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11章:旧事重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茹瑺跪在大殿里,冒出一身冷汗,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浑身发抖,脑子一阵眩晕。 首发--无弹出广告本想着黄子澄有失宠迹象,自己踏上一脚,没想到情势急转直下,自己变成落水狗,就连自己的支持者同盟者都迫不得已,低声顺大流。

也不能怪茹瑺笨,朝廷里黄子澄等人无职当权,自己作为反对派最近也是小心翼翼,在削藩的事情上,偶尔发一些不和谐的音调,但都是不严重,让方黄齐也找不到收拾他的借口。

看到方孝孺奏章被驳回,黄子澄前边又有暗坑,才决定弹劾。本意只是恶心恶心黄子澄等人,不准备在削藩问题上纠缠唱反调。不成想,看着朱允炆的意思有点变风向,加上对朱允炆以往处理事情方式的了解,才放松戒备,把他罢兵言和继续保持太祖屏藩制度给说出来。这本来就是以前就争论过的问题,即使不采用,最多就是批评几句,他做个深刻检讨,也可以糊弄过去。

没想到,今天的皇上朱允炆,天马行空,直接请出汉献帝这位大神,犹如头顶炸雷,把他给炸的外焦里嫩。在三国以后的朝代,大臣被人说成曹cāo,那基本就快挂了,而皇帝感觉自己有点像汉献帝,那就会出人命。想不到,让他茹瑺今天给碰上。

老思维判断新问题,经验主义害死人呀。悲催的茹瑺茹大人!

朱允炆平静的看着下边跪了一地的大臣们,看着练子宁、胡闰眼睛里的那种怒火和兴奋,站起身来,在龙座前来回走几趟。

“免去茹瑺兵部尚书之职,回府闭门思过不得外出,今rì之罪,rì后发落,下去吧。”

午门外没响三声炮,茹瑺大人从鬼门关走一圈,保住脑袋。闭门思过,毛毛雨啦,思几天就会风和rì丽,毕竟茹大人是太祖朱老爷子的夜梦贤臣。

茹瑺也很诧异,保住小命非常不容易,那些十八年后还能重来一回的鬼话,茹瑺可不信。他爬起来,一丝不苟的行礼,退到殿外,连过门槛都是倒着出去的,他可不想让别人再抓住什么小辫子。

奉天殿里跪着的大小官员心里更惊奇,今天跟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艳阳高照时降下九天响雷,寒风劲吹之际又化作柳稍拂面,这样的静动转换太快,大家都不年轻,心脏受不了呀。

胡闰看着茹瑺这个眼中钉即将永世不得翻身,不料咸鱼大翻身又活过来,虽说活的不会如以前那么滋润,也难保那天不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胡闰外战不行,内斗可很jīng通,今天不加把力气给踹死,以后机会就不多。

“陛下,茹瑺欺君罔上,不臣附逆,实乃jiān佞小人,为君子所不容,圣君所不宥,望陛下斩茹瑺以儆效尤!”胡少卿高声疾呼,把脑袋往青石板上直撞。

“胡闰无需再言,茹瑺狂悖之言可恶,但非败军通敌之罪,让他闭门思过,当会感激圣恩,体会朕一番苦心。”朱允炆当然明白这位黄师傅高徒的想法,略作安慰,就静静的站在御座前,看着下边的大臣们。

“众臣工,朕自登基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失太祖之望。藩王触犯律法,绝无宽容之理。众臣工当以国事为念,恪尽职守。王师扫平燕逆,朕当以加双俸、赐爵位以赏各臣工。”

总之,削藩的事必须做,但是不能明说。大家好好做事,以后给你们加工资。爽呀,以前等老板加工资,盼的眼睛都绿了,现在给别人加工资,那个美呀!反正又不是现在加,用未来的希望激励大家好好工作。

“臣等愧不敢当,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程序大家都会,照着来吧。

朱允炆看着这种程序xìng表态,一个良好的开始,不错。转过身,向龙椅走去,今天的计划基本完成,一会宣布散会。

还没有转过身子,就听到下边的练子宁的声音,总有计划外的问题出现!

“陛下,臣御史大夫练子宁有奏,”练子宁没有准备奏章,只能临时语言奏请,只要皇上批准,事后补一个奏章就行,今天机会难得,如果他再不试一试,就真的让那个人逍遥法外。

“练子宁,你有何事上奏?”朱允炆觉得意外,不过还是要保持淡定,语气平缓的问道。在脑海里把练子宁的履历简单的过一遍。

练子宁也是读书考试的天才,却不是个书呆子,洪武十八年,殿试策论时直言奏对,明太祖朱元璋不以为忤,反而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直接赏给第二名的高名次,第二名呀,探花郎,那直言的奏对和李探花李寻欢的飞刀有得一比,超准!

洪武朝授翰林院撰修,后来升任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建文朝上书支持削藩,成为吏部左侍郎,在吏部左寺郎任上知人善任秉持公正,方孝孺“改革”洪武官制,改都察院为御史台时,受方黄等人排挤,练子宁调任御史大夫,以支持削藩敢于直言受到建文帝的赏识。

练子宁看到御座上语气平静的朱允炆,曾经的血xìng又冒出来,成败在此一举。

“臣练子宁弹劾世袭曹国公、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前平燕大将军李景隆,曹国公世受皇恩,但不思报效,私通燕逆、败军误国,剿燕战事变成如此局面,皆为李景隆造成;忌贤妒能、贻误战机,建文元年,王师围攻北平,都督瞿能率军攻破北平城门,李景隆嫉妒瞿能破城有功,令其暂缓进攻,致使错失良机;治军无方、指挥不当……..臣奏请立斩李景隆,治其误国败军之罪。”

练子宁滔滔不绝,把李景隆领兵开始到单人回京,整个战事期间的种种失误都一一列出,大帽子、真事实、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把高贵的曹国公俊美公子李景隆说的是一无是处,简直比狗屎还狗屎。

文臣这边,顿时炸开锅,什么君前失仪殿堂威仪都不当一回事,交头接耳者有之,高声附和者有之,高cháo,高cháo又一次不期而至。

武将这边,情形却相反,寂然无声。有的人脸吊的老长,牙齿紧咬;有的人表情木然,眼中幸灾乐祸。打了败仗,整个军方所有的将军最近一段时间来,都感觉矮人一头,今天让人旧事重提,还是在如此大朝上,觉得非常的丢脸。也有人希望惩治李景隆,自己有了晋升的机会,只是不方便现在表现出来。

当事人李景隆,听着练子宁一条条的提自己那些糗事,一张俊脸越来越白,最后是浑身发抖,强撑着让自己没有晕倒。

朱允炆看着朝堂下众多官员乱糟糟的一片,心里舒坦着,意外收获,真的是意外收获。刚才练子宁的言辞,不可尽信,李景隆败军是真,但是就现在私通朱老四那就是诬陷。用那些夸张的词语,那是文人的习惯。

练子宁在李景隆战败回京之后,就上疏弹劾过,当时言辞激励优胜今rì,当时不但作为御史的练子宁上疏要求惩处李景隆,就连推荐和包庇一次李景隆的黄子澄,也是言辞激烈的要求严惩。当然两个人的目的各不相同。

当时黄子澄要求严惩,是要丢车保帅,当rì耿炳文刚一战败,他就迫不及待的举荐李景隆,李景隆第一次战败之后,隐瞒真相反而说是大捷,还让建文帝给李景隆赏赐,当李景隆战败孤身逃回京城,黄子澄大义凛然的要杀这个败军之将,其目的就是让李景隆以命负起战败的全部责任,自己得以保全。

练子宁要求严惩,和他自己对事态的判断有关,和他的品xìng有关。当然,这种严惩背后,还有削藩路线之争的背景,当rì李景隆被突然被任命为征燕军统帅,练子宁就持反对意见;后来强力打击李景隆,主要是用隔山打牛的方略,扳倒黄子澄,改变削藩策略,有公正的一面也有功利的一面。

后来,建文帝仁心大发,觉得李景隆属于功勋之后,又是自己的亲戚,只是罢免军职,没有做其他的惩处,爵位工资都没有变化。练子宁以死相谏,都不能改变建文帝的决定,黄子澄就顺坡下驴,太极手法抹过此事。建文帝不惩治李景隆,也有保护自己师傅黄子澄的意思。不成想,保来保去,给自己保下一个祸胎。

朱允炆想明白前因后果,自己一句顺嘴之词“又非败军通敌之罪”,让练子宁看到收拾李景隆的机会,所有才会旧事重提。

“群臣肃静。”吴亮看到大殿上一片乱象,扯起尖嗓子维持秩序。这一嗓子发出,群臣都安静下来,直愣愣的看着朱允炆,等待着他的决断。

朱允炆脸sè依然保持平静,用眼睛扫一眼胡闰,胡闰此时手足无措,一脸焦躁,反对练子宁不合适支持练子宁更不合适,可怜的胡闰就像一个受委屈的小媳妇。

“盛庸大胜应当奖赏,这样才可以激励三军士气,”朱允炆坐在御座上,缓缓的说出群臣期待的决断,“李景隆指挥不当败军误国,其罪难赦,夺去李景隆曹国公爵位,交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法司共同署理此案。李景隆,你可有话要说。”

李景隆灰溜溜的出班行礼,低声启奏:“启奏皇上,臣败军回京,本该领罪,臣谢皇上隆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文臣一片山呼之声,大殿房顶都快被掀翻。

武将们看着李景隆灰溜溜的被带出奉天大殿,各怀心事,其中一个很年轻的将军,应该就是徐增寿,被他大哥强拉着,随着众人山呼万岁。

大殿内风云变幻,各位大佬斗法论战,胜败输赢变幻莫测,旧事重提,李景隆前途堪忧。这一切都落在殿外一个小芝麻官的眼里,虽然他的官小,没有发话的余地,但是不妨碍他去分析思考,他感觉到朝局要变,朝中失败的彻底失败,但是胜利者却未必胜利,这个小官就是翰林院撰修杨士奇。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