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滚滚红尘千层浪之东方天方》布袋和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芽儿坐在nǎinǎi顾氏身边,歪着小脑袋看着nǎinǎi。今天不但轮到了顾氏给芽儿讲故事,而且今天顾氏带着孙子芽儿去了寺庙礼佛。芽儿第一次见识到了寺庙的庄严,也看见了众多佛像和信众。小小的芽儿深刻亲身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山人海。要不是月娘和舅公顾原拉着芽儿的话,芽儿走就被大家冲散了。

看见孙子芽儿开始敬重佛祖,喜欢聊关于寺庙的事情后,顾氏就更加喜欢孙子芽儿了。这些年顾氏因为一个人信佛,经常只能在家里礼佛。儿子沈秋总说“子不怪力乱神”,不愿意陪母亲去寺庙进香。儿媳妇也就是芽儿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她比较忙加上上顺从沈秋,所以也没有主动要求陪顾氏去寺庙上香。久而久之之下顾氏以为大家都不愿意去,甚至于会在背后责怪她这个怪老太,所以她不愿意提进香的事情而且开始疏远大家。芽儿的母亲也以为婆婆不喜欢自己,更是不敢和婆婆多说私房话,就出现了隔阂。如今顾氏只有芽儿这个小孙子在身边,她真的喜欢芽儿和自己对胃口。

芽儿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进寺庙,所以有一肚子问题要问nǎinǎi。顾氏索xìng按照进去的先后,给孙子芽儿讲起了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希望利用故事和现象,吸引芽儿更加对佛教有兴趣。

“芽儿,还记得我们刚到寺庙门口的样子吗?每一座寺庙门口都有一个山门。所谓的‘山门’就是一个界线,告诉大家这是分界线。进入了山门就是进入了寺庙范围,不得做出或者说出不敬的事情。也jǐng告出家人,不要随意离开寺庙的范围。一般来说出家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庙修行的出家人,他们一般不会离开寺庙。在寺庙里面生活和修行,极少离开寺庙到外界来。还有一种是游方僧人,他们游历山川,拜访各个寺庙。寺庙一般都会接待这种游方僧人,不但免费吃住而且会提供相应的方便。作为付出游方僧人也要参加佛事,帮寺庙僧人做法事办道场。所以山门对于寺庙来说很重要。”

“进了山门之后,就是寺庙的第一进了。一般的寺庙因为规模不大,只供奉弥勒佛和韦陀菩萨,所以叫韦驮殿。要是规模比较大的寺庙,或者是上级别的寺庙段,就会在两边竖立四大金刚像,这就要称呼为天王殿了。这是一般寺庙正式的第一进大殿,信众就要开始正式礼佛了。”

“弥勒佛是未来佛,也是所有寺庙信众看见的第一个佛像。大家都亲切地管弥勒佛叫接待佛、迎客佛。再加上弥勒佛总是笑嘻嘻地样子,大家都说弥勒佛是在笑着欢迎大家。站在弥勒佛身后,面对着里面众大殿的神将就是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或是肩扛金刚杵或者是将金刚杵竖着立在地上,身穿黄金甲一脸庄严肃穆。据说关于关于金刚杵的样子也有讲究的,竖着金刚杵的话,代表寺庙接受信众供养为大家办佛事。要是把金刚杵背上的话,就代表接受信众游览和供奉,但是不接受办佛事。特别是肩扛金刚杵的韦驮菩萨的寺庙,一般不允许出家人外出,也不允许信众顺便来寺庙打搅。他们除了菩萨佛祖圣诞rì子之外,一般不接待访客。这种寺庙因为少了佛事和信众的游览,虽然rì子比较清苦,但是可以更加专心修佛,并不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芽儿,还记得你看到的韦驮菩萨像吗?对了,他是把金刚杵竖立着拿在上里的,金刚杵尖头和地面完全接触着。就代表这家寺庙不但欢迎大家随时来进香礼佛,而且可以为信众办法事做道场。”

“芽儿,你不是说两边的四个将军很可怕吗?不要害怕他们,他们并不是坏人。他们叫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是寺庙的护法神。他们之所以怒目凶脸,是在吓唬坏人和妖魔鬼怪。他们在jǐng告妖魔鬼怪不要擅自进入寺庙的范围,也jǐng告用心不良的人不要打寺庙的主意。芽儿,四大金刚虽然长得凶恶,但是心肠很好,特别照顾孩子们。据说他们会保护尊敬和供养孩子们,保护孩子们不受惊吓和妖魔鬼怪的纠缠。”

“芽儿,nǎinǎi给你讲一个关于弥勒佛的故事。在好久好久前,民间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布袋和尚。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属于哪一个寺庙。只知道他总是在民间流浪,并没有固定挂单的地方。因为他身材高大特别肥胖,而且总是背着一个大布袋,所以他很好辨认。凡是认识他的人,老百姓喜欢他,坏人害怕人,出家人躲避他。不认识他的人对他,总有说不尽的好奇。老百姓之所以喜欢他,因为他布袋里总会有大家需要的东西。什么吃的、用的、穿的、急需的,只要是大家想要的东西,布袋里面就会有。布袋和尚也会一点不在乎地免费送给大家,急大家所急。坏人之所以害怕他,是因为他总喜欢作弄这些坏人。纨绔子弟喜欢作弄别人取乐,布袋和尚就特意作弄他们或者他们的家人,要他们知道被作弄的味道。强盗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布袋和尚就让强盗抢的东西不能吃不能用,逼得强盗把抢来的东西还给所有人。小偷更倒霉,布袋和尚让小偷得到的教训更深刻。小偷偷一件东西,他家里就少三件,小偷偷一两银子的东西,他家里损失三两银子的现金或者东西。逼得小偷返还所有的东西,并发誓以后不敢再偷东西了才放了小偷。”

“出家人之所以躲避布袋和尚,是因为布袋和尚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一些出家人之所以会出家,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来出家的。布袋和尚说他们偷懒,要是想不饿肚子不用出家,只要付出汗水和力气就可以了。只要愿意去做工,谁也不会真的饿死。这种人为了不饿肚子出家,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一些出家人为了富贵出家,他们希望自己通过学佛,成为大户人家的座上客,或者是寺庙的掌权人,将来可以名利双收。布袋和尚提醒他们,出家就是断绝情|yù和世俗观念。要是想依靠这个发财的话,不但发不了财,而且会得到很严重的报应。一些出家人整天礼佛,布袋和尚说他们拜得是谁?是在拜自己还是在拜一个泥像?佛在哪里?需要这么跪拜吗?要是拜佛就能够成佛的话,大家都不用做事了,只要一天到晚跪拜就可以了。一些出家人整天诵经抄经,布袋和尚也笑话他们。布袋和尚说经文是好的,是宝贵的,但是只看不理解,就算念到一百岁,抄写一座山一样多也没有用。理解和领悟,明白经文里的jīng华,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整天打坐的出家人,布袋和尚更是针对他们。布袋和尚说他们坐着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既然打坐没有作用,不如下山走走,看看世间老百姓的疾苦。或许老百姓们会告诉你什么才是佛,怎么样才能成道。出家人们被布袋和尚骂惨了,又辩解不过布袋和尚,所以大家只好躲着布袋和尚。却不知道一些出家人因为不躲避布袋和尚,听从了布袋和尚的教训后真的开悟了。”

“说来也奇怪,布袋和尚总是一件开襟僧衣,脚踏一双破草鞋,一手背着一只大布袋,一手拄着一根木杖。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总是笑嘻嘻的样子,一点也不会变老。大家都没有看见过布袋和尚生病或者生气过,也很少有人看见布袋和尚正儿八经地礼过佛。布袋和尚的布袋里面,总有意想不到的东西和食物。一次大水过后,一个村子被洪水包围,村子里的人没有吃没有喝,只有等死一条路。这时候布袋和尚出现了,谁也不知道布袋和尚是怎么进来的。布袋和尚不但安慰大家的心情,而且从一个不大的布袋里面拿出了足够整个村子人吃的东西。整整三天时间过去了,等到救援的人赶到的时候,布袋和尚一个人一个口袋维持了大家的吃喝。大家事后都很奇怪,小小的布袋里面怎么能够放下这么多的东西。大家都说布袋和尚是一个不一般的人,他的布袋也是不一般的口袋。”

“有一天一个知府的公子在街上欺男霸女,硬要抢走一个民女当他的小老婆。布袋和尚出面阻止他的恶行,恶少不但不答应而且还要砍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笑着说自己愿意挨恶少三刀,三刀之后布袋和尚不死恶少就不能再打姑娘的主意。恶少答应了,当众举起了一把快刀狠狠地砍了布袋和尚三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家没有看见血,没有看见布袋和尚身首异处,只听见‘当当当’三声而已。恶少手里的刀不但没有伤害到布袋和尚,而且刀刃都断了。大家都说布袋和尚不是一般人,纷纷跪下向布袋和尚顶礼跪拜。恶少正在犹豫要不要遵守约定,放过已经到手的姑娘。”

“这时候知府的女儿在家礼佛,却看见黄杨木的弥勒佛像突然跌落在地,而且身上多了三道刀痕。聪明的大小姐马上意识到弟弟一定在外面做了一些对不起佛祖的事情。大小姐马上捧着弥勒佛像,叫人抬着她去找弟弟。刚好看见恶少准备不遵守约定,继续做欺男霸女的事情。大小姐一边喝止弟弟的行为,一边要恶少的随从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她。听了随从的述说之后,大小姐知道出大事情了。她把弥勒佛像上的伤疤了出来给恶少看,恶少差一点傻眼了,这弥勒佛像上的刀痕怎么看都像他砍布袋和尚的部位和样子。这时候大小姐姐弟和大家都意识到布袋和尚不是别人,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大小姐更是明白了布袋和尚的意思,要不是布袋和尚念在她多年礼佛的面子上给了恶少一个悔改的机会的话,恶少早就得到了非常严厉的报应。”

“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大小姐更加虔诚地礼佛敬佛。就连恶少也好像有所改变,他不但不敢为非作歹而且开始专心学习。多年后他不但科举成功而且当上了一个地方官,他为官清廉而且公正。大家都说这是布袋和尚的功劳,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大家根据布袋和尚的样子,正式统一地规定出弥勒佛的样子。世间上有寺庙千万座,但是每一个寺庙都有弥勒佛像,而且所有的弥勒佛像几乎都一样。众所周见的弥勒佛像,是弥勒佛坐着的样子,只有闽南一带才有站着的弥勒佛像。据说这个站着的弥勒佛像,才是最正宗的布袋和尚像。”

“众多寺庙弥勒佛像边上都会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开怀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事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人’。这就是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的写照,也是弥勒佛告诉大家的一个jǐng示。只要大家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不但可以得到宽慰而且可以改变自己对人处事的方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