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第20章 取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外界对于公主府的这个新生儿都抱着怎样的态度,安宁和李珏这对母女却是每天看着这个孩子一点点褪掉红色,皮肤一点点变得舒展,心中也一点点地积累着满足。

实话说来,两个人都曾为母,对一个婴孩的成长变化也有所了解,只是新出生的这个一直被她们宝宝、宝宝叫的的孩子,带给她们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就连之前本是为了李珏才决定继续生孩子的安宁公主也对这个还柔软的生物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嬷嬷,这个时候,珏儿该过来了吧!”每日三次,李珏都会到安宁公主这里看自己的弟弟。

正说着,便有侍女通知她郡主过来了。

“快让她进来。”月子期间,安宁公主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常常去亲自看她,每天的这点母女相会的时间都让她很是珍惜。

“郡主说自己从外面来,担心带给您和小公子凉气,一般都要再在外间站一会儿才进来。”严嬷嬷小声地告诉公主。

安宁公主没有多话,眼神落到一旁睡得香甜的小儿子身上,她的孩子自然是养得有良心的,小儿子当然也会如此。

等到李珏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副静谧的画面,温暖的室内,美丽的母亲静静地看着自己被包裹地严实的儿子,同样地,李珏心中也满是温情。

虽然没有发出什么大的声响,但是安宁公主倒是很快转过头来,嗔道:“你这孩子,每次都在外间站上那么久。”明明年纪小小,行事却时不时地露出大人样来,愈发招人疼爱。

李珏小小,却没有把自己的用心明说出来,都是一家人,这种为了对方着想本就是常事,若是为了讨个乖巧而做才落了下乘。“宝宝今天还在睡啊。”

往常这个时候,宝宝都是清醒的,眼睛偶尔转来转去总是可以让李珏看得时不时出声惊呼。

“娘,宝宝什么时候才有大名啊?”当年李珏的名字是由李达之所起,含义自然是好的。但其实据严嬷嬷说,当时太后娘娘为安宁公主特意向皇帝陛下开口,皇帝也愿意为李珏赐名。但是安宁公主却以这与礼法不合而婉拒了。虽然说这件事情让安宁的名声更好了几分,但是在严嬷嬷看来,这确实是没必要的,毕竟一个皇帝钦赐的名字比起朝廷中的几句闲话,完全不是在一个等级上的。

不过在李珏看来,安宁公主拒绝得好,说白了,李珏不过是今上的一个外甥女儿罢了,让皇上赐名,除了于礼不合,惹人眼红外,恐怕还会让李家对李珏产生心结。

如今宝宝作为李家的嫡子嫡孙,取名这件事更是由李家掌握全部的话语权。

“应该是快了。”

的确,李家好不容易盼到了安宁公主生下的李达之的儿子,早在她怀孕的时候,李达之便给自己还未出城的儿子起了几页名字。堂堂探花郎,也是第一次觉得自己才华不够。不管取怎样的名字自己都不满意。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这个孩子叫什么完全不是他能够决定的,李父,也早早地为这个孙子想名字,准备给他一个好名字。

这些事情统统都是李达之告诉安宁公主的,自从宝宝生下来之后,他如同一个二十四孝父亲一般,总要先看看自己的儿子才会心满意足地去做其他事情去。而且他对于规划宝宝日后的人生也乐此不疲,尽管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并不能给他任何反馈,但是他自己总是饶有兴致地说着:“到时候,为父亲自为你启蒙。若你日后也得个探花,我们父子也能成一段佳话。”

每当这个时候,安宁公主必然笑的温婉,偶尔和李达之对上的目光,也是含着情的,是不是地嗔道:“驸马,也真是的,孩子还这么小,你想得倒是远。”十足地娇妻样,李达之自然对这样的现状也是极为满足的。在他看来,他之后所做的就是努力再爬得高一些,即使不能封妻,好歹也要可以荫子。

最后,宝宝的大名是由李达之之父亲自定下来的。根据这一辈的孩子名字中间为文字,李父为他取名为李文泰。时人亦以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一个“泰”字也表达了李家父子对这个孩子的期盼:希望他可以成长为有价值的、有成就的。令人敬仰的人物。而更隐蔽一点的,则是表达了李父对他的一个隐秘的愿望:按照《周易》所说,“泰”字又有扶持之意,也是他希望这个孩子日后可以扶持一下李家。

而安宁公主和李珏没有想那么多,宝宝多了一个好听而又有意义地名字,便令她们高兴。李珏更是因为“泰”与“太”同音,可取“太平”之意而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

小孩子的成长总是快得让人惊讶,仿佛是明明前一天才学会翻身,今天就看见他已经在爬了。李文泰就是这样好像一转眼就迎来了自己的周岁生日。

出身显贵如他,周岁生日自然不会简单。但是摆在安宁公主和李达之面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场宴会要在哪里进行。

虽然李文泰一直养在公主府中,但是在李达之看来,自己的嫡长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是他李家日后的族长,周岁这种重要的宴会最好是可以在李府中举行。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公主府来请客的话,肯定去的绝大部分都是权贵,即使自己给朝中同僚发请帖,只怕大都都是礼到人不到,毕竟公主府可是他们一贯避之不及的地方。

李达之在存了这样的想法后就立马和自己的父亲商量了。在他看来自己的父亲思维缜密,老谋深算,有他帮助肯定是事半功倍。

李父在听完儿子的想法后沉吟许久,坦白说,这些事情他也想过,对于让李文泰在自己府中过周岁生日这事他自然是乐意之极的。

但是这并不容易,孩子一只养在公主府中,若是因为一个生日而抱过来,未免显得对安宁公主不信任。而且当年李珏过周岁的时候,李府可没有说过要在李府办。如今提出,也难免让外界鄙夷。

所以思索很久,他还是告诉儿子:“不必了,就在公主府办就很好。你明天去和公主主动说一下,问一下可有我们帮得上忙的。”

“父亲……”

“不用再说了,照我说的办就好。”

李家没有在这事上横生是非,安宁公主自然也乐得做个人情,找了李达之的三弟妹来帮忙操持。

沈氏自然毫无不乐意,虽然她出身世家,又嫁入世家,但是对权贵全无嫉妒恨的想法,多一个朋友好办事不说,看她家大伯就知道了,办了蠢事之后如今还能如此得意,不就是托了自己媳妇—安宁公主的福吗。

李文泰周岁那天,李家众人早早就到了。安宁公主很有眼色地提前便免了他们的礼,又让奶娘将李文泰抱过来。李父看着自己白白胖胖,眼睛骨碌碌转着,透出一股机灵劲儿的孙子,那叫一个乐。摸摸他好像红包的衣服,又碰碰他的小嫩手,李父想着,便是这刻就死了也是甘愿。

周岁宴的重点自然就是抓周了,财大气粗如安宁公主,在大案上摆着的一应物品: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无一不精,无一不贵。

在奶娘将大红包放在案上之后,大家都牢牢地盯着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孩。

李达之和李父心里都在帮他使劲:快爬,快爬到经书或者笔墨纸砚跟前。

他们的这种努力似乎真的传达到了李文泰那边,他爬到毛笔前面,坐好,歪着头看着那根亮闪闪的毛笔。

李达之的笑容愈发明显,他仿佛已经看见了皇帝在说:“一门双探花,好,好。”

只是,下一刻,李文泰便毫不犹豫地爬开了去。

没事,抓到纸砚也是好的。李达之这样安慰自己。只是这会他与自己儿子的心灵感应似乎不怎么好使了。李文泰毫不犹豫地爬了过去。最后停下的地方,是算盘前面。

千万不要,李达之又开始发愿,作为一个读书人,他虽然热爱财富,但是他却反感铜臭。

但正如他最不希望的那样,李文泰拿起算盘,笑的如同童子一般,开始拿着算盘乐呵呵地摇了起来。

周围的人已经很有眼色地开始恭喜起来:小公子日后定是富贵不愁的。这不是废话吗,娘是公主,爹是李达之,这要这两人不谋反,这孩子就肯定富贵。

对这些恭维,安宁公主接受地毫无心理压力,而李达之则有些郁闷:他的父子双探花梦呢,不行,日后自己一定亲自监督他学习。

而一旁围观的李珏则是笑着摇摇头,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还真是让母亲给做成了,小弟果然是拿了算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