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虹日映血》第八节 创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有了听诊器,“仁济堂”的医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丁勉觉得这不能解决治病能力低下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整体科技水平低,没有疗效高的西药,加之对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变化掌握不深。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从研制新药物开始做起。

丁勉仔细分析了这个时代生病的原因,卫生条件差,生活艰苦,营养不良,造成各种细菌泛滥,象鼠疫、肺炎、疟疾、天花这些在后世早已根治的疾病现在都是不治之症,真tm不爽,看来自己现在首先要和细菌做斗争。从那里入手呢?丁勉想起前两天在药铺里看到一个病人,腿上因外伤而生疮化脓,据说腿是要废了,但还是在用疗效不高的一些膏药敷上,当时丁勉就想,当初要是用碘酒一抹、消炎粉一上,现在可能已经好了。回去翻了翻书发现碘酒、消炎粉的成分并不复杂,但以现在的研制条件也是做不成的,当时心中有些犹豫。今天一想,虽然现在研究条件不行,但当初西方刚搞化学、物理研究的条件也不见得好多少,但那些发明家、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创新最终都有所收获。好在现在细菌的抵抗力也不高,再就是这些外用药对人的危险性还是小一些,丁勉决定就从这里入手。

丁勉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叶老先生。叶先生知道这位少爷的神奇,就让丁勉放手干,家里专门给丁勉配了六个伙计外加管家李立也跟着调配,其他无论何人都可随时调用。陈家两位小姐看丁勉忙的不可开交,也经常过来照应。药铺里药材还是比较齐全的,丁勉看到百科书上所说,将海带、紫菜晒干后烧成灰再用水浸渍就得到一种溶液,溶液经蒸发后可结晶出硫酸钾,加上些浓硫酸和乙醇即可产出碘酒。类似的实验在中学的实验室里丁勉也做过,乙醇可用酒蒸馏代替。可由于没有硫酸,研制碘酒的工作一时就中断了。同时丁勉还感到实验用具太差,玻璃器皿是不用想了,只能用一些瓷器和陶器代替。丁勉又让管家找最好的炉火匠人,负责加热、蒸馏和冷却的火候和温度控制,多次实验后制作硫酸钾的方法逐步熟练。同时丁勉也在做其他工作,他从书上查到外用消炎粉的成分是:山金车花、金盏花和松果菊等植物提取成分及矿物硝石、皮硝等矿物成分,经过榨汁,烘陪,提炼结晶即可。丁勉很快找到了所有原料,但提炼却用了很多次的实验,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制出了一些初级品。经过试用,效果不错。丁勉不断改进制取的方式,几个月后终于有了疗效更好的消炎粉。外用消炎粉的研制成功,给防止外伤感染带来了奇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对丁勉的研究工作也带来了动力。

通过这一段的实践,丁勉认为有三件事要马上解决。一是改进实验设备;第二要解决规模生产的原料问题;第三要开始培养得力的助手。记得中学历史中曾说过明末清初有个宋应星写的记述当时科技发展的书叫《天工开物》,书中记载的科技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有许多是领先的。要想办法找到这本书,可能对现在的研究极有帮助。他问了叶先生是否听说过这本书,叶先生说听说过此书,但书是前朝的,搞不好要受牵连。丁勉想起清朝的文字狱是很有名的,心中也有些紧张,他又问先生这本书是否被禁了。先生说这到没有听说。丁勉考虑了几天决定还是找这本书,他让管家带他到京城里的书肆逛逛,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书铺里找到了这本书(注)。

回去以后丁勉认真研读了《天工开物》这本书,感到它对现在自己的研究太有用了。他心想这古人的水平还真不是盖的,竟也能有这么多的好技术、好方法用来生产和生活。更可贵的是这位宋大师还能把它们总结汇集起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了不起!他按书上说的改进了培烧炉,增加了一些能找到的设备,更意外的是书上还介绍了烧制硫磺的方法,而硫磺是制造硫酸的基本原料,但设备问题还要慢慢解决。

一天丁勉正在做实验,家人来报说有一个自称叫吴六奇的将军求见,丁勉忙到前院接住。吴六奇看没有别人说道:“听说贵号近来制出一种疗伤灵药,朝廷的意思是能否多制一些,都由朝廷收购,以备不时之需。不知神医意下如何?”

丁勉想一想道:“为朝廷效力是我做子民的本分,但现在制药的器具不好、原材料不足、大量制做还有困难。怕是要过一阵子方能为朝廷供药。”

吴六奇道:“小神仙,如若有需要本将军帮忙的,本将军定当全力相助,还可以动用朝廷的力量助贵号早日大量生产灵药。”

丁勉道:“这样自然太好了,一旦有所需要定当求助于将军。只是上次将军的赠银还应还给将军。”说完就要叫伙计过来。

吴六奇拦道:“我看神医年纪轻轻,也过于世故了。慢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就看神医偌小年纪即做了几件利国利民的惊世之举,我吴六奇自当代大家谢了,银子的事情休要再提。说心里话我看神医你必非池中之物,第一次见时心中即是高兴,今日更觉敬慕,他日我们还要多亲近。好,我这就告辞了。”

丁勉刚开口道:“将军……。”

吴六奇起身拦道:“不用多言,我走了。”说完起身大步离去。

以后几日,丁勉细细琢磨了一番,看来生意要做大了必然要和政届人物有瓜葛,不过做的好可能会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当前还是把几件急于解决的问题解决了。

丁勉让李立带着走遍了京城的铁器、瓷器作坊,寻访一些各种造器皿的匠人。把他们请到药庄,开始做制药必需的设备。同时在伙计中选几个机灵能干的,开始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数、理、化知识以及实验时的操作技术。伙计中有两个人丁勉最满意,一个是山东人叫谢全林,一个是河南人叫李柱子,他们都勤奋肯学,反应也快,两人都是随家人逃难到京城的。原本他俩人到药庄做伙计就已有了温饱,跟了丁勉以后,整日看见这位少爷在摆弄,过一段定会有新奇物事出现,两人也是忙的前脚接后脚。但见药庄生意越来越好,做伙计在世人面前也神气了许多。现在少爷选两人为随从,两人自是喜不自胜,当然尽心尽力跟少爷干。

一天丁勉听说大师兄薛雪要出师回老家了,丁勉觉得自己原有的就计划受影响,急忙将叶先生和两位师兄召集在一起,说自己打算成立一所医院,他把医院的功能给大家解释了一番,他希望大师兄留下来帮忙培训医务人员,半年后先成立个小医院,以后逐步扩大规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影响、增加收入,还能尽快提升当前的医疗水平,能为国家和百姓造福。

叶先生和两位师兄被丁勉的一番话惊的目瞪口呆,细思又都觉得有理,这可是可圈可点的大事情,想想丁勉到“仁济堂”半年多的所作所为,大家对计划的成功深信不已。叶老先生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薛雪道:“师弟,你怎么现在才说,应该早告诉我们,也好早日实施。”

丁勉道:“现在很多条件不行,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前一段一直在忙其他事情,这事我原想缓一缓在实行。大师兄,你可否先不要走,等过两年这里事情稳妥了再行离去也不迟。”

薛雪道:“师弟,你既然有如此大的计划,做师哥的当然义不容辞,而且我还真想经历一下这旷世奇事呢!”

叶先生道:“勉儿,此事体大,你赶快着手做细致打算,我看你总揽此事,把活派下去,大家都做起来。”又对叶天士道:“天儿,你也主要辅助你师弟来做此事。哎,我这把老骨头今生能做成此事,也不枉此一世了。”

丁勉道:“师傅,这事需您来主持大局,您这一生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现在当务之急有三条:第一,尽快挑选和培养人手,这是第一位的。可以在京城中找愿到我们这里来坐诊的大夫,根据医疗水平的高低付以报酬,同时要从有一定医理基础的人中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大夫。还要培养一批护理人员,这些人男女不限,要肯吃苦,勤奋好学就行;第二,我们要把病人分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分开,大夫专攻所长,以利对症治疗;第三,我们要把现有的成药和疗效好的方子分科汇集起来,确定现在什么病有把握治好,同时要着力研制新药,开发新方子,这样才能治好更多的病人,才不愧为一所医院。”

这时,几个人才想起来,现在还有许多病治不好,办医院着实有不少困难,大家也都是一时无语。

丁勉又开口道:“师傅、师兄,这办医院有难处是一定的。只是想想这件事利国利民,对我们“仁济堂”今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因为有许多病人需要我们医治,而“仁济堂”的诊治病人的水平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

叶先生回过神来道:“勉儿说的不错,这事有难处也得办。我看我们马上分头准备!我和天儿挑选和培练一些人手,雪儿分各医科和准备药方,勉儿你再想一想还能制些什么成药,合计一下总的用项。”大家下去分头准备不提。

注:《天工开物》在明末清初影响很大,在康熙年间还在流传,许多文人和科研爱好者都读这本书。到雍正年间被禁。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