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梦春秋五百年》第十八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孟轲趁热打铁,拖着孔瑜就往宫里去跑,当然襄王事多,他们是见不到的,但是太子就没问题了。

新一代的太子孔慈,比孔瑜小两岁,刚刚十九岁,不过由于是储君,早早的就行了冠礼,字元放。

孟轲孔瑜到东宫时,太子正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一个貌美宫女在画仕女画,比较暴露的那种。

孔瑜和孟轲是东宫常客,孔瑜是太子幼时唯一的同龄玩伴,孟轲更是与太子臭味相投,太子孔慈专门吩咐过宫人,这两人不用禀、不用等、更不用拦。

孟轲正有急事找他,见门关着就使劲一推,咔嚓一声,门虽没倒,门闩断了。

孔慈被异响吓了一跳,赶忙抬头说道:“父王不是你想的那样~~~”

孟轲抬脚就进了门,眼一扫就明白了,乐道:“哈哈,人赃并获啊。俗话说,捉贼捉脏,捉奸捉双。殿下这里,有脏,又成双。不知道大王会怎么罚你。”还假装转身要走。

孔慈知道,襄王虽是个宽和的人,是个慈父,但见到这种场面难免会发火,一发火自己就要倒霉了,还少不得连累身边的宫人。

孔慈赶忙开口求饶:“唉,别别,算我怕了你了。这样好不好,你看我宫中有什么喜欢的只管拿,就当封口了。”

孟轲装模作样的摸摸这个瞅瞅那个,摸着摸着就摸到了那个宫女身边,指指,道:“就这个,打包。”

孔瑜忍不住了,走进门来,笑着开口道:“太子殿下,微臣有礼了。”

“呦,九叔也在呐。这里实在不像样,我收拾收拾。”说着太子把桌上的画,卷吧卷吧就塞给了孟轲,道:“大活人可不能给你,这个给你留个念想吧。”

孟轲打开一看,一撇嘴道:“一般般吧,没有神韵。”

“要不你来张。”太子又展开一张白绢,递了支笔过来。

孟轲毫不谦让,一指那个宫女道:“侧过身来,把扇子拿高点,眼神往上飘点,头别歪。”

说完,唰唰,几笔就画好了身姿,香肩半露,几笔又画好了脸盘,窈窕淑女已勾勒在绢上。

“看着,下面可是细节。”孟轲运笔如飞。

几笔就把头发高高盘起,发丝可见,小心地一笔笔在衣服添上褶皱,又添上衣带,更显身姿窈窕,在脸盘上画上,妲己。

太子道:“不用了吧,这样挺好的。”

“孔瑜添上妲己两个字,就不算春宫了。被发现了也没什么。”

孔瑜还不满足,又添上两句,“赫赫殷商,妲己灭之。”

“够了,够了。”太子赶紧抢下,好好收好。

孔瑜推推孟轲,孟轲想起了今天还有正事要做,正色道:“今天可有正事找你。”

“正事?九叔有正事我信,你?我都认识你子舆几年了,从没在你嘴中听过正事二字。”太子撇撇嘴,心里实打实的不信。

“真有正事。我还有孔瑜想要去边关任职。”

孔瑜惊讶道:“还有我什么事,你要去就去别拉我一起去。”

孟轲道:“我一出了镐京,你又要回家,被你家那个恶婆娘欺负了,到时候又喝得跟滩烂泥似的,可没人再救你。”

太子知道孔瑜的事,可这是人家的家事,连鲁王都只能私下表示同情而不能插手,自己连宫门都出不了,更是爱莫能助了。

太子道:“九叔出去散散心也好,指不定就找了个更好的回来。”

孔瑜喃喃道:“我可是有官职的,怎么能随便出走。”

孟轲道:“得了吧,你学了这么多年兵法,却跑去查田赋,查水利,冤不冤啊,还是跟我到边关去,你做儒将指挥,我做先锋冲阵。杀他个天翻地覆慨而慷。”

孔瑜想想也是,待在镐京中实在无聊,而且厌烦,边关虽苦,却胜在自由自在,于是答应下来。

太子哀叹一声:“你们都走了,还有谁会来东宫看我啊,还不如作王孙那会儿,王爷爷好歹还带我去骊山消暑,我能乘机溜达溜达。现在父王即位几年都没去了,就算去也不会再带上我,镐京中的老夫子也会牢牢的看着我。”

孟轲表示默哀,这种日子他是过不了的。

太子哀叹了一阵就让他们稍待,独自一人很讲义气地去求见襄王了。

过了一会就有宦官来传见,孟轲孔瑜跟着就来到了御书房。

襄王就坐在山高的竹简中,襄王勤俭爱民,普通文书都用竹简,不用绢书,想想刚才还用白绢画那啥,孟轲就特有罪恶感,当然是罪恶的快感。

襄王比上次见又瘦了点,不过精神健旺。

襄王道:“九弟和宣武子想去边关?”

孔瑜答道:“既然无人肯去,臣弟自然应该为大王分忧。”

襄王叹了口气:“我朝立国百年,文修武偃,物阜民安,到如今朝中可堪大用的武将已不多啦,多是些尸位素餐的东西。太平时节到不打紧,只是如今匈奴一日凶恶过一日,万一两朝大战,边关的大将有所损伤,连候补的人选都没有。今日都督府的事寡人已经知晓了,实在是丢丑。寡人也知道你们是好心,可这不是多一两员大将就可以弥补的。你们的忠心寡人已知,你们且先回去吧。”

孟轲见这事要糟,灵机一动拜倒在地道:“万岁,我孟轲食朝廷俸禄,受百姓供养,养尊处优,饱食终日。但如今已是成人,可耍千斤石鼎,开十石强弓,打遍禁军无敌手,就给微臣一个施展所长的机会吧。”

孔瑜也拜倒在地道:“求万岁成全。”

太子也帮腔道:“难得九叔和宣武子一片热血丹心,就成全了他们吧。”

襄王感动,眼中酸涩,答应道:“好吧,你们都快起来。寡人答应你们了。”

襄王又命人宣上大夫廉颇和禁军大都督孔宇进宫觐见。

襄王对两位老臣十分倚重,有兵事都要垂问,这次也不例外。

廉颇对两个弟子很有信心,听了事情就说道:“孟轲有大将之才,领精兵万人可以破敌五万人。孔瑜有帅才,领兵十万可以挡敌二十万。”

孔宇也点头赞同,说道:“孟轲善战,孔瑜善谋。孟轲善战但冒失,孔瑜善谋但忧柔,两人正好相辅相成。”

襄王问道:“两人虽有大才但第一次附边关,应该安排什么职位给两人才合适?”

廉颇道:“首次出征,副将太高,校尉太低,偏将俾将为宜。”

襄王不舍道:“偏将俾将会不会太低了,俾将还要冲阵,生死难料。”

孔宇道:“万岁放心,孟轲素来好勇斗狠,就算给他大将军作,他还是要冲在前面的。更何况这等猛将,怕是阎王看见也要怕。”

廉颇道:“百炼出精钢,两人不经血火,是成不了国之柱石的。微臣已老,再过一次年,就六十了,孔兄也五十好几了,勉强可以为万岁再撑十年。可十年后呐。如今朝中可以代替我们的,寥寥啊。”

孔宇也道:“禁军大都督之位历来都是由孔氏子弟继任,可我看那些后辈宽袍大袖,能上得马的都没几个,难得宗室里有一员帅才,乘着年轻还要多多磨砺,以后一定比我这个尸位素餐的老家伙更称职。”

襄王打定主意,开金口道:“九弟就去西北大营任一员偏将,宣武子就随他的愿,任一员俾将。不过两人身份高贵不可有闪失,寡人再给九弟下一道密旨,如果两人遇到危难,可调动西北大营倾力相救。”

孟轲接到了鲁王的旨意,兴冲冲地回到家里收拾东西,阿枝一听孟轲突然要远赴边关,当即就哭了。

“怎么就要走了呢?”阿枝好不容易暂时停止了哭泣,含着泪花对孟轲说道。

“这也是才知道要抽调禁军去西北大营。”孟轲有些尴尬,当时一着急就把家中的女人给忘了,这个哄哄就过去了,回头还有年轻的老娘不能不去道别。

阿枝呜咽道:“不能不去吗?”

孟轲僵硬地恐吓道:“是我向襄王求来的,旨意都下了,再反悔,非杀头不可。”

阿枝的不满轻易地被吓了回去,开始忙碌地给孟轲收拾行囊,孟轲坐着看着阿枝忙碌而优美的身段,很快沉醉其中,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这,这,都是我的行装。”孟轲张着大嘴指着一座小山道。

阿枝鼓着腮帮子,理直气壮地指着每一件大大小小的家什说着它们重要的作用,“这个玉枕,少爷从小用到大的,夏天冰冰的最舒服的,您午睡最喜欢了。这些个都是常服,家法上规定的一年供给二十套,六件冬装,六件夏装,八件春秋装,我怕少爷不会换洗,就把去年完好的衣服都改大了给您带上,不多也就三十六套。要再给我两晚,前几年的都可以改大,过一段时间托人给您捎去。这些是内衣裤,一天一套,可以用两月,过一月我再给您送新的。”

孟轲从没想过自己这么难伺候,于是默然收下,用大车拉着到孔瑜府邸,恰逢孔瑜家里母老虎在大发雌威,对着迎出门外的嫪毐道给我好好保管在库房里,便和甩门而出的孔瑜一起匆匆离开了。

孔瑜摇头苦笑无语。

孟轲又忐忑地去吴国公府拜见孟母,出乎孟轲意料之外,孟母没有表示难过,也没有责备,只是理解地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当为国尽忠建功立业,还取出一千两小金珠给孟轲。

孟母道:“仓促间母亲也不能为你作些什么,这都是你名下产业得来的利钱。你拿去也好赏人。”

孟轲作为吴国世子,在爷爷过世时得到了本应归到便宜父亲名下的田地山林,后来又得到了病死小叔的赠送,每年能有五千万钱的巨额进帐,只是平时孟母管制颇严,孟轲又大手大脚的,所以身边根本没有余钱,此去正急需这笔金子派用场。

孟轲磕头拜谢慈母。

两日后孟轲孔瑜便带着大军上路了。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