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刺客》第26章 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倏忽间,又是一年开春,河冰消融。

晨曦初露,霜雾蒙蒙,易水东岸一片缟素。

太子丹、高渐离、郑狗屠等人于易水之畔纵横排开,无人不身着白丧服,头戴着白麻巾,岿然屹立在瑟瑟寒风中,为生人举行活祭。

一片片白色的魂幡,在这场寒风中翻飞狂舞。

荆轲踏着朝阳,一步步走向易水河岸,一步步远离燕国疆土。

旭日投影在易水河面,被水波打碎成了一串跳跃起伏的金币。

凄寒的空气里,游离着丝弦之音。

高渐离席地而坐,左手拿着筑琴,右手拿着竹尺,击筑。

一把竹尺,五根琴弦,奏尽剑客一生的悲欢离合,风雪沧桑!

奏流水——

锈剑。

浊酒。

褛衣。

劣马。

一生漂泊似流水,插剑所在即为家。

奏高山——

横眉。

怒目。

拔剑。

刺杀。

壮士远行义薄天,易水滔滔唱寒鸦。

他的情绪在宣泄,他的发丝在飞扬,他的双手十指注入了悲愤的力量!

过往岁月,历历在目——

荆轲,高渐离,郑狗屠。

剑客,乐师,屠夫。

三个不同身份之人,三个生死莫逆之交。

他们无数次狂饮于燕市之中,酒酣耳热,感叹人生苦短。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起相乐,终相泣,旁若无人!

易水两岸,蒹葭苍苍。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走向易水渡口,仰天悲歌。

太子丹、郑屠户等所有送别之人无不垂泪而泣。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踏上乌蓬小船,发出了慷慨激昂的悲唱。

易水寒冷,此去无还!

所有送行宾客都将眼泪咽进了肚子里,瞋目圆睁,怒发冲冠,目送荆轲最后一程!

乌蓬小船载着荆轲渡过易水,乘上高车,远去无踪。

…………

秦都,咸阳。

“阳者,山之南,水之北。咸阳地处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为咸阳。”六层阁楼之上,蒙嘉眺望南边白茫茫的渭水,一股自豪之气油然而生。

荆轲凭依阑干,纵目远眺咸阳城——

渭水两岸,各式建筑高矮起伏,如同丛山峻岭。

庑殿顶的咸阳宫,歇山顶的太庙,硬山顶的权贵豪宅,攒尖顶的亭台水榭,卷棚顶的寻常民居。

飞檐角楼拔地而起,巍峨如山。

寻常民居低矮平齐,鳞次栉比。

一桥飞架南北,渭水变通途。

如有一条上古巨龙横卧渭水,万千波涛尽从龙躯下流过。

横桥之上,南北客旅,熙熙攘攘,达官贵人,车水马龙。(注一)

蒙嘉鸟瞰咸阳城恢弘气象,自豪道:

“昔者,齐都临淄有四十万人口,为东方第一城。

“而今,秦都咸阳已有百万人口,却是临淄两倍有余。

“咸阳城,方是天下第一城!”

荆轲遥望这咸阳版图,无边无际,一股隐忧立即浮上了心头。

“天下王都,莫不有内城外郭。内城筑城墙为宫城,为国君居所。外郭筑城墙为外城,为百姓居所。外郭城墙,为王城之御敌要害,为何咸阳城却没有筑此城墙?”(注二)

蒙嘉锵一声拔出随身佩剑,纵声大笑:

“咸阳城非无城墙,国之疆界乃城墙!

“咸阳城非无城墙,秦人之剑为城墙!

“放眼天下,无一国敢犯秦国疆界,无一人敢撄秦人剑芒。

“试问,若咸阳城修筑外郭城墙,意义何在?”

荆轲双眼微微失神,嘴唇也无意识地抖了一下,喃喃自语道:“今日之秦国,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了么?”

蒙嘉将目光从远处收回来,落在了荆轲的脸上,含笑道:“荆卿,秦国之强大亘古未有。如今韩、赵两国已灭,划为秦国郡县。余下燕、齐、魏、楚四国无一是秦国对手,纵然再行南北合纵之举,也无疑是困兽之斗。与其殊死抵抗,白白丢送百万将士性命,不如趁早向大秦国称臣纳贡!”

荆轲登时单膝而跪,垂首正色道:“蒙中庶言之有理!燕王早有称臣之意,故特命荆某为使者,携带秦国罪将樊於期首级及燕国督亢地图而来,献与秦王陛下,以示称臣之意!”

蒙嘉托着荆轲手肘,笑呵呵将他扶了起来:“燕王喜也是个审时度势之人。既有如此诚意,想必陛下也会欣然应允,大大方方地撤回上将军王翦的伐燕大军的!”

荆轲道:“荆某另为蒙中庶备好黄金万镒、渤海明珠一颗,作为你我二人结交之礼!”

蒙嘉听到这话,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他大笑着拍了拍荆轲的肩膀,颇是赞赏地道:“荆卿,燕王称臣之后,不如你就来我们秦国做官吧?有我蒙嘉作为你的后盾,你要金钱美女、荣华富贵、建功立业,一切都是唾手可得!”

荆轲长揖拜谢:“荆轲谢过蒙中庶了。”

蒙嘉又拍了拍他肩膀道:“足下作为燕国使臣远道而来,我先给你和秦副使安排下榻驿馆,待我入宫禀明了陛下,足下再入宫觐见吾王,如何?”

荆轲颔首:“一切听从蒙中庶安排。”

经此一谈,蒙嘉甚是得意,当先大摇大摆地走下了阁楼。

阁楼上只剩下了荆轲、秦舞阳二人。

秦舞阳问道:“荆兄,你做好准备了么?”

荆轲纵目远眺咸阳城——

一股虹气横亘于天空,苍黄若飞鸟。

夕阳西下,虹气渐变为赤红,似苍穹泣血。

“既入咸阳,生死为疆!”

————

【注一】

《三辅旧事》:“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嬴稷)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

《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

秦朝一步,左右脚都迈一步,1步=1.3—1.4米。秦朝一丈,约合2.32米。

桥长。380步=494—532米。

桥宽。6丈=13.92米。

【注二】

《史记·苏秦列传》:“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按苏秦的说法,当时齐都临淄有7万户人家,平均每户3个男子的话,就有21万潜在的兵卒。按男女自然比例,齐都临淄城人口应不下于40万。战国后期,秦王嬴政执政,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齐国,这个时候咸阳城急剧扩张,又没有外郭城墙,人口有百万以上不足为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