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珠玉在仙》第一百一十章 逃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杜长安是杜若香二叔杜如津的嫡长子,他比杜若香大一岁多,今年也才十条?”

杜若怡茫然:“他走的时候谁也没告诉,我怎么知道他带不带钱?”

“那他常用的钱包平常放在什么地方?他昨日穿的是什么衣服,屋子里除了人不见了还少了什么没?这些可能都是线索。 ”杜若香说道。

杜若怡这才恍然:“我再去他屋子里看看!”

杜若香便跟着杜若怡过去。

何氏在客厅也没闲着,她先命站这里没事干的小丫环一一上前,由春红问清楚她们本来是干什么的,做针线的过年歇了就帮忙收拾屋子。帮吴姨娘带孩子,原本就是小姐身边的还不跟紧了侍候。

……

杜长安的房间最熟悉的人就是杜若怡,她一看就知道杜长安穿的还是昨天的衣服,他的钱包向来是跟着衣服带在身上的,现在枕头底下,柜子里,抽屉里都没有,那应该还在身上。

其他的,杜若怡就找不出什么有用的了。

杜若香则用法术感应了下,杜长安在这屋子最后接触的…她走到书桌边的纸篓前,因为大少爷离家出走,这里的东西还都没人进来收拾。

杜若香捡起最上面的一个纸团打开,那是刚写好就揉成团扔了的,墨迹将上面的字迹染得模糊不清,杜若香只隐约瞧出一个“寺”,还有一个词像是“红尘”,估计这是杜长安写的一首诗。

杜若香心中一动:“怡姐姐,你们有没有去大慈寺找过?”

“安弟去寺庙干什么?”杜若怡不解的接过字条,看出几个字后腿就发软,“他不会是要出家吧?”

等两人进了客厅跟何氏一说,何氏也急了,忙让人赶快去通知杜如津和杜如海。

……

这回消息传回来挺快,人找到了,还真是在大慈寺,是闹着要出家,不过人家佛门也不是什么人不问清楚就收下的,尤其是这种一看就是离家出走闹情绪的少爷公子哥儿。

杜如津他们赶到大慈寺时,杜长安正跪在大殿佛像前说什么也不肯起来,新任的方丈净空怎么劝这孩子也不说他姓什么住哪儿,这亲人终于找过来了,当方丈的也松口气。

可杜如津他们也拉不回杜长安,任你劝也好骂也好,甚至连杜若怡也闻讯过来哭得泪如雨下,杜长安就是一言不发。

惹急了杜如津想绑这个儿子回去,杜长安才开口:“谁要动手,我就一头撞死在这里!”

看他说的认真,杜如津还真不敢硬来,只好先把他留在大慈寺,当然少不了奉上香油钱当杜长安的住宿费,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听杜长安的,一定别真给他剃度了!

佛门可不是逃避的场所,杜若香对这个堂兄的做法也只能摇头。

……

还没过完年,杜长安的事杜家大多数人几乎都知道,能动的、能说上话的长辈差不多全去了大慈寺,苦口婆心的劝说,可杜长安在寺里吃素干活,过得比在家里还轻松,他不嫌没肉吃不嫌凡事都要自己动手,更不会被劝得回心转意。

杜家长辈一个个无功而返,可也不能真放任这孩子出家,他要真与佛有缘,精通佛法,有望成一代高僧还能考虑,这科举失败跑进寺里,分明是逃避嘛!

按道理,孩子出了这样的事应该通知他亲娘一声,可不但杜如津当时找人时就嘱咐庄里人不要告诉郭氏,连杜若怡都没有给郭氏送信,族里更没有谁说:“出了这样事的,是不是让孩子的亲娘回来看看,劝劝?”

因为知道内情的,都明白杜长安会变成今天这样,正是因为郭氏。

,可耳濡目染也该知道什么是不能说的。

杜如津忍不住进去就呵斥郭氏,她这样不是教坏儿女吗?

郭氏是在院子里骂的,到底是二夫人,不能关在房子里不让出来,只是不让她离开庄子就行,所以郭氏行动上还比较的自由。

而看到杜如津进来,郭氏本来喜出望外的,可一听到丈夫一见面又是责骂,马上反唇相讥,两口子就吵上了。

杜若怡怯怯的带弟弟上前劝架,她劝母亲好好抄上一本经,这样对族里也有个交代,父亲才好接她回去。

这本来是郭氏转机的机会,杜若怡能看出父亲对母亲还是舍不得的,那只要母亲服个软,她就能回家了。

可郭氏一把推给女儿,口口声声白养了,居然不向着自己亲娘,然后抱住杜长安不撒手,说哪有让孩子离开亲娘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