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史》第二十二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也就是民间说的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各家各户都忙着恭送灶王,希望他可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这一天就算是进了年关了,所以人们也把腊月二十三看成是“过小年”。一大早的刘灼和张世杰就跑商议事情。刘灼道:“三弟,军中的存银可不多了,还有三十几万两,应该早做打算。”对于只出不进的财务状况,赵东一直就感到深深的不安。现在的厢军都是靠自筹粮饷,一些厢军为了生存不得不搜刮地方,客观上加重了百姓的税赋,造成了更多的破产农民,更加恶化了地方的治安环境。以后很长时间赵东的队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不得不窝在扬州,为了长远的打算,赵东始终没有动在地方上筹集粮饷的念头。作为现代人,赵东深知要想弄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蒙古人那里抢夺战利品,二是发展工商业。首先,赵东现在还是尽量避免和蒙古人作战,所以想要从蒙古人那里抢夺就有些不现实了。主要是因为军队还处于刚刚建立的阶段,无论战术还是单兵素质都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犀利的火器,而火器的装备和使用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赵东也深知军队克敌制胜最重要的应该是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武器。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赵东始终没有言明,那就是和蒙古开战无论胜负都是不利的。若是败了,自不必说。倘若每战必胜,一定会引起朝廷的注意,说不定就会把这支部队改编成禁军,到那时可就要完全听从朝廷的调遣了。那就只剩下发展工商这一条路了。可是经年战乱,民间的购买力已经所剩无几,只有在那些高官和皇室的身上打主意。发展海外贸易暂时还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赵东手里一条船也没有,建造船只可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只有从陆路上开展大规模的国际间贸易了。现在宋朝已经完全被蒙古包围,所以任何国际贸易活动都要通过蒙古。张世杰问道:“若是组织商队,蒙古人这一关就不好过。”赵东呵呵一笑说道:“我就是想和蒙古人做生意,二位哥哥以为如何?”刘灼和张世杰二人心里瞬间都冒出“通敌”这两个字来,但是很快就否定了这想法。张世杰道:“怎么能和蒙古人做买卖,三弟不是开玩笑吧。”刘灼比较老成的道:“二弟莫急,我看三弟定是有些想法,且先听他说说。”赵东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若说最有利可图的自然是盐茶铁这三项,可这些一直是朝廷专营,要想插手怕是很难。我朝的丝绸瓷器名动天下,我想挑些精美的贩到北方。再寻些奢侈的消费物品一道运过去,不仅可以助长蒙古人奢靡腐化之风,还可以获利不少,这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不为。”张世杰刘灼二人沉思良久才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欣然同意。只是由何人办理这些事宜,又如何办理这些细节还有待解决。不过这些细枝末节也急不得,慢慢的寻找个合适的人选才是。这一阵子应征入伍的人多的很,大多是些负债破产者,也夹杂着不少的乞丐。这些人身体条件极差,虽然招待一再叮嘱严格把关,还是征收了近千人,最多的一天就有一百七十多人入伍。早上列队的时候,这些人打着饱嗝歪歪斜斜的站着,想是饿的狠了,到了营中就不要命的吃。赵东看着这近千人的“饿死鬼”队伍,不由得苦笑。这样的队伍到了战场上除了摇旗呐喊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张世杰尴尬的说:“要不然先把这些人安排去做些杂役,把原来的那些勤杂挑些强健的补充过来。”赵东心中一动,说道:“不必这么麻烦了,先让这些人在新兵营里呆上一个月,我会安排他们的。”火炮已经开始铸造了,炮兵马上就要开始组建。炮兵在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和工兵的协调,无论是阵地战还是以后的攻坚战都少不了工兵,也是时候组建工兵营了。赵东准备把这些人的体能提高上来以后组建工兵。申时去铁厂看高粱的火炮铸造情况。虽然外边是天寒地冻,可铸造坊里却是热浪袭人,一派热闹景象。高粱正赤着膊和和几个工匠商量什么事情,身边散落的堆放着各种铸造好的配件儿。赵东和几个人一起琢磨着火炮各个部件的数据,在这方面,赵东远不如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直到戌时才回到营中,吹着了火媒,点燃了烛火。猛然看到桌旁坐着个人,骇的赵东毛骨悚然险些把蜡烛丢掉。本能的问道:“是谁?”那人站起身道:“可是赵将军?”赵东稍稍定住心神道:“正是赵某,你是谁?怎么进来的?”军营中防卫森严,这人竟然悄无声息的摸了进来,这可真是匪夷所思。那人抱拳道:“将军不必惊慌,在下明教执掌石天肃。”原来是明教教主到了,赵东的手这才放开了配刀,把蜡烛放到桌上。“我那哨卫教主没有为难他们吧。”“将军放心,我到这里还不至于惊动哨卫兄弟。”赵东暗暗心惊,这家伙好高明的手段,连哨卫也不惊动就摸到了这里。面上不动声色的说道:“教主好手段,赵某佩服。此次教主前来想必不是闲游吧。”石天肃道:“我来此一来是先谢谢将军对我教中兄弟的眷顾之谊,二来听说将军对我教很有些意思,特来会会将军。”赵东哈哈一笑,“都不要绕弯子了,还是直说的好。赵某约教主前来是要商量些事的,想那杜七前辈已然对教主说了,不知教主意下如何?”石天肃爽朗的大笑说道:“我自然是有意了,若是无意我也就不来了。只是不知将军想要和明教如何合作?”二人秉烛而谈,石天肃也不隐瞒,很快赵东就知道了明教的底细。这时的明教已经有了两万余教众,多是些村民愚妇。真正有些能力的铁杆教徒不过三几百人,而且这些人也分散在江南和山东这两大区域,很难形成战斗力。现在多是做些破坏和暗杀的事情,每次行事都要折损不少的人手。二人商定,由赵东出面训练一批明教的忠诚死士,派往各地蛰伏,一有需要随时可以动作。这些死士也听从赵东的号令,执行刺探情报和其他特种任务。赵东言道:“我与教主是一样的心思,都盼着天下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衣食富足。可蒙古人凶残暴虐,只有我们齐心合力先把蒙古驱除出中原,百姓才有好日子过。”石天肃道:“赵宋小朝廷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主昏臣暗,这几年害的天下苍生连个喘息的机会也没有。我劝将军还是和我们一并反了吧。”赵东笑着说:“这大宋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再加上蒙古兵威极盛,怕是再也撑不了几年了。”“只要把鞑子赶走,我明教就奉将军为天下之主。”石天肃两眼闪现着光彩。*其实明教的来历还有一说,那就是抗金的红袄军的余部,不过这个说法大家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这里所说的明教和金庸的明教基本一致,是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而已。其实小说所言,大多不必当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