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暴君的伟大》第十一章 杨广成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厥大军走了,大隋的北方边界暂时出现了相对的平静,而皇帝杨坚也有了时间去想想除国事外的家事了。他一想就想到了远在并州的儿子杨广,认为这孩子不小了(其实虚岁只有十四)该给而他讲门婚事了。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成年人的法定时间虽然不同,但是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比现在的要早,在北周时期就有“男十,进行占卜问卦。使臣来之前被杨坚夫妇就特别交代过,所以使臣让人把萧岿在宫里的女儿们的生辰八字都给占了个遍,发现还真是怪事,没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是吉利的。这时的萧岿郁闷的同时也急了,这该怎么办呢?就在萧岿愁眉不展之际,身边的人就提醒他,他还有寄养在别人家的另一个女儿。萧岿他才想起那个在二月出生寄养在别人家的女儿。

为什么皇家女会寄养在别人家呢,这是因为江南有“二月生子者不举”的风俗,就是说二月出生的人不吉利。所以对于同样信奉佛教的梁国皇族来说,这二月出生的女儿肯定不能要了。但是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儿,于是萧岿把刚出生的女儿交给自己的堂弟萧岌抚养。可能真的是这二月生子者不举的原因吧,萧岌养了这侄女后没过几年就过世了,而这可怜没人要的女孩就被交到务农的舅舅张柯家里了。在舅舅家里因为生活的需,要这个本来是小公主的女孩也必须下地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事,但有一点可以说是幸运的就是舅舅是个读书人,所以在空闲时间里舅舅就会教教她读读书认认字。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她仿佛与后梁皇族没有一点的关系了,她只是舅舅家里一知书达理、娇嫩妩媚的待嫁少女。

这个时候被那“狠心”的父皇想起时,十四岁的她只有离开舅舅坐上父亲派来的轿子回到那个抛弃他的皇宫。在皇宫里头,她的出场让父皇萧岿的愁眉给舒展了,也让隋皇杨坚的使臣沉淀着的心情高兴起来了。因为她不仅仅是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最重要的是连占卜结果都是大吉大利。所以萧岿这个没有名字的女儿(在古代女子几乎都没有名字,无论贵族还是平民)萧氏就被杨坚的使臣给选中了,于是后梁皇帝的萧岿不敢怠慢,立马派柳庄为使,把女儿萧氏送往隋都长安。在长安,杨坚与妻子孤独氏对这个准儿媳萧氏做了一番考察后,也很是喜欢,尤其是这个萧氏继承了后梁皇族的传统信奉佛教、尊崇佛祖更让孤独皇后喜欢。随即杨坚立马下诏叫在并州的杨广回京成亲。

在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年底,奉旨回京的杨广完婚了。虽然唐朝的史官没有记载杨广是在582年的确切那一天,也没有记载作为皇子杨广婚礼的筹备与举行时的盛况;但是通过其他的记载我们也能推测出杨广婚礼的大概。例如史书记载他弟弟秦王杨俊的婚事“开皇四年八月戊戌,以秦王俊纳妃,宴百僚”的盛况,以及史书记载后梁使臣柳庄为了杨广的婚事在长安与江陵之间“往来四五反”的奔波,我们就能推测同样是皇子的杨广婚礼在两国使臣的来回奔波的筹备中一定是难以想象的盛况。况且在我国古代中国人的大事其实并不多,在国,无非是“祀”(祭祀)与“戎”(战争);在家,则无非是“婚”与“丧”;所以,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而作为帝王家的杨广婚礼能不会是一场大盛会吗?想不通的是唐朝编纂的诸多史书都没有关于杨广结婚成亲的任何记载,只在《周书》简简单单的“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一句话带过。

古代的这种父母的包办婚姻相比于今天的自由恋爱的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是没有什么保障的,但杨广在这场包办的婚姻中是幸运的。父母不仅给他选了一个漂亮有出身的妻子,而且还选中了符合他品味与爱好的女孩。这萧氏虽然出生帝王家,但是成长于普通墙院,没有那成长于皇宫大院公主的娇生惯养之气,却有江南普通女子的随和温顺与善解人意,更有北方女子鲜有的才气,这些对于只有在书本上了解江南而向往着江南的北方人杨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而这萧氏也对仪表堂堂、英俊潇洒,才思敏捷的晋王杨广十分喜欢,于是小两口的婚后就是传说中相敬如宾、百般恩爱,十分幸福。

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做伴侣,不仅对家庭有很大影响,而且可以说对男人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来自江南的萧氏“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对于杨广后来的政治见解、艺术情趣、文学修养、生活习惯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也为杨广以后在江南的政治前途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