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天龙》五 得遇高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行文方便,以后用第三人称)

话说庞莫云从澜沧江畔行出,沿山间小路,九转十八弯,盘旋而上。在无量剑派和山谷练功之时,庞莫云心中一心向武倒不觉的什么,刚出山谷之时还想着这就去江湖中闯荡一番,好不虚度了这重生!但这一路行来,却是越走越是想家,自来到这个世上,他已是把司马家当成了自已的根,想起父母,总有些过意不去,因为有着前世的记忆,从心里边父母的位置还不如司马光来的亲切,可是这几年不见,此时却有些真心想念了,归心似箭之感仿佛回到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只想早一点寻至官道,而先回家看看父母,然后再纵马江湖。不觉间行走之时,用上了凌波微步,说起这凌波微步,他在无量玉洞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倒有大部分时间是来练它的,一是他自身内力多来于此功法,还有一点和段誉一样,保命的绝招是一定要练的纯熟无比的。此思亲之时无意之间每踏一步都暗和步法,举手投足也慢慢从有形至无形精气慢慢内敛,却不知此时已暗和道家的有意无意之间那种心境,空而不空,思而不思,来不可逢,往不可追。就算是当年创下这步法之人使出此绝学想来也不过如此吧,若不是衣衫破败,当真是洒脱到了极至。

山路崎岖,庞莫云思家心切,正急行间,突然下起雨来,庞莫云此时内功有成,大雨落下只当淋浴,心想一会雨停,运功烘干衣服就是了,却听得一人不急不徐的说道“子瞻兄,观此绝壁奇景,被雨所误,岂不憾事,”声音不高,远远传来却字字清晰,再听到一爽朗笑声,“哈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何称憾事,哈哈哈哈”前边那人,不知是谁,可是后边这个,他却是再也熟悉不过,不正是戏称自己是天下第一小神童的苏轼苏大哥,还有谁来。苏轼与司马光是忘年之交,时常去司马家做客,对庞莫云年少时的表现极为推崇,戏称之为文曲转世,刚想上前相见,想起自已形貌以变,不若和苏大哥开个玩笑吧,于是轻身循声过去,走到一个深潭边,见潭下临万仞绝壁,崖下数百丈处波涛汹涌,一条碧绿大江滚滚而过,却正是那澜沧江,潭水洋洋洒洒,形成一小型飞瀑,流入江内,果然是人间奇景,而两个俊朗书生模样的人于涯另一边立在雨中,其中一人正是苏轼,另一人长的眉宇轩昂,气度不凡,只是言辞之间,眼神多变,再一细看,唇薄齿白,虽是俊朗,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好的感觉。庞莫云心中一动,不知此人是谁?刚要出声招呼,就听那书生道,“小兄弟好雅兴,不如一起赏玩这人间美景可好?”庞莫云走上前,先望向苏轼,才对那书生一抱拳“呵呵,二位好文采,好豪情,小弟一时兴起,如此冒昧了”苏轼只觉眼前之人有些眼熟,却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是谁,只对庞莫云一笑,算是打过招呼,于是三人高谈阔论了起来。

从古到今,从诗词到时政,无所不谈,不多时,雨已停了。那书生虽不比苏轼豪爽奔放,却也见解独到,而他二人见庞莫云更是字字机珠,言论新鲜,直有相见恨晚之意,苏轼更是与之相投,直说“所见之人,唯有司马先生之侄庞莫云之论可与贤弟相提,莫云虽幼却事事别有见识,只是近年来音信全无,要不然当为引见,你二人必为知已!”听到此处,庞莫云再也不好掩饰,起身见礼,言明真相,只是说及身体面貌,只说有所奇遇,并未言明,当下苏轼惊奇不已,对着庞莫云端祥了半天,直待其说及家中之事后,才信莫云所言,不由叹服世间无奇不有。当下把那书生与庞莫云重新引见,庞莫云隐瞒半天,脸色有些挂不住,当下起身长揖,以做掩饰道,“相识半天,不知这位兄长做何称呼?”

那书生望了苏轼一眼后只淡淡一笑,“原来你便是庞莫云了,在下早有耳闻,哈哈,早有耳闻”又看了看苏轼,才接着道“小兄姓高,名人,字逑。”

庞莫云一呆,心道:原来是他,高逑高衙内,只是怎么他原名却叫高人,随既忍俊不禁,呵呵,竟然叫高人。

三人边谈边笑,此时却谈时政大于其他了,“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弟以为然否?”高逑遇上庞莫去这样的知音,此时心中所有见略都一一道来,“啊,当真是高论!”庞莫云心想,怪不得会有水浒招安之举,此时的高逑政见就已表露,原来看水浒传时,总是疑惑,为什么梁山宋江起义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而朝廷却如此迁就于草寇而给与招安,原来在于此。当下三人越谈越欢,庞莫云说了思家之念,苏轼高逑二人也正想去洛阳,于是三人结伴而行。苏轼自是见多识广,高逑更是万事皆通,庞莫云面对这一个豪爽的苏大学士,一个深藏不露,却是未来徽宗皇帝身边第一权臣高衙内,一路上天南海北,风土人情细细品评,倒也不寂寞。

不几日,便已来到东京地界,正是天子脚下,热闹非凡,路边各色小吃,杂耍卖艺,更有三五成群的青年女子,肩披绣花卷膀,腰束多摺长裙,足着绣花小鞋,越显的妖饶多姿,更是见他三人个个气宇轩昂,仪表堂堂,顿时眉挑目语,苏轼二人倒像斯空见惯,却看得庞莫云心道,怎么宋朝女子这么开放,真是意想不到。

他三人行至一家酒楼,正要进去,只听得后边有人叫道“前边可是苏大学士?”

三人停步回头望去,只见两玄衣青年,“啊,果然是苏大学士,庞一庞二见过苏大学士,听康少爷说苏大学士远去大理,却不想已经回中原,只是不知此去有没有我们家少爷的音信?”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