落入外人手中,所以做了这张假图。我现在怀疑大理段氏是否真的寻找到南诏的两库了。”慧悟说。

“这个南诏帝世隆还真是好玩,居然在假图上还留下御笔。”冒襄道。

“难怪郑氏和凉国公都没有能找到府库,他们被这个世隆皇帝玩了!”慧悟道。

“我们不是也差一点上当吗?”冒襄道。

“不过,这个世隆皇帝引起我的好奇,我还真想去云南看看,了解一下南诏。”慧悟说。

“贤弟今后有什么打算?难道真的看破红尘?现在天下动荡,江南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正是逐出满人的好机会呀!”冒襄说。

慧悟望着桌上的观音像,说:“我是真心皈依佛门。曾经我也怀着国仇家恨,彷徨在西湖边。我在宜兴的家宅被乱军烧毁,至今我都不清楚是大顺军还是清军、还有官军所干得。静昭师父告诉我,所谓国仇家恨,所谓不了情缘,或许都是虚妄幻相,也许就是因缘互报吧。当年你们复社抨击阉党,想救大明于危亡中,可是结果呢?我们以前把大顺军当流寇追剿,可后来抵御满人南下的很多都是大顺军余部。我在军中这十年,自己都糊涂了,我们到底和谁打仗?和流寇?最后李锦、郝摇旗归附,我们成了兄弟。而我们最早的兄弟孔有德、徐勇他们都成了清军,成为我们敌人。从目前军事形势上看,大明气数已尽。”

“贤弟为何如此悲观?我在定升兄那里见到很多有识之士,他们都认为今年之内大明能恢复江南。”冒襄说。

“我哥哥那里应该经常聚集的都是文人,文人不太懂打仗,所以,他们过于乐观。”慧悟摇头道。

“贤弟,我也觉得文人视野有些局限,所以这次专门来找你除了给你送这尊观音、请你探察烧掉的那卷图纸外,还真想和你聊聊。我虽长你几岁,但天下战事还是要请教你这样曾经从军的将士。”冒襄真诚说。

“我已经在这里多年,南方战事虽然略有所闻,但毕竟已经身在佛门。既然冒大哥要我谈将来战事,我只能简单说一下自己愚见吧。当前,永历帝在广西被大西军cāo控,而两广、江西等地的明军系以前大顺军和明军残部,互相间并不信任,很难形成统一力量。同样,张名振、张煌言拥立鲁王,和招安的沿海义军结成联盟抵抗清军,这样抗清的力量都是各自为阵。而清廷势力却不同,降清的明军想为新朝建功立业,会继续南下追剿匪明朝残余势力,而满蒙八旗军事主力尙没有受挫。从军事上看,现在清廷占据优势。”慧悟说。

“大明就这样完结了?”冒襄有些激动。

“天道有常,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慧悟叹道。

“难道是天要灭我大明?”冒襄在感情上还是不能接受。

“大明早已灭了。十年前,大顺军入京,大明已经败了。”慧悟叹道。

“你觉得没有转机?”冒襄追问。

“如果明遗民固守西南以及沿海地区,伺机而动。待清廷在江南丧失民心后,北伐中原,也许能复国。大明不是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清庭如果继续圈地、扰民、负民,必被逐出中原。”慧悟道。

“可这些年,清廷出了很多安抚政策,也开科举。我复社很多人因此投靠清廷,令人惋惜!连定升兄的好友朝宗兄也应了乡试。”冒襄摇头道。

“我去年去阳羡山见到姐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大明复国已经很渺茫了。”慧悟说。

“可朝宗兄对自己参加乡试悔恨不已,我这次出来,得到消息,这两年他郁郁寡欢,今年已经过世。但听说去年梅村先生去了京城秘书院。”冒襄道。

慧悟知道侯朝宗和吴梅村和冒襄同龄,都是陈贞慧和冒襄的好友。他们曾是当时复社知名才子,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冒大哥,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不过我想提醒你,你那里收养那么多抗清志士遗孤,还是要jǐng惕清廷清算。”慧悟道。

“贤弟放心,冒家在如皋还是有些根基。我让很多遗族家眷入籍冒氏,遗孤们都被领养在信得过的亲眷中,应该没有事。还有清廷中原来复社的兄弟还在京里不断让朝廷征召我入仕,清廷地方江宁地方官员对我也礼遇有加。只是现在南方寺院、道观聚集有太多的反清义士,贤弟虽皈依佛门,可还是需要小心清廷呀!”冒襄说。

“我从寺院静明师父学医两年,其实,现在正想离寺云游。听说四川战乱,瘟疫流行,正想西去。所以,如果可能,我也去云南,了解一下四库。图纸虽然可能是假的,也许还真有四库存在!如果有四库消息,我会到如皋告诉大哥。”慧悟说。

“贤弟,那张图肯定作用不大。蓝玉将军得到这张图后,已经按图找过。我们也是看到朱砂字迹才知道这张图是世隆皇帝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不过我很关心西南战局,贤弟如果游历四川、西南,回到江南,一定到如皋一聚。”冒襄说着。

“好的。冒大哥要保重身体。小弟束发之际,见冒大哥意气风发,一手好诗文,期望大哥今后留得更多锦绣文章给后辈青年。”慧悟说。

慧悟的话把冒襄情绪代入青年时代,他恨没有酒和慧悟共饮怀旧。两人把话题转入青年怀旧记忆,秦淮河、李湘真、董小宛、李香君······。冒襄在秦淮河结交歌jì之时,正是慧悟少年怀chūn之时。谈到那时的各种佚事,两人不由得唏嘘不已。

三天后下午,永福寺福泉禅院藏经楼。

静昭主持在这里接见慧悟。

“慧悟,你有心事?”静昭问。

“师父,弟子是有一件心事件事想得到师父允许。”慧悟说。

“我入寺以来,就想培育佛xìng,解救天下苍生于苦难。所以,一直跟随静明师叔学医,现在感觉有些心得,所以,想走出寺院,在外面游历,为苍生治病,去百姓病患,希望师父能允恳!”慧悟说。

“慧悟,现在来寺院求医的人也很多呀!干吗一定要出去?”静昭问。

“师父,前些rì子听来寺院求医的民众说,四川兵乱以后,瘟疫横行,民众苦于无良医和药,纷纷逃离。我跟静明师叔研制过防止瘟疫的草药,所以,想西去看看能不能为蜀中父老略尽微薄之力。”慧悟说。

“慧悟,你都这样说了,师父难道还能阻止你吗?”静昭师父叹息道。

“师父,弟子还有一事请教。前些rì子,弟子从故友那里请得一尊观音像,造型奇特,现供在弟子住所。弟子愚钝,不识来由,还想请师父指教。”慧悟说。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静昭师父说。

慧悟引静昭师父来到普园净院自己房间,请静昭师父看自己供奉起的冒襄送来的观音。

“阿弥托佛,这应该是南诏、大理供奉的阿嵯耶观音?”静昭师父说。

“阿嵯耶观音?”慧悟有点吃惊。记得三天前烧掉的‘四库图’,最后显出的朱砂字迹是‘按图寻库,终无所获。四库秘密,唯有朕及阿嵯耶知晓。世隆御笔。’当初自己以为阿嵯耶是一个人名,现在看来南诏是世隆帝的意思是秘密只有自己和阿嵯耶观音知晓。

“南诏时期,佛教为国教。世隆皇帝开始,供奉阿嵯耶观音,铸有多尊阿嵯耶金像供奉于皇家以及皇家相关寺院。段氏大理国兴后,也仿南诏皇室,铸有阿嵯耶观音。据传,很早以前,洱海地区常有罗刹出没,危害百姓,阿嵯耶观音化身老僧在大理中和峰用法力制服罗刹,故南诏、大理时期,云南百姓均供奉阿嵯耶观音。师父年轻时候,曾经云游云南,见过类似尊像。这是前朝难得遗物,请务必诚心供奉。”静昭师父说。

“谢谢师傅指点。弟子也想学师父,云游边地,普教佛法,云南也是弟子想去的地方。”慧悟说。

静昭师父有些疑惑问:“云南、贵州现在为永历帝掌握,慧悟莫非心系尘世?”

“不是的,师父。永历帝现在为大西军将领控制,我过去虽为明将,但和大西军没有任何联系。我出家心已定,自然心向佛法。我之所以想外出游历,并非心系尘世,而是觉得出家人,应当以救人苦难为己任。现在清廷已定江南,而江南反清志士大多隐匿在寺院、道观,而清官府亦有所闻。我虽真心向佛,但毕竟旧时为明将,恐将来连累师父。”慧悟说。

“这个你不必担心。现在西南战乱,你最好还是呆在寺院吧!你要是出去,师父会为你担心的!”静昭说。

“师父,你尽管放心。我自幼习武,一个人行走江湖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慧悟,我也有些故旧朋友,尚在西南,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静昭叹息道。

“师父,我正好可以代你看望一下他们,探听一些他们消息。”慧悟说。

“慧悟,你如果出游之心已定,我可以给你写几封书信,你带我去看望一下西南寺院中的故友,听说很多寺院都已毁坏,也不知道你能否找到他们。”静昭说。

“我尽力吧!”慧悟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