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唐·复兴》十五章:天下谁人不识君(中)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皇上的御笔亲题书名,也就等于有了皇上的直接支持,李复这才安排将各书全部印制上市。

《算学》一书中增加了珠算等内容,而《物理》与《化学》二书合并,毕竟《化学》一书的内容并不多,改名为《格物》;《论史通》一书底稿得到了刘贶的大力赞扬,并亲自为其写了序;《逻辑科学》亦改名为《条理学》,与《生物》、《天文》二书一并开始上市。

天子题名,翰林著书,有了这般名声,这次新书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越以往。不论是官宦学士,还是市井商人,都为之追捧相购,甚至于有不识字的人买来请别人念给自己听的传闻。由于印坊第一次使用了彩色套印的技术,金黄的封面,朱红色的御笔题名,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就连皇上见到新版的书样,也不禁为之赞叹,反过来再次促进了新书的销售。

新书的出版上市引起的轩然大波,也比之前大得多,若说以前的《算学》、《几何》等书是纯学术的,人们能够理解的话,这次的《生物》和《天文》就过于超前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新奇说法令众人惊异不已,自然有老学究说这是胡言乱语,是对先圣之言的侮辱,但更多的人,却从中找出了与现实能够对照的蛛丝马迹,并趋向于接受新的说法,在他们再读了《论史通》后,则开始对那些老学究的言语进行反击。不过平心而论,有了皇上的支持,反对的声音小了许多,也许这和李复新的地位有关。

相对来说,《条理学》所引起的风波较小,但却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出来这本书无以伦比的高度,和将来所将要起到的庞大作用。而引起最快速最广泛的变化,则是珠算的全面普及,郑绍专门调集组织了大批木匠,夜以继日的制作算盘进行销售,但总是供不应求,毕竟需要这样快速计算工具的人实在太多。

李复的名字比以往任何时候被人提起的次数都更多得多,只不过这次后面还加了一个学士的头衔,为和数年前无人不知的李太白李学士相区分,人们自然而然的给了李复一个“小李学士”的称呼,这个称呼是如此的亲切,以至于众多购得便宜农具和肥皂的老百姓,天天在嘴边念叨着他的好处。

名声四起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每天都有上门提亲的人。也是,李复已年届三十,还是孤身一人,文才这般出众,如今已是翰林,天子面前的红人,日后前程更是似锦,又有这么多生意,财产自是不菲,摆明了就是一个难得的钻石王老五,怎不让诸多家中有女待嫁之人动心。

李复对此头痛不已,一律请张彖出面应付,自己却带了少华上街透气。

京城的大街极为宽广,两旁种植齐整的树木新发的枝叶浓绿,看上去令人精神爽朗。街上虽是人来人往,却绝不拥挤,这得益于大街的宽度,走在这样的大路上,不由有种畅快自豪之感,李复忽然明白大唐为何能够如此的开放,这和平日众人如此的心态不无关系。

随意走入一坊间,浏览着街边的店铺,正看的有趣,忽听身后有人笑道:“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小李学士吗?”此人话虽是褒义,但语气古怪,重音又放在一“大”一“小”上,让人听来极具讥讽之意。

少华闻言面色一变,他还从未听到有人敢于如此羞辱阿郎的,忍不住就要反唇相讥,却听李复毫不生气的笑道:“原来是梅儿姑娘,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少华见李复不但不恼,还这般有礼,再看是李复认得的人,又是一个女子,只好闭口。

说话的正是梅儿,虽然这么久没有见过李复,但他的消息却从来没有断过,父亲的夸赞,兄长的敬佩,都让她能够及时了解到李复的最新情况,出了什么书,被皇上召见,被授予翰林学士,她都清清楚楚。此时在街上遇到李复,又想起当初未能让他出丑的事情,心中不忿,忍不住就出言不逊,却不料李复似乎不恼,还如此彬彬有礼,不禁也一下子没了怒气,只好道:“休要叫我名字。我好不好,与你有何相干。”说完发现自己又有语病,好好的,干嘛非要和他相干呢,脸上又是略微一红。

李复笑道:“好,不叫姑娘芳名便是。姑娘可是孤身一人,怎无相随之人?”

梅儿没好气道:“我只是一个平常小女子,怎比得你高高在上的翰林,出门上街还要随从的。”

李复看一眼少华,解释道:“这是我的书僮,不是什么随从。”

“那还不是一样?”梅儿看他老实的模样又忍不住想笑。

李复有些没脾气,不过还是说道:“街上人多纷杂,不若我陪姑娘走走吧。”

梅儿本欲拒绝,但忽然又开不了口,竟默许了,李复见状很是高兴,便陪着她随意转着街边的店铺,少华在后面跟随。

进了一家丝绸店,看着颜色艳丽的各色绸布,梅儿大感兴趣,上前细看,那店家也忙上前招呼:“姑娘请随意看,这都是上好的绸布,是当今翰林小李学士的丝绸坊织就的,绝对比别的绸布质地好的多,颜色又染的好……”

还未说完,却听梅儿哼了一声,道:“他家的东西就这么好吗?”却是扭头便走,那店家傻在当地,不知自己说错什么,让这位客人如此气愤。

李复苦笑不已,这些做生意的,还偏喜欢用别人的名号来拉拢客人,若是旁人或许还起效,但遇上了梅儿,那实在是自讨苦吃,便随着梅儿转身,却又心中一动,给少华使个眼色,少华会意,又进了那家铺子。

又走上几家,却来到一个乐器店,里间放的琴、鼓、琵琶、笛子等各色乐器,真是琳琅满目。梅儿起了兴趣,不时试着几把古琴,李复见她脸上终于有了喜色,便笑道:“姑娘若是喜欢,我便买了送给姑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