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2、侄子带来的刺激(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西线高歌猛进、风卷残云的时候,东线也没有消停。除了朱家军的一些小攻势外,他们主要还是处于相对防守的地位,如今还不是他们四面出击的时候。

至正二十四年九月,方国珍的侄子方明善进攻平阳,结果被参军胡深遣兵击败。为什么小方竟敢于主动地去摸老虎的屁股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盘踞于温州之平阳地区的土豪周宗道经常被小方欺负,最后他归降了朱元璋;这小方有点气不过,凭什么便宜都让你姓朱的占,于是他便找上门去跟周宗道算帐,周宗道只得向胡深告急。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胡深是一员文武兼备的儒将,文化素质远较诸将为高,就跟“湘军之父”罗泽南等人似的。胡深在接到周宗道的告急后,亲率援军前往应敌,他们一路攻下了瑞安,兵锋直指温州。小方这一回可怕了,知道自己捅了大篓子,只得赶紧去同老叔商量,最后还是拿出了些钱粮孝敬朱家军,朱老大这才暂时放了他们一马。

张士诚这边也没有闲着,他晓得马上就该轮到自己了,所以趁着朱家军主力西去的时候就再试试吧。他派张士信再攻长兴,耿炳文再破敌;张士信又大怒,增兵围长兴,耿炳文再向应天告急。最后,在平章汤和的增援下,张士信再次大败而归。

至正二十五年二月,见于上次的诸全之败,调集大军号称二十万,由李伯?与叛将谢再兴率领进攻诸全之新城。张家军部阵延亘十余里,造庐室,建仓库,准备不拿下新城绝不回还。他们又分兵数万据城北十里,以遏援兵。

新城守将胡德济坚壁拒守,又派人向坐镇严州的行省右丞朱文忠告急,胡德济在信中说“敌兵甚众,非大发兵不能济”;朱文忠当即先行派出了一路援军。没想到张士诚又派出一路偏师威胁严州,朱文忠派出一支水师前往应战,但朱家军却初战不利。文忠意气自若,他一方面命部将防备严州一带并向处州告急,一面竟悄悄地亲率主力人马奔向新城。

胡德济当时还不知道朱文忠的意图,他只是请求文忠再派兵增援自己,文忠回道:“昔谢玄以兵八千破符坚百万众,兵在精不在众也!”最后,由于出敌不意和文忠的出色指挥,加上胡深自处州的增援部队,朱家军再次大败李伯?,由此成功地化解了东线的这次危机。

五月,平章常遇春取湖广襄阳诸郡。

先前,朱老大常跟徐达等人谈论襄阳一带的形势问题,想当年南宋末年长达六年的艰苦卓绝的“襄阳保卫战”就是在此地上演的;为什么这场争夺战如此激烈呢?就是因为它是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屏蔽。为此,朱老大道:“安陆、襄阳跨连荆、蜀,乃南北之喉襟,英雄所必争之地!如果我们今日不占领此地,必成将来的祸患。况且如今沔阳一带才刚刚归附,那里多陈氏旧卒,此地与襄阳接壤,易于被人煽动。就比如树木,安陆、襄阳为枝,沔阳为干,干若有损,枝叶亦何有焉?”

所以,朱老大的意图是增兵守备沔阳,而出师取安陆、襄阳,且机不可失。于是,常同志奉命前往取安陆及襄阳,临行前朱老大又交代道:“两地的重要性咱之前已经说过了,此地为坚城又互相援应,难以猝攻;如果同他们长期相持,又挫了三军的锐气。不如我们相机招徕,以辑安其民,先把人心争取过来!”

不过这一次,谨慎的朱老大有点把困难估计的过高了。当朱家军兵临安陆城下时,其守将任亮出战常同志,结果反被生擒,安陆随即被攻克。当常同志又带兵杀至襄阳时,敌守将畏惧其威名,竟弃城而逃,“遇春追击之,俘其众五千,获马一千八百余匹,粮八百石”。

安陆、襄阳一带当时还是元朝的地盘,这里地接陕西、河南,形势复杂。为此,就在常遇春率军经略安陆、襄阳时,朱老大又命邓愈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领一支大军跟在常同志后面,以巩固胜利果实。当时王保保正有一支军队集结在汝宁,朱老大料定他们可能会乘虚而入(此前他已向王通好,但效果不佳),所以他指示邓愈:王保保的行为就像拦河筑坝一样,我们最害怕的就是水会渗漏过来;你此次前往湖广,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抚军安民、收取人心,如此则不难收事半功倍之效。

七月时,见于邓愈的良好表现,朱老大于是勉励他道:“古之良将以仁义为先,勇略次之,汝能自勉,则边境可宁,而予无外顾之忧矣!”

至此,整个西线已经基本稳固下来,朱元璋可以放开手脚对付东线的敌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