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之位面引导者》二、宋家客卿长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时辰后,宋师道来恭请陶仁入席。无弹出广告小说

陶仁走入明月厅一看。只见桌上热气腾升,摆满了精巧讲究的各式菜肴。

厅中除宋家四人外,还多了一位长腿美女。这风姿绰约的美女不施脂粉,秀发在头上结了个简单的髻饰,身穿白地蓝花的褂裙,腰围玉带,清丽宛如水中的芙蓉花。脸上带着三分刚强,自有一种不让须眉的美态。一双美目正好奇地打量陶仁。

宋家几人皆虚位以待,以示对陶仁的敬重。

宋缺介绍道:“此乃小女玉致。先生请上坐。”

陶仁朝宋玉致点点头后,方缓步入坐。

分宾主坐下后,宋缺挥手示意众年青武土退出楼外。

宋缺神采飞扬,兴致勃勃的为陶仁斟酒,道:“这是杭州特产桂花酒,不但酒味醇厚,柔和可口,兼且有安神、滋补、活血的作用,多饮亦无害。”

陶仁瞧往杯中色作琥珀的美酒,透明清亮,一阵桂花的幽香,中人欲醉,不用喝进口内已有飘然云端的曼妙感觉。

再看桌上所用器皿,无论杯、盘、碗、碟,瓶、樽、盏,均是造工精细,情趣高雅。最特别是皿具所用釉彩,状似雨点,於黑色釉面上均匀布满银白色的放射状小圆点,大者如豆,小者若粟,银光褶褶。亦只有这种名贵的器皿,才配得起宋阀超然於其他诸阀的地位。

宋智见陶仁留神观看桌上用以盛载名酒美食的器具,笑道:“这种雨点釉,又称天目釉,尺瓶寸盂均被视为不世之珍,甚至碎片亦可与金玉同价。我们搜寻多时,亦只能集齐此套。”

陶仁口称甚好,心下却不以为然,与后世之瓷器相比,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由宋缺领头举杯祝酒,笑道:“来,大家一起敬先生一杯,庆贺我宋家能得先生之助。”

陶仁举杯道:“多谢阀主款待,大家一起来!饮胜。”

接著轮番敬酒,吃得差不多了,宋智忽道:“不知先生对天下大势如何看待?”

众人十双眼睛皆目注陶仁脸上,竖着耳朵静听他的回答。

陶仁沉吟一下道;“自杨广即位后,以北统南,命人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交通,无论在军事上或经济上,均有实际的需要,此实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其又大兴土木,营造行宫,又沿河遍植杨柳,就是劳民伤财之事了。杨广由于好大喜功,多次远征域外,此实是好事,为何说是好事,容后再谈。只不过其空耗国力,所得甚少。又穷奢极欲,广建宫室别院,四出巡幸,滥征苛税,弄得人民苦不堪言,乃至盗贼四起,各地豪雄,纷纷揭竿起来,自立为王,隋室已无复开国时的盛况,气数将尽了。”

宋缺点头叹道;“自西晋覆亡,天下陷于四分五裂之局,自此胡人肆虐,至隋文帝开皇九年灭陈,天下重归一统,其间二百七十余年,邪人当道,乱我汉室正统。隋室立国时间虽促,却开启了盛世的契机。谁能再于此时一统天下,均可大有作为。”

宋智接道:“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皆因鲜卑胡人勇武善战,汉人根本不是对手。但自胡人乱我中土,我大汉的有志之土,在生死存亡的威胁下,均知不自强便难以自保,转而崇尚武风,一洗汉武帝以来尊儒修文的颓态。到北周未年,军中将领都以汉人为主,杨坚便是世代掌握兵权的大将,可知杨坚之所以能登上皇座,实是汉人势力复起的必然成果。”

陶仁点头道;“正是如此。这世界本就遵循丛林法则,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民族之间亦是如此。汉人若再不自强,终会被外族奴役,亡族之祸不远也。”

陶仁稍停又接着道;“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其中一个特色就是由世代显贵的家族发展出来的氏族,有被称为高门或门阀,与一般人民的庶族泾渭分明。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士族均享有极大的特权。到了隋代开国皇帝杨坚一统天下,以科举取仕,门阀垄断一切的局面才稍被打破。但门阀仍余势未消,名震江湖的四姓门阀,指的就是宇文姓,李姓,独孤姓及你们宋姓的四大氏族,在政治,经济至乎武林中都有庞大的影响力。”

陶仁看了众人一眼道:“这四姓中,只你们宋姓门阀属南方望族,坚持汉人血统正宗。其它三姓,因地处北方,胡化颇深。宇文姓本身更是胡人,但已融和在中土的文化里,亦不算是外人。而这四姓门阀,就是争天下的最大势力。”

宋缺叹道:“自汉朝败亡,天下不断出现南北对峙之局,究其因由,皆因有长江天险。然则北统南易,南统北却难。我宋家虽有一统天下,恢复汉家正统之志,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陶仁笑道:“阀主不用激我,我本就是为助你宋家而来。不管是南统北还是北统南,关键在于实力对比。如今北方群雄并起,宋家正可悄悄地一统南方,积蓄实力,并暗中扶植一汉人势力参以其中,等北方局势渐趋明朗之时,再以压倒性的实力平推过去,一统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宋家众人不由大为振奋,一直在旁静听的宋玉致首次开口道:“那如何才能有压倒性的实力呢?”

陶仁看了她一眼,含笑答道:“首先,要大力兴办教育,广开民智。知识就是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教育要融合百家,不能独尊儒术。儒术必须改良,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治国又岂能一成不变。老是抱着祖宗成法,固步自封,这是衰亡的根源,要与时俱进,方能长盛不衰。我这里所指的教育可不是读几本圣贤书就行了,我会把一些天地至理、宇宙奥秘分门别类地编著成册,阀主届时可先选部分精英子弟由我亲自授业,然后再由他们推广下去。”

宋缺点头道;“好,此事由智弟负责,尽快安排下去。”

陶仁摆摆手笑道:“莫急,莫急。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此之前,阀主先召集一些造纸和印刷的工匠,先随我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大幅降低书籍的成本,让书籍成为大众普及之物,为教育的普及打下基础。”

宋缺等人大喜,宋智道:“先生若做成此事,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啊。”

要知道古时候写书用的纸可是很值钱的,这时候著书要惜字惜纸,要求文字精练,严禁灌水。古人著书要严谨,所用字句要斟酌推敲,写作时还要不停考证。班固的《汉书》写了三四十年,直到死都没写完,还要他妹妹班昭帮忙才补完。虽已有了雕版印刷,但印字模糊,很多书籍都是靠人来传抄。所以这时候的书籍是非常贵重的,这也是教育普及的最大难题。

陶仁接着道:“其次要农、工、商并重。要知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要提高工匠和商人的社会地位,具体方式方法过后再详谈。其三要兴兵事。先拿南方蛮人练手,进而统一南方,由此练出一支百战精兵。其四要重视情报收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宋缺大笑道;“得先生之助,我汉家天下大兴指日可待也。宋某欲请先生为我宋家客卿长老,宋家上下可由先生任意调遣,先生意下如何?”

陶仁大喜,道:“如此甚好。不过我之事暂时尚需保密,避免引来各方注意,这对我们暗中发展不利。”

众人皆道:“正该如此。”

接着众人又对各项事宜逐一讨论,制订出一个大致的纲领计划,方各自散去。

从第二天开始,陶仁就就忙得团团转。先指导一帮工匠用岭南的竹子试造纸张,再指导另一帮工匠烧陶做活字,同时忙着编著适合这时代的各学科教材,还得抽空与宋家诸人探讨制订各项细则。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快没有了,还好女娲娘娘出品的这具身体,一天睡一个时辰就够了,而且北冥神功不用刻意去练,功力也能缓慢增长。

三个月后,第一批书籍印制完成,而宋缺也在离宋家山城不远处建起了一座秘密工业基地,在陶仁的指导下建起了造纸厂、印刷厂、水泥厂、冶铁厂、炼钢高炉、军工厂、火药厂等等,并精选一批宋家精英跟随陶仁学习。陶仁这下更忙了,白天要上课,还要指导工匠们干活,晚上还要批改作业,忙得晕头转向。不由大呼:“这日子没法过了。”话虽如此,还得咬牙坚持着。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过去了。所有事情也都已慢慢步入正轨,陶仁总算慢慢清闲下来。

这一日,陶仁正在指导工匠试制火炮,宋缺突然来找陶仁,原来是江湖传言,宁道奇会在洛阳把和氏璧交回慈航静斋新一代传人师妃暄,而师妃暄亦会用和氏璧为新一代明君造势。宋缺是来找陶仁商量应对办法的。

商量之后决定,陶仁和宋鲁、宋师道一起出使西川,把西川大豪解晖争取过来,再去洛阳夺取和氏璧并尽量争取慈航静斋的支持。

过几日,陶仁与宋师道、宋鲁带着小妾柳菁,带着一批书籍纸张,以及三船私盐前往西川。

陶仁一路浏览沿途风光,心怀大开,暗呼:“大唐江湖,我来了。不朽的传奇要开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