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宅男的逆袭》第十一章 收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人,已经统计出来了。 降兵共一千六百七十四人,**共计三千三百八十七人,其中匠人百零三人。”约莫过了两个时辰,统计总算是结束了,让严舆吃惊的是竟然有百余名匠人。要知道,匠人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各处都是受欢迎的,尤其是在乱世当中。

“恩,不错,听说寨子里面有一谷仓,有什么发现?”严舆点了点头,想起凌cāo所说问道。

“谷仓共有稻米近五千石,还有几十垛稻草,可做牛马饲料。”主簿翻了翻账簿后说道,其实这主要是稻草太过易燃,之前烧掉太多,不然远不止这点数量。

“五千石!”本来坐在椅子上的严舆一下子跳了起来,瞪大眼睛看着主簿再一次问道:“真的假的?”

主簿被吓了一跳,仔细看了看账簿,再次点头道:“是,是真的……”

再一次确认,严舆顿时大笑起来。五千石稻米,换算成市斤是六十万,这足以让三千人军队吃上大半年的粮食。这个年头,金银珠宝都是浮云,只有粮食才是王道啊。

“好了,你先下去吧,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下。”百余匠人严舆还只是有些惊讶,但五千石粮食却完全就是惊喜了。在主簿离开之后,严舆却因为之前的事完全兴奋起来了,半点睡意也没有,所以对外面的亲兵说道:“将那贼将押进来。”

容兴被五花大绑推了进来,亲兵见容兴不跪,便上前要摁住他,让他跪下。

“算了,让他站着回话。”严舆还是很欣赏这个能与凌cāo打得不相上下的贼将的,老实说,严舆现在手下最差的就是能带兵的将领。此人不仅勇武过人,而且之前指挥也算不错,严舆并不一味迷信历史上那些名将,草莽中多得是名声不显的猛将。

“为何落草?”严舆问道。

荣兴看着严舆,沉默半响说道:“为了吃饭。”

听到这个回答,严舆也一阵沉默。确实,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谁又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造反呢。

“为何不降?降了就有饭吃。”没有去谈那个沉重的话题,严舆再一次问道。

“……官府言而无信。”荣兴本以为自己是必死的,但是被压下去时见到严舆手下官军并未大肆残杀,心中便是有了一点念想。人只要有了念想,那么就不会放弃自己了。

严舆这下算是明白荣兴为什么不投降了,看来官府给他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才以至于荣兴在那种情况仍然不肯投降。

“并不是所有人都言而无信,如果你愿投降,我不禁饶过你,饶过反叛的贼兵,更会给你们所有人一条活路。”既然知道怎么回事那就好办了,严舆自信能够说服荣兴投降。

能活谁会想去死?容兴当然也不想死,更更何况严舆所开出的条件几乎是让他无法拒绝的。不过,他看着严舆,却是好一阵沉默。

“不信?”严舆笑了笑说道:“要知道,你答应下来是没有任何坏处的。不如这样,这一路上你且看,若是我没有做到你不降便罢。”

容兴看了看严舆,其实他也明白这个交易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害处的。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严舆会对他一个贼人首领如此宽待?这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么?

“为什么?”容兴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

严舆站起来走了两步后说道:“我有一个愿望,需要人,能打仗的人,能治民的人,能种田的人,能打铁的人,各种各样的人,很多很多的人。但是现在我的人很少,所以我需要你这样的人。”

作为农民出身的容兴是无法从严舆这番话中听出什么的,不过总算给了他一个理由,所以容兴在短暂的思考过后说道:“如果你能做到,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甚好,你先下去,来人,给他松绑。”严舆点点头,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他相信容兴见到自己的行为后会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的。至于逃跑,他已经做到这个地步,跑便跑吧,强扭的瓜不甜。

直到松绑后,容兴仍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见的一切。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的看了严舆一眼转身离开。

第二rì,严舆回到了余杭县,给每个参战的青壮多发了三天的口粮。而死者严舆直接是发放了五十斤稻米,在这个时代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多的抚恤了。

得益于严舆的大方,许多有多余男丁的家庭都是愿意让自家男丁当兵。严舆离开余杭时带走了八百青壮,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离开。

第三rì,严舆一把火少了寨子,然后带着浩浩荡荡的几千人往吴郡郡城而去。

当然,严舆并没有回到郡城,而是先到了严氏在郡城外的庄园。大部分老弱妇孺都被安排在了庄园里,虽然这些人看起来没什么用,但其实也算是劳动力。

这个年代,只要有人,不怕没有地可种。本来严氏许多佃户成为了严氏的武装力量,严氏的劳动力就比较缺乏。这下有了三千劳动力,虽然比不上青壮,但也算是不错了。而且这些大多数是贼兵的家人,严舆只要安排好他们,就不担心贼兵不为自己效力。

当然,短时期内严舆也不指望他们能够出产多少粮食,能养活他们就足够。好在有五千石稻米进帐,严舆也不担心一时半会养不活这些人。只是想起这笔意外之财要花出去,严舆难免是有些心痛。

当然,突然多出几千人,严氏原本的庄园肯定是安顿不下的。不过严舆发动手下所有军士在庄园外大肆修建木屋,然后在严厉的看管下让贼兵帮助家人开垦田地。

在这期间,周瑜再一次从庐江前来,见到眼前这一幕叹道:“若是个个官员都如同安邦这样爱民如子,那黄巾之乱又如何能席卷天下。”

严舆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拉着周瑜回到了庄子里说道:“公瑾此次前来定是给我带来好消息的,说吧,我现在口袋里可是清洁溜溜,就等着公瑾的好消息救济呢。”

周瑜看着严舆一脸戏谑的样子摇头笑道:“安邦还是如此善虐,即已猜到我此行目的,还不快快将那茶叶准备好。我早rì带回去,你也能早rì收到钱粮。”

“不急不急,些许俗物,怎比得你我交情?公瑾既来,便要住上几rì,不然岂能放你离开。”严舆哈哈大笑两声,吩咐下人上茶与糕点,然后从周瑜那里打听一些消息。庐江毕竟比吴郡靠近中原,很多消息都灵通些。

周瑜坐下,随意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说道:“那董卓越来越过分了,残杀百官,****,如此下去恐怕就算没有谕令,也将会被讨伐了。”

严舆点点头,这些事情他早就知道,所以一点惊讶都没有:“有没有袁公路(袁术)与曹孟德(这个不用备注吧)的消息?”

“董卓看中袁氏名望,yù封袁公路为后将军,然而袁公路却逃出了洛阳,现在南阳招兵买马。至于曹孟德也差不多,现在陈留,据说散尽家财招募军士。”严舆打听袁术周瑜还能理解,毕竟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司空袁逢的嫡长子。但是曹cāo不过宦官之后,即便有两分血xìng,严舆怎么会关注起他来?

其实周瑜不知道,曹cāo才是严舆真正关注的人。至于那个脑残的袁术,不过是顺便打听打听而已。得知曹cāo已经逃离洛阳,严舆估摸着出名的矫昭事件应该马上就要发生了。也就是说,剩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知公瑾与袁氏可有交情?”严舆是打算暂投在袁术手下,不显山不露水闷声发大财的。所以在投靠之前他总得要见一见袁术,不然贸然跑去,谁会相信你?

周瑜可谓是聪明绝顶,仅仅从严舆一句话里面就猜到了严舆的目的:“安邦想要依附在袁氏这颗大树下面?”

“呵呵,公瑾懂我,背靠大树好乘凉嘛。老实说,要不是伯父无意这些事情,我还想直接投靠周氏的”严舆说完对着周瑜跳了跳美貌笑得很是猥琐。

见到严舆这模样,周瑜无奈摇摇头说道:“依附袁氏不是不行,只是你得注意,那袁公路可不是好相与的。”

“这个我自然晓得,再说了,不是有公瑾在嘛,公瑾不会让我吃亏的,对吧?”严舆用手肘推了推周瑜笑道。

周瑜真是对严舆这种xìng格没办法,只得再次叹气摇头,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随后,严舆带着周瑜回了郡城,先是向盛宪报告此行剿贼的成果,然后又向盛宪引荐了周瑜。说起来,盛宪曾任尚书令,而周瑜的父亲周异担任洛阳令,两人是有交情的。

所以当盛宪见过周瑜后非常亲切的与周瑜交谈,而得知严舆与周瑜的关系之后,严舆明显的发现,盛宪对他的语气也有一丝小小的变化。这本来也是严舆带周瑜来的目的——借势。

“宪公,此次剿贼,小子在余杭县发现一位勇士,名为凌cāo。率百余勇士潜进贼寨,烧谷仓,夺寨门,堪称此次首功,小子想举其为军侯。”闲聊之后,严舆向盛宪推举凌cāo。

盛宪闻言点点头说道:“如此勇士自当嘉奖,依你所言,升此凌cāo为军侯便是。还有,既然你以为都尉,除了校尉一职需要向老夫询问之外,其余皆可自信决定。”

“多谢宪公厚爱。”严舆起身躬身道。

“好了,今rì就到如此,你还要安顿数千贼兵**,早些回去,以防再生sāo乱。”盛宪点点头,对于严舆恭谨态度他一直都很满意。

除了太守府,周瑜第一时间白了严舆一眼。显然他明白,自己又被严舆压榨了。严舆只是打了个哈哈,然后不停给周瑜道歉,只是那满脸贱兮兮的笑容,实在是没有半点诚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