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嵯耶观音之谜》5、共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1年7月9rì,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下。

童一舟三天前收到姐姐电话,说母亲病了,希望能回南京看看。正好童一舟已经上完了这学期课程,眼看就要放假,童一舟向系主任请假,把学生考试的监考拜托给教研室其他老师了,立刻动身回到南京。

回到南京父母家,童一舟才知道母亲的病其实并不算严重,童一舟回到南京家里时候,母亲已经出院疗养。家里父母和姐姐见童一舟回家,便又开始议论起他婚事。

姐姐开始自作主张,说自己有个战友的侄女在杭州,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都很好。也许正是因为条件好,所以,要求也比较高,也一直没有找到男朋友。上周和战友通电话的时候,说起自己弟弟大龄问题,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这个周末就强行把童一舟带到了杭州相亲。姐姐对童一舟说,你不是说自己喜欢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吗,要是你这次相亲成功,干脆就在杭州的大学找一个工作,调回杭州工作吧!

这样,童一舟这天被迫和姐姐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西湖边,童一舟姐姐带着他和自己战友以及她的侄女见了面。姑娘叫沈玉洁,今年29周岁,比自己小六岁,现在在杭州做传媒工作。简单交谈后,童一舟感觉姑娘和自己一样,也是不太情愿被迫出来相亲的。便主动提出自己要和姑娘单独相处,便把姐姐和她的战友留在西湖边,开着姐姐的车,带着姑娘离开西湖,前往灵隐山。

在去灵隐寺的路上。童一舟问:“小沈,我看你这次相亲也是被迫,很无奈吧?”

“家里人认为女大当嫁吧,他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沈玉洁回答。

“我之所以带你出来,是实在不想听我姐姐和你小姨夸张地拼命夸你和我如何优秀,想撮合我们谈恋爱。”童一舟笑道。

“从这一点来说,我要谢谢你。其实现在是我工作上最忙的时候,现在满脑子都是工作上的事情,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喝一会茶就回去吧!”沈玉洁说。

“我也是这样想。”童一舟说。

当童一舟他们来到灵隐寺时候,才发现这天是周末,灵隐寺已经有很多游客。童一舟便把车开到灵隐山西北石笋峰下,这里永福寺正好还在扩建,游人很少。山脚下的几处寺院已经修缮完毕,两人来到一家老宅边。童一舟见老宅周围风景很好,老宅挂有茶字飘旗。沈玉洁因为下周有工作活动,在车上一直在接打电话。他便停车在老宅边,带着沈玉洁进了老宅院落。

“老板,我们要两杯绿茶!”童一舟走进院落后,对前来招呼的中年男人说。

“好的!”老板应声道。

当老板把两杯绿茶端上来后,童一舟见沈玉洁还在接听电话,便和老板攀谈起来。

“老板,你这老宅有些历史了吧?”童一舟问。

“是呀,这里以前属于永福寺,我家先祖应该是这里的居士吧。永福寺清代中期衰落,我们就成了山民。祖先留下的家业,我们好几代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以前都是农民,种田的。现在这里游客多了,我们搞点副业,接待一下你们这样喜欢安静的游客。”老板说。

童一舟审视着老宅的柱础以及建筑,感觉这房屋的基础应该是明清时代,房屋可能有不断的翻修。

“童老师,对不起,我现在真有事情,有几个工作电话,我必须打。”沈玉洁拿出另外一个手机,查阅着电话薄,抱歉地说。

“没事,你忙。”童一舟回头说。

“你不是杭州人吧?”老板听童一舟说的是普通话,便问。

“不是,我家是南京的,我在四川工作。”童一舟回答。

“听我爷爷讲,我先祖也是很早从南京逃难来到这里的。我爷爷是教过私塾的,以前,我家是有家谱的,后来毁掉了。”老板说。

“那你们家应该有很多老东西了?”童一舟一下有了兴趣。

“我们祖先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留下的东西不多吧。”老板笑道。

“我是大学老师,对历史文物比较感兴趣。我不是商人,就是想看看老东西,长长见识。”童一舟知道由于当下文物收藏一下成了热门,传媒中宣扬的古董价值让社会中对古物认识出现很大偏差。他把自己的工作证给老板看,目的当然是加强老板的信任。因为,他感觉得一般偏僻的老宅都会或多或少保存下一些古物。

果然,看了一舟工作证后,老板明显对一舟信任度增加了。说:“以前有人到我家买走了我家一些老家具,后来我才听人说那些家具很值钱的。”

“祖辈留下的东西,最好不要变卖,除非自己无法保存吧。”一舟说。

“老师,我带你进里屋看看吧。”老板说。

童一舟随老板进了里屋,见里屋的建筑雕刻明显要jīng致一些,有两块窗花明显是旧工,便对老板说:“这两块窗花你要好好保存吧,如果可能,你要上一点清漆。别人来买,你别买。”

“知道了。老师,我现在觉得比较麻烦的是我爷爷留下一些古书,被虫蛀了,我该怎么办?那些古书有没有价值,您帮我看看,好吗?”老板说。

“古书我不太懂,但是可以帮你看看。”童一舟回答。

古宅主人带着童一舟来到旧宅二层楼上。童一舟见这里布置象一个佛堂,光线很暗,老板打开一个箱柜,里面散发出刺鼻的杀虫剂味。

“因为我发现里面有蛀虫,喷了一些杀虫剂。”老板解释说。

童一舟拿起箱柜的书籍,发现都是清末到民国时代的医书。

“以前,我爷爷烧掉过一些经书,他说这些书不是宗教的,就保留下来了。”

“这些书应该是有价值的。你最好别喷杀虫剂,每年放一些烟叶在箱柜里面保存就好。”童一舟说。

“这些值钱吗?”老板问。

“这个我还真说不好,它们需要专业古籍专家鉴定。”童一舟感觉商业社会大家都以钱来衡量古物似乎比较可笑。

“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大概数,好让我心中有数。”老板不死心问。

“古籍价值还真不是一般收藏者能估量的。我没有翻完你这柜里面的书籍,也不知道这些书籍现在的存量。所以,真没有办法告诉你。如果一定要说,我只能说如果你能保存好,起码能够值三万元以上吧!”童一舟说。

“谢谢,我一定好好保存。”老板说着,想:记得上次有个客人想用三千元买走这些古籍,看来自己没有卖是正确的。

“我爷爷以前也算读书人,但是他一直信奉佛教。”老板说着准备带童一舟下楼,他转身时候,无意碰开了西边的窗帘,一缕阳光shè进房中,童一舟惊讶地发现楼边佛龛里面竟然供奉着一尊阿嵯耶观音。刚才上楼时候,这尊像在角落边的佛龛里面。二楼上光线太暗,在加上佛龛夹在箱柜中间,所以,自己没有注意。而现在阳光照在阿嵯耶观音身上,让童一舟感到惊讶和意外,他注视着微笑的阿嵯耶观音,忍不住双手和上十字。

“老师,你也信佛教?”老板问。

“这观音也是你爷爷留下的?”一舟问。

“是呀!破四旧时候,爷爷把它藏在院里,说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所以,保存地不太好,锈斑很多。”老板说。

“这的确是老东西,一定要留在家里。”童一舟说。

“不过我觉得这个观音和其他的不太相同,不如寺院里面的观音漂亮。”老板说。

童一舟本想给老板解说阿嵯耶观音的来历,但觉得需要说的太多,老板看样子读书也不多,很难说清楚南诏、大理等历史概念。所以,一时恐怕说不清楚,加上沈玉洁还在院内。他便拿出手机,问:“我拍张照片,可以吗?”

“当然可以。”老板说。

“刚才上楼时候没有注意,现在阳光shè进来,我发现这尊观音表情真好!”童一舟说着,拿出手机,拍下了照片。这是云南南诏大理的东西,怎么会到这里呢?童一舟思考着,随老板下楼,重新回到院中。

沈玉洁这时已经接完电话,正拿出随身小电脑,回复着邮件。

“童老师,对不起,有点事要马上解决,我马上就好!”沈玉洁也感觉自己随童一舟到这里,一直忙自己的事情,对童一舟似乎有些不公平。

“没事,你忙你的,我正好也想查点资料。”童一舟回到车上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用上网卡查阅起阿嵯耶观音的资料。两个相亲的人居然各忙各的,肯定是无缘了。网络社会的两个人虽然坐在一起,但没有交流,这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常态。

童一舟根据网上资料,查询出全世界现存南诏到大理时代阿嵯耶观音的数量的说法不一,估算国内外的博物馆收藏不足二十尊,流落在民间的也不太多,但总数应该不会超过可以靠索引来完成。

童一舟开始搜索元明清古籍中关于阿嵯耶的主题字,关于阿嵯耶主题词的文献几乎都集中在云南,一舟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明末陈贞慧佚书《交游录》中发现了这样的记载:“阿嵯耶,云南边地南诏、大理供奉。余隐居阳羡山,故人携阿嵯耶尊像来访,传为开平王府流出旧物。朋友皆不识此像,故荐朋友访慧悟法师,探其渊源。”他记得陈贞慧是明末有名的复社人物,所谓明末四公子之一。其实他也知道,所谓四公子也就是推崇文学的文学青年粉丝们对明末文学家的美誉。查陈贞慧生平,可以发现他一直生活在江浙,晚年隐居在阳羡山。既然他在阳羡山看见过阿嵯耶观音,证明明末应该有阿嵯耶观音像流落在浙江地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