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吃一百个豆子不嫌腥》第九节 坐吃山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去将这碗稀饭给你姥爷送去,你去不去?”李玉秀端起刚刚做好的二米稀饭,想给自己的父亲送去,问儿子去不去。

“不去,我不喜欢姥姥,要是看看姥爷还可以,姥姥在的话我就不爱去了!”刘杰琏闪着眼睛歪着头对妈妈说。

“你这孩子,还挺计较的呢!今天你姥姥又给你舅舅不知到哪里相亲去了,把你姥爷撇在家,要不我怎么给你姥爷送饭呢?倒也是,你舅舅年纪小不懂事,你姥姥也不懂?什么时候去相亲!走吧,一块去,省得妨碍你姐姐干活和破坏你***清净!”李玉秀内心里满是不高兴,嘴上也在埋怨孩子的姥姥。

刘杰琏的姥爷家离的非常近,中间只隔着邻居赵福家。三步两步就到了。“扑通”刘杰琏脚一落姥爷家的里屋地就会说这句,因为姥爷家的地不平,特别是住的里屋,中间是个坑,不知道的人一落脚就会扑通一下打个趔趄,刘杰琏在这里摔了好几回,后来记住了,一进屋就说“扑通”,防备自己再次进入“陷阱”。

姥爷平躺在炕的里头,胸脯不住的起伏着,好像呼吸很是困难,听妈妈讲,姥爷是哮喘病,呼吸气力不够用,家里边没钱,只能自己养着,原来姥爷的木匠手艺也全部放下了。

李玉秀将父亲扶起,将刚刚端来的稀饭放在老爷子的面前:“爸,趁热吃点吧,昨天杰琏他爸单位分了一点大米(1),我给你和杰琏他奶奶和你做了一点二米粥。”

姥爷哆嗦的手拿起筷子,眼睛望了望杰琏,又看了一下李玉秀,指着刘杰琏说“让孩子也吃点吧,我吃不了这么多!”

李玉秀将碗放在父亲手里:“爸不用了,杰琏已经吃了,你自己吃吧,我收拾一下这屋,太乱套了,和多少年没有人住一样,叫人进来连个下脚地方都没有。”

姥爷点点头,招呼自己的外孙“地下冷,上坑坐吧!”

“姥爷你快吃吧,不用管我!”刘杰琏还是在地上站着,看着妈妈干活。

不一会,姥爷吃完了,拿个枕头靠在身后,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心中也在不住的核计,思绪好像又回到从前。

刘杰琏现在的姥姥是姥爷的晚老伴,在李玉秀和刘忠心结婚的第二年,刘杰琏的亲姥姥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姥爷和自己的二女儿李玉勤一起生活了两年,在李玉勤出嫁后,姥爷一个人生活,后来邻居撮合,姥爷又娶了外地的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也就是现在的姥姥和舅舅。姥爷是本村有名的木匠,手艺相当不错,几乎村里各家的柜啊、门窗啊、风箱啊都是出自姥爷手里。靠着这手艺,姥爷家生活也是非常不错,一年吃粮不用发愁,还有富余,并且有时用手工钱换一些细粮还可以经常改善一下生活,在不产细粮的三省村,这也算是比较高档的生活了。为此村里有名的散头(2)吴咨仪还编了一段顺口溜:“李木匠,手艺高,一年吃饭不用跑,动动手指全来了!”现在的姥姥也就是看中姥爷家庭比较可以才嫁到这里。谁知道,时过境迁,十几年下来,姥爷家被姥姥糟蹋成了这个样子。现在的这个姥姥皮肤有些发黑,因此后来人们都叫她为黑姥姥,时间长了,姥姥也就不以为意。

其实一开始姥姥来了,还能下地做一点活,也能管管自己的儿子,时间长了,加上姥爷对姥姥挺关心和爱护的,就把各种活揽到自己肩上来干,再说,因为家庭收入主要靠姥爷的手艺,渐渐的,就姥姥变的越来越懒,也越来越轻闲,一闲下来,经常这家谈谈、那家唠唠,成了到处游走的没事婆。这样的日子前几年生活还能维持,后来姥爷身体不好,出去干活力不从心,就只能在家休息,这样坐吃山空,再大的家业也就吃没了。要命的是现在的黑姥姥变得奇懒无比,家里边也不收拾,对姥爷也失去了热情,随着自己儿子的长大,光想着给自己儿子找对象、相亲,对躺在床上的姥爷有一问、没一问的爱管不管的。

经过一个中午,妈妈终于将整个房子收拾一新,将早已经失去颜色的锅底露出本来面目,妈妈也累的有些微微汗意,光灶堂里的炉灰就倒出去三措子(3)。不知道李玉秀还从哪里端来的两措子土把有大坑的地也给填平了,没办法,给孩子的姥姥说过多少次,都不收拾。

“爸,我走了,晚上孩子他姥姥不回来我再给你送饭来,顺便把炕给你烧一下!”妈妈跟姥爷一下,带着刘杰琏回家了,路上还在不住的自言自语:“哪有这样过日子的,真要命!”

姥爷看着女儿和外孙消失的身影轻轻说了一句:

这日子完了!

注释:

(1)分一点大米:李玉秀说这话时是1982年,当时还实行粮食统筹分配,使用粮票,个人购买粮食非常困难,在那个时代生活的朋友应该知道类似事情。

(2)散头:农村扭秧歌或者踩高跷时的司仪、主持人,主要说明秧歌或高跷到某地的目的,对拜访的人家发出祝福。

(3)措子:农村都睡土炕,烧柴禾,烧庄稼的秸秆,措子是农村用来盛放东西用的工具。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