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蜀汉际遇三国之徐州基业》蜀汉的精锐部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1、白耳兵。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将军),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

白耳兵——刘备在多年的征战中积蓄起来的精锐近卫骑兵军。

2、西凉铁骑。

“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3、无当飞军。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

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组织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他们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

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骑兵(骑兵对步兵的杀伤力极大)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战王平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参战。

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后来蜀汉虽然还是有“无当飞军”的番号,但已经是没落之师。

无当飞军——蜀汉精锐雇佣兵。

4、连弩兵:三国时期,四川并不产马,蜀汉军队多以步兵为主,为对付曹魏的骑兵部队,蜀汉军队大量装备了弓弩。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特别是诸葛亮发明的“元戎弩”:“元戎弩”已有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拥有自动上膛的功能,元戎弩”重达200多公斤,别说搬运困难,甚至箭矢要上弓都是用双脚把弦蹬开,才能把箭矢安装上去。基本上多作为守城武器或是埋伏用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搭配“八阵图”里面的阵行。拉臂上弦便能快射10支毒箭的巧妙设计,虽机巧但实用性应该提高。

具体数据:容箭量10支,矢长八寸(古尺),弩长65厘米,弓臂拉力150斤。射程:铁矢50米(连弩射程依据弓臂力量大小不等而改变),普矢(无羽箭《玉海》曰:矢谓之飞枪)120米,单发精确射击30米全中靶,连发快射6秒钟射完十箭。

在历次的对曹魏战争中都能见到他们。诸葛亮历次北伐失利后,掩护全军撤退的就有弩兵;最著名的就是在撤退途中射杀曹魏大将-张郃了。

连弩兵——蜀汉立足之本。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