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魔都阴阳师》0110 真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向编辑部的领导请了年假,安怡然打算将三天时间一门心思地扑在上海图书馆。无弹出广告小说

由于神识被封,女人不再进入她的梦境,但她依旧能感觉到,体力一天不如一天。

整合了手上的资料,安怡然在纸上一一罗列出现有的线索。

一,这栋楼建于1908年,就女人的穿着来看,推断应该是法租界时期,即1908年至1943年之间,若要再扩大范围,应该最多就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二,女人是纯种高加索人,并无混血,说的语言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当时外国人的地位明显高于国人,若真发生什么,新闻上应该会有记载。

三,女人一直在那栋楼里徘徊,生前,那栋楼应该对她有什么重大意义,那一片一直作为校园使用,应该不是那里的居民,可能是就职的老师,或者在学院里念书的学生。

根据这三点判断,安怡然开始着手调查女人的身份,却依旧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两天过去了,虽然以意式浓缩咖啡吊着精神,但安怡然还是开始精神恍惚,期间,君遥华前来陪过她几次,不过他似乎工作繁忙,并非只是一个闲散阴阳师,往往是匆匆前来,给她带些食物,以复杂的目光望了望她日渐憔悴的脸,说了几句话,又匆匆离开。

当第三天来临,安怡然知道自己若在这一天里不能查出什么蛛丝马迹,午夜过后的凌晨,君遥华就要亲手除去那个亡魂了。

想到这样的后果,她就满心不愿,不仅是因为那个女人的悲伤,也因为顾及到君遥华的心情。

她知道,若不是因为她,他其实是不愿伤害图书馆那个苍白的女人的。

想到这里,她手下的动作便快了许多,一目十行地翻阅着上海滩的旧报纸。

忽然,她面露喜色,双眸紧紧盯住报纸下方一块巴掌大小的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上刊登的是,1944年中法国立工学院一年轻女教师失踪的消息。

女教师名叫安洁莉娜?查尔德?佩尔斯,是法国贵族后裔,她的家族在法国地位显赫,因此她的失踪在当时的法租界引起了轰动。

为了确认,安怡然翻阅了之后数日的报纸,找到了其中一张报纸上,安洁莉娜模糊的照片,基本确认就是自己在图书馆见到的苍白女人。

高悬的心终于有一丝松动。

安怡然将所有关于安洁莉娜的报道都找了出来,加上自己的推测,大致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这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家族背景显赫的法裔年轻女教师,与地位低下的中国穷学生陷入爱河,无奈身份悬殊,女教师在法国已有了一个门当户对的未婚夫,无力反抗家族安排的女人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与心爱的男子私奔,挣脱身份的枷锁,却事先被法国的未婚夫得知。

未婚夫气势汹汹地找到穷学生,毫不留情地将中国学生杀害。当时普通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地位低贱,就算杀了,也无人敢追究。

女教师深夜在图书馆等着心爱的男子前来带自己远走高飞,没想到却等到了怒气滔天的未婚夫,一番争执之后,未婚夫错手将女教师推倒,导致女教师身亡。

原本一切都是可以漫天过海的,未婚夫却在一次醉酒之后全盘托出,这才真相大白。

只是,女教师的遗体却失踪了,未婚夫矢口否认自己处理了女教师的遗体,只说自己见女教师没气,就匆匆逃离现场,之后一直担惊受怕,怕有人发现女教师的遗体怀疑到自己身上。

未婚夫随后被遣返回国,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女教师的遗体却从未被发现。

安怡然默然合上报纸,在座位上呆坐了一会儿,心头不断萦绕的是,既然,真相已经大白,凶手也已伏法,女教师为何一直徘徊在图书馆?而她的遗体又是如何失踪的?难道是未婚夫说谎,其实已经将遗体毁坏?

忽然,安怡然浑身一颤,酸楚漫上心头,眼中居然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清泪。

难道,她在图书馆徘徊了半个多世纪,是为了等她那没有及时前来的心上人?

她含泪,再次翻开那叠旧报纸,反复确认了报道中的细节。

若未婚夫没有撒谎的话,女教师之死与未婚夫枪杀中国学生仅一日之隔,按时间推测,那时中国学生的遗体可能还没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也未必有消息传出去。

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每天有太多的人因为各种荒诞的理由失去生命,一个中国穷学生之死并不足以登上各大报纸。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未婚夫没有在盛怒中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盘托出,那么女教师死前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学生已经死亡,只知道自己心爱的男子并未如约前来。

这样的话,女教师的亡灵一直徘徊在图书馆,不愿离开的理由就能够解释得通了。

安怡然看了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

她连忙用笔摘录了下了重点,抓起包包,冲向君遥华的家。

然而,几天不眠不休,使她体力透支,在赶到君遥华家的小洋房门口,安怡然晕眩了一下,随后眼前一黑,昏倒在小洋房院外,生锈的铁门前。

小洋房里的君遥华似有所觉,出门查探,看到了倒在自家门前的安怡然。

他脸色微变,忙上前将安怡然带入屋内,安置在一楼客房的床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