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火帝国》第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恩来,陪我出去走走怎么样?”*邀请准备离开的周恩来道。看起来,帝国首相阁下今天的心情很不错,整个人也没有了前些天那种严峻紧张的感觉,周恩来能明白,这全都是因为两小时前刚刚结束的第二次珊瑚海海战明军获得了重大胜利的缘故。

海战爆发的时候,*正在首相府主持内阁会议。可是当海战爆发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坐在他右首的周恩来明显地感觉到,帝国首相大人的心思已经漂洋过海,去了那炎热的珊瑚海……后面的会议,是由周恩来以副首相的身份代替*主持的——好在这次会议的议题和决议事先*和周恩来两人私下里已经会商过了,倒没有什么大碍。

关注珊瑚海那边海战的*借口身体有些不适,让周恩来代替自己继续主持会议,而他本人则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通过每半小时一个电话与上海海军大本营联系来了解海战的即时情况。海战胜利的消息经由刘步蟾上将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时,*长长吐了口气,整个人顿时松弛了下来。前日子来自国内各方面的压力都快让他喘不过气来了,他的确是急需一场大胜仗来缓和内部压力。现在,这场刚刚结束的海战的结果,正是*期盼的。

这场海战的胜利不仅会让国内各种压力至少消失上一段时间,对整个大明帝国的国家利益都非常大的好处。如果能乘这次大捷的东风,在短时间内再打上一次胜仗,那不仅国内的民心士气会大大振奋,自己的地位也能完全巩固。从纯军事角度上来讲,如果将南云舰队消灭,那日本海军的远洋战力就去了一大半,未来对日作战也就少了许多阻碍。毫不夸张地说,消灭了南云舰队,西太平洋地区地制海权就牢牢掌握在大明帝国手中,本土防务就增加了不少保障,这不论是对于提高战争生产能力还是保持国民士气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还没等*回过味来,已经被管制的宣传部门打电话过来询问是否要将海战胜利的消息公开。*刚想要说同意,但他立即就回过神来,让宣传部门等一下,宣布胜利的广播稿和报道由他亲自起草,过一会让宣传部门的人来取。有些东西现在还不能公开,所以这些公开的宣传必须斟酌一下,不能泄密,宣传部门中的那些保密审查人员恐怕还不了解这次的消息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之处,让他们来把关有些不太令人放心。*想了想,给海军保密局打了个电话,让他们马上派两个人来一趟。哪些东西是能公布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公布的,必须让那些专业人员把把关。

挥手让那个身材瘦小的宣传部门头头把稿子拿去立即发表,*就有了出门看看的念头——想看看海战胜利的消息公布之后民间对战争、对『政府』的反响。不过,严格遵守警卫条令的警卫人员坚决不同意*的想法,因为前任帝国首相蒋中正就是因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出门去了解民情才被暗杀的。正如*必须要对自己的职务负责,警卫们也需要对自己的职务负责——不惜代价保护*。不得已,*只能等一会,让警卫人员出去筹备出行——这个一会至少需要半天。而半天之后,外面的天『色』肯定是完全黑了,暂且不说这会大大增加警卫工作的难度,即便是完成了警卫准备,*也不会有什么东西好看的——战争年代的夜晚是要实行宵禁的,除了紧急事务,没有平民能在夜间还出现在外面。

赶来汇报会议情况的周恩来就正好被心情大好的*邀请一起出门逛逛。虽然周恩来还有不少事务等着他去处理,但看见帝国首相这几个月来首次有兴趣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也就笑着答应了。但是,两人的好兴致却被*的警卫们打消了——因为无法保证两人的安全,不能外出逛街。不要说国外的敌对势力潜伏在明国内的特工人员们想要杀*,单论国内的极端反对势力就让警卫人员们寝食不安了。*不可能为了这个原因就对这些忠于职守的警卫们发什么脾气,他知道,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好。

既然不能亲自出去掌握民情,那就只能用以前的老办法了: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来了解外面的情况。既然不用陪*出去,周恩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早早告辞回自己办公室了。

办公室内的收音机被打开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的话,差不多现在就要开始特别广播:发布最新的战报——刚刚结束的那场大海战帝国海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同时,宣扬胜利消息的号外应该也会出现在帝国的各个城市大街上。

打开的时候,收音机中正在播送京剧,这京剧*很熟悉,是《杨家将》中的一折《穆桂英挂帅》。*怔怔地听着,本来很熟悉,感觉也很好听的段子现在听起来却特别别扭。全国上下总动员之后,国内的任何宣传都是为了战争服务的,这个《穆桂英挂帅》段子实际上是在鼓动民众:国难当头的时候,连女人都要以上战场为荣。可是,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年代,等到要女人上战场的时候,恐怕国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了。如果在以前,*或许还不会想这么多,但在战局出现转机的时候,自觉已经度过最困难时刻的帝国首相再度听见这个段子的时候感觉却是特别别扭。

幸好,这个段子很快就被中断了,最新的战报广播『插』了进来:“……我英勇机智的帝国海军经过艰苦顽强的战斗,在刚刚结束的海战中全歼了美利坚太平洋海军主力舰队,总共击沉对方航空母舰四艘、战列舰一艘……”

听着听着,*的眉头却皱了起来:虽然大概的意思还是按照自己拟的稿子,但那么多的修饰词却肯定是后来有其他人加上去的。“自己好好的一篇广播稿变成了歌功颂德的文章……”恼怒归恼怒,*却还是决定不去找宣传部门的麻烦,他反而觉得宣传部门的那个小个子头头搞宣传很有一套,原先自己那样写的文稿倒是自己错了:现在很有必要以这样的文章来鼓舞国人的士气。

战报播放完毕之后,收音机里又继续播出刚才中断的那个《穆桂英挂帅》,*突然感觉有些心烦,走过去把收音机关了。办公室内顿时静了下来。因得知海战胜利而变得兴奋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看了看只有他一个人的办公室,突然想起了已经阵亡的长子『毛』岸英和正在澳大利亚前线的次子『毛』岸青,还有带领国内的慰问团前往几内亚慰问前线部队的妻子杨开慧,单身一人的他感觉有些寂寞。战争,让他的家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算上他的弟弟『毛』泽民家,他们『毛』家已经为这场战争付出了三条人命(『毛』泽民生前担任大明陆军第二十七军军长,隶属于徐海东上将的西伯利亚集群,在伊尔库茨克战役中遭到敌机轰炸而阵亡;另外一名阵亡的是『毛』泽民的儿子,他生前在第九十五重型步兵师担任一装甲营营长,隶属于粟裕上将的西北集群,在攻克里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克拉斯诺沃茨克时因所乘坐的坦克碰上了俄罗斯人埋下的重型反坦克地雷而阵亡。『毛』泽民之所以会选择陆军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让人说因为想依靠家族的势力才去海军的,他在海军世家的『毛』家中算是一个异类,也因此与家族其他亲戚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好),虽然还谈不上家破人亡,却也是相差无几了。

承受战争苦难的,并不仅仅是那些普通百姓。

虽然从时节上五月的上海还不能算是夏天,但这个时候的天气也已经是很热了。他走在黄浦江边,衬衣领口因为稍微有些热的天气而敞开着,至于外套,早就脱了下来,由跟在身后的随从拿在手中。天『色』已经近黄昏了,黄浦江中,只有东岸的那几栋高楼孤零零的倒影,往日人来人往繁华的江滨公园内是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人经过,他注意到其中并没有年轻的男子。

今年正是战争最要紧的时候,除了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其他有特别才能的,全国的年轻男子几乎都被征召加入军队了。现在很少有平民打扮的年轻男子出现在外面。二十多年前的内战,大批大明帝国的年轻人死于南北双方的互相残杀,内战结束后又跟协约**队撕杀了一段时间,全国人口锐减是必然的事实。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休整恢复,但直到这次战争爆发之前,全国的人口也不过是上次内战之前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这二十多年,新的一代大多已经成年了,这才让大明帝国有了无比庞大的兵源基数(根据大明帝国民政部门于1938年10月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8岁到25岁的年轻男子人数为9500多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数5亿7千万的六分之一,其中适合服兵役的人数超过了8700万,如果算上26到50岁年龄段适合参军的人口,那明全国能动员超过1亿9千万的军队——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内能有那个财力和物力组建并维持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战结束后的那五年是婴儿出生的高峰年,这批婴儿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正好的适合服兵役的年龄。另外,年轻人口过多也造成了明帝国在三十年代后期的劳动力过剩,加上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被敌对势力控制,笔者认为在当时,战争就成为了明帝国统治阶层唯一的选择),能在不影响国内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军队。如果是想西方国家那样投入战争(即只要是适龄的健康男子就会被征召加入军队),恐怕大明的经济早就崩溃了。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能有幸看到战争的结束。

他看见几辆黑『色』的、涂着海军标志的小轿车从江滨公园旁边的帝国海军大本营中驶出来,然后在岔道口分道扬镳。熟悉海军的他看得出来,那些小轿车不是什么军官出行,因为小轿车上并没有表明乘坐者军衔的标志。

“先生,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夫人还在家等您呢。”身后的随从轻声提醒他道。天黑之后就要实行宵禁了,虽然以他的身份即使被宪兵拦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事情,但违反了宵禁法令终归是不太好的。

他点点头,转身朝自己的座车走去。这个时候,黄浦江对岸隐约传来了一片轰鸣声,他停下来,回过头去,却什么也看不见。跟在身后的随从解说道:“这是浦东的几个机场上在起飞大批飞机时发出的声音。”

“是去轰炸琉球的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吧?”他立即就明白了那些飞机的来历和用处。这些天来,几乎每天都有大批轰炸机从浦东的几个机场起飞前往琉球进行轰炸。相对应的,敌人也不是没有对上海发动过空袭,但众所周知,自从舟山事件之后,帝国就加强了要地的防空力量,上海及周遍部署有大量的战斗机部队、探照灯和高『射』炮阵地,加上设在崇明岛远程警戒雷达,还有在东海游弋的装备有雷达的巡逻舰,来犯者是吃尽了苦头。

对于身为空袭者一方的美利坚人来说,最重要的空袭目标是明帝国的造船工业、飞机工业以及战争的血『液』——石油工业,但除了造船工业之外,明重要的飞机制造厂和炼油厂大多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想要成功突破重重防线进行有效轰炸是不太可能的,除非美利坚人愿意承受每次出击的损失率超过百分之十五的代价。如果损失了这么多的飞行员和飞机之后能得到美利坚人所想看到的结果,那也许还能说得过去,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利用日本人控制的地域作为基地的美利坚人对明本土的打击集中到了对明沿海的工业和军事基地以及重要政治中心的轰炸上来。除了上海、南京、北京等要地之外,其它地方也遭到了美利坚人的空袭,但早在战争爆发前吸取了上次战争中所得到的教训的明帝国就将大部分工业迁移到了内陆,所以总的来说损失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除了造船工业。船舶工业由于其特别『性』,必须建立在沿海,而且还要考虑到交通的便利和港口的情况,其迁移也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如果无法在海上决定『性』地战胜对手,那就先消灭对手的补充能力,美利坚人是这么想的,如果明军得不到新的战舰的补充的话,那至少其作战实力不会得到加强,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弱下去。明帝国在安南和广东等地的造船工业虽然也相当强大,但总的来说,其最主要的战舰生产基地还是北方的大连和距离琉球相当近的上海,因此上述两个地方遭到攻击,大大影响了明海军的战舰补充。如果不是在舟山事件之后大连和上海两地已经下水或被迫提前下水的战舰(其中包括六艘军神级航母和三艘张飞改型大型巡洋舰的船体)被拖到南方的广东、广西和安南进行舾装的话,恐怕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明海军将无法得到主力战舰的补充——南方的造船工业主要生产的是巡洋舰以下的军舰,航母和大型巡洋舰基本上都是由大连和上海两地建造的。还留在大连和上海两地造船厂船台上的战舰舰体在美利坚人的轰炸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要说建成服役,就是保障其安全都成了问题。虽然明军的夜间战斗机飞行员和防空部队在对付美利坚人的夜间轰炸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经验,但这毕竟还是无法阻止美利坚人的对明本土的打击,而这种打击在民间制造出了不少反战言论,并某些别有用心人士的推动下演变成以反战为名义的图谋推翻*『政府』的民间运动。

如果不是明军对日本的报复『性』轰炸,恐怕美利坚人的b-17以及b-29轰炸机给明军的打击会更大。由于琉球群岛遭到明军猛烈的夜间轰炸袭击,能起降重型轰炸机的各处机场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美利坚人基本上已经是放弃了继续在这里部署轰炸机部队的打算,虽然这里距离明本土很近,在攻击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时候能让远程夜间战斗机全程掩护,并且能够对福建和广东部分地区进行轰炸,但同样的明军轰炸这里也很方便,群岛的地域也很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到1943年4月19日美利坚人撤出其部署在这个群岛上的轰炸机部队时,总共损失了453架不同型号的轰炸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在陆地上被明军的轰炸机炸毁的。

日本本土就不同了,除了地域宽阔,机场众多之外,还有大量的日本防空部队和战斗机能保护机场。从4月开始,日本本土的九州、四国、和本州的中国地区就成为了美利坚轰炸机的主要基地。这些地区虽然由于距离原因无法攻击到明的广东和安南地区,但轰炸上海和北京还是完全能够满足的。

至于轰炸的时间,倒不是说美利坚人只会进行夜间轰炸,在3月的第一个星期,美利坚人曾经尝试过昼间轰炸,却发现轰炸的效果并没有提高多少,反而损失将近夜间轰炸的三倍,这是因为在白天明本土的那些普通战斗机也能被用来拦截美利坚人的轰炸机,而且损失在防空高『射』炮炮火下的轰炸机比之夜间也更多。美利坚人作过一个统计,那就是在,1月底刚刚开始轰炸明本土的时候,每次出击的轰炸机没能返航的比率是5.8%,到2月底的时候,这个比率就上升到了7.2%,而3月初的昼间轰炸没能返航的轰炸机占出击总机数的19.9%,夜间轰炸则为6.2%,然后从3月底到5月初为止,美利坚轰炸机出击损失率一直保持在10.3%上下,也就是说每十一架轰炸机出击就有一架会被击落或者受伤后损失在归途中。另外,根据美利坚人的统计,战损率最高的一次轰炸是3月11日夜间轰炸位于武汉的几个制造航空发动机及其配件的大型工厂,那次从九州各个机场出动了1213架轰炸机,只有1007架能返航;战损率最少的一次轰炸是2月2日轰炸青岛海军造船厂,323架轰炸机出击,320架返航,只损失了3架。总的来说,美利坚人对明进行的轰炸虽然成效不小,但代价相当高。同样的兵力配比,飞行员素质也差不多,可驻日本的航空队损失比率就是要比驻英吉利的航空队大得多。即便是有战斗机随行掩护也无法改变这一点——战斗机的航程根本就无法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掩护。为了改变这一点,美利坚人把掩护用的战斗机都部署在朝鲜半岛南部,这样可以节省战斗机的航程,并且还为护航战斗机配备了450升的副油箱,但是这样也只能护送轰炸机到明东海岸线,然后护航战斗机就必须返航了,否则他们将会因为燃油耗尽而坠入茫茫大海。并且,在朝鲜半岛的机场还常常要受到从辽东半岛起飞的明军中型轰炸机甚至远程战斗轰炸机不分昼夜的攻击。要说美利坚人对明的轰炸还有什么其它效果的话,那就是大批的战斗机部队被牵制在明本土,相当数量的战斗机部队因为国内国土防空的需要被迫从前线调回本土,这大大减轻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方向盟军的压力。

美利坚人轰炸的效果验证基本上都是由潜伏在明本土的日本情报人员来执行的。那些日本特工由于外表与明本土的普通人并无两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他们将观察到的轰炸效果用电报发送回日本,然后由日本军部通报给驻扎在日本的美利坚航空队,通常他们也会在重要目标附近安装电子装置引导轰炸机。本来,这样能让美利坚人很好地评估轰炸效果,减小轰炸误差,但后果就是在明本土的大批日本间谍网络因此而被明反间谍部门破获,损失惨重。不过日本军部知道这样的代价对于日本来说是值得的,所以那些残余的日本间谍只能继续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评估轰炸效果和引导轰炸机轰炸。

除了对军事、政治目标进行轰炸以外,美利坚人并没有大肆攻击平民目标,这倒不是说美利坚人就很仁慈很人道,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兵力去攻击平民目标。除了对明本土要进行轰炸之外,美利坚人还要在英吉利部署轰炸机轰炸法兰西和德意志这两个国家,波音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全开了,却还是无法满足飞机的供应量。另外,由于美利坚到日本和美利坚到英国的海上航线并不是太安全,不少装箱运输的b-17和b-29轰炸机在运输途中就损失掉了。

明军对日本的轰炸损失的轰炸机大致上与自己的对手差不多,但是飞行人员的伤亡率却比对手要高出不少,这是因为弃机跳伞的明军飞行员在被日本人俘虏之后基本上都会被虐杀。

上面这些情报在当时普通人是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不过他并不是普通人,他是大明帝国首相的国务顾问,袁氏重工的所有人,军神袁崇焕的嫡亲子孙袁锡明(那些美利坚航空队的统计资料是在战后才知道的)。爱子失踪对这位老人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整整八个月,老来丧子的他一直都没有缓过神来。直到最近,他才慢慢接收了事实,整个人也恢复正常——表面上的正常。除了袁焱阳之外,袁锡明还有一个儿子,不过在1岁的时候就夭折了。他还有一个女儿,以及一个外孙,这是他唯一的嫡亲后代了。

车开得很平稳,袁锡明坐在车里,看着窗外,表情是淡淡的。今天去江滨公园散步,这是他自去年得到噩耗那一天以来的第一次散心。坐在前排的机要秘书——也就是那个随从,对袁锡明讲一些奇闻逸事,他一直注意不让自己的言辞勾起袁锡明的伤感。

“对了,先生,这次的海战应该被会称呼为第二次珊瑚海海战吧?”问这话的是正在驾车的司机兼保镖,他是海军情报局的特工人员,被派来专门保护袁锡明的。他话刚出口就被旁边的秘书暗地里捅了一下,但已经来不及了。这话肯定会引起袁锡明的愁思的,因为前一次,也就是第一次珊瑚海海战就是他的爱子袁焱阳指挥的——那也是袁焱阳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海战。

“大概会吧。”袁锡明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司机和秘书都有些尴尬而沉默不语,袁锡明则继续默默地看着车窗外,车内一时平静了下来。已经是黄昏了,街面上没有什么人了,除了偶尔路过的军警。

后面一辆挂着海军牌照的黑『色』小轿车鸣着喇叭,袁锡明座车旁边超了过去,停在了前面不远处,从车内下来一名海军上校和一名海军中尉,那名上校拎着一个公文包,而那名中尉手中捧着一面帝国国旗(或者是海军军旗)。

那两名海军军官看了一下街边——也许是在看门牌号,然后走到一户人家前,敲了敲门。那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年约五十的『妇』女,很快就出来了。还没等那两名军官开口,那老年『妇』女就呆呆地看着那中尉手中的国旗,浑身发抖。不知道那名上校跟老『妇』说了些什么,那名老『妇』双手捧着面孔,脚一软瘫痪在地,随即是一阵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声。

袁锡明的汽车越过那辆海军汽车的时候,那两名军官正郑重地把那名老『妇』扶起来,然后把国旗交给那名老『妇』,但是老『妇』只是绝望地哭泣着,一点都没有接过那面国旗的意思。

袁锡明怔怔地看着车窗外发生的事情,然后猛得一转头,长长叹了口气,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的那一幕去年他也曾经经历过,只不过国旗是由帝国首相*亲自交给他的。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理解那名老『妇』现在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因为他刚刚确认自己爱子与自己永别之后的感觉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先生,明天我们就要南下湛江了,您回去之后还是早点休息吧。”秘书小心翼翼地说道。

“唔……”袁锡明有些不置可否,“从大连和我们上海船厂下水的那几条航母的舰体都已经安置妥当了吧?”

“那几艘航母的舰体已经全部被拖到湛江船厂了,但是我们的湛江船厂并没有那么多足够长的码头同时对这些舰体进行舾装,我听说海防船厂、金兰湾海军船厂和新加坡海峡船务局都有几个能停泊大型战舰的码头,您看是不是可以跟海军装备局商量一下,分几艘到那边去舾装?”海防船厂是袁氏重工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产业,所以在说到这个船厂的时候,机要秘书的声音轻了许多。

袁锡明很清楚,除了传统的大连和上海两大造船基地以外,明本土能建造大型战舰的船厂就只有香港、湛江、海防和新加坡这四个地方,而且这四个地方的规模虽然比较大,却都只拥有一个大型船坞,也就是说都只能同时建造舾装一艘大型战舰。金兰湾海军船厂虽然拥有相当的码头设施,但这个船厂主要是用来对受伤的战舰进行大修的,并没有舾装的经验。至于号称帝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广州船厂,限于珠江航道水深的缘故,根本就无法建造吃水超过7.5米的战舰,不过其生产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能力倒是无人能及,海军所使用的排水量1.5万吨以下的战舰将近一成半都是从广州船厂出来的。

除了海军装备局下属的海军船社(下属主要有葫芦岛船厂、香港船厂、青岛船厂、新加坡船务局船厂)以外,明国内的战舰生产厂商主要就是袁氏重型工业公司(主要拥有上海的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和金山造船厂,湛江的湛江造船厂)、大明联合船业公司(主要拥有大连船厂、长兴岛船厂、海防船厂)和南方联合工业公司(主要拥有广州船厂),这些船厂建造的军舰占帝国海军所有战舰总数的九成以上(除了以上船厂之外,还有一些船厂承担为海军建造军舰的任务,但这些船厂建造的军舰大多是驱逐舰或潜艇之类的轻型战舰,至多就是轻型巡洋舰。上述的船厂是当时帝国本土能建造两万吨级以上战舰的全部船厂,其中最大的四个造船厂为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大连船厂和长兴岛船厂,所有太湖级战列舰和前七艘军神级航母的舰体都是由这四个船厂建造的,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四个船厂仍旧位列大明八大船厂之中)。

“海军装备局那边我会去说的。我们湛江船厂的五号船坞什么时候能完工?”一谈到工作,袁锡明就有精神了,只是那名老『妇』近乎绝望的哭泣声还在他耳边回『荡』。袁锡明话中所说的五号船坞是湛江船厂去年年初开始建造的新的干船坞,最大容积为29万立方米,能容纳100000吨级的战舰,建成后将会是大明帝国最大的干船坞,在全世界也是第一的。这个船坞是袁氏重工将主要造船力量南移的标志。这个船坞完工后既能建造现在帝国最大的战舰,又能对大型战舰进行大修——其庞大的体积能同时容纳两艘张飞改型大型巡洋舰进行大修。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十月底之前应该能完工。”显然机要秘书对这个船坞工程的进度很了解,他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回答了袁锡明的提问。

“让湛江那边的进度再加快一点,要在八月底之前就完工。还有,卫青号(笔者按:卫青号是军神级的六号舰)的舾装应该快完成了吧,那个码头空出来之后立即安排一条航母舰体进去。”

“好的,回去后我马上通知湛江那边。”犹豫了一下,秘书说道:“先生,海军把大黄蜂号也拖到湛江了,陈绍宽总司令亲自打电话来,要求我们在一个月之内把这艘航母改修好,以便能投入前线使用。”

袁锡明眉头一皱,问道:“一个月之内改修好大黄蜂号?陈绍宽是什么时候提出这个的?我怎么不知道?”

“昨天海军装备局送来一个正式的文件,不久之后陈绍宽总司令就亲自给您打了电话,不过您昨天去芜湖船厂的工地(明现代最重要的建造潜艇的工厂之一,于1943年8月落成)视察了,电话是我接的……”秘书有些不敢看袁锡明,因为他私自做主接受了这个紧急改修的工程,这大大打『乱』了袁氏重工造船进度的安排。

袁锡明看了秘书一眼,却没有责怪他,因为既然是陈绍宽亲自打电话过来要求的事情,即便是他本人在也不好推脱,何况一个秘书。眼下要紧的是如何安排这个突如其来的改修任务。大黄蜂号是上次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成重伤,美利坚人认为无法救援而放弃了这艘母舰,但这艘战舰并没有象美利坚人预料的那样迅速沉没,而是漂浮在海面上一天之后被明军发现并拖回了本土。经过维修之后成为海军情报人员了解美利坚航母建造技术的最佳范例,然后就被编入训练舰队,成为了本土舰队训练新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舰。日本海军偷袭舟山的时候,这艘母舰被击中了一枚800公斤炸弹而再次重创,之后在北仑港修船厂进行了简单的修复,但修复工程受到了美利坚轰炸机的干扰,不得不终止。

“先生,我已经请祁雷副总工程师看了资料,大黄蜂号的动力系统已经在北仑船厂修复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修复飞行甲板、机库甲板和舰桥,还有后部的升降机需要更换,另外就是通讯系统和舰内的部分舱室。根据祁总的估计,一个月之内肯定能修复。”

“让大黄蜂号到香港去,如果香港海军船厂无法修复的话,我们从湛江调一些技术人员过去。”袁锡明明白,海军之所以要将大黄蜂号重新修复投入一线使用,是因为美利坚人的轰炸大大拖延了新战舰的建造进度,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进度不出什么意外,到今年年底为止,除去轻型舰只,海军最多只能得到十一艘航母(六大型五轻型)、四艘大型巡洋舰和四艘重型巡洋舰。特别是航母,海军最迫切需要:重新组建的第一舰队至少需要四艘、第二十一特混舰队至少需要两艘、第十一特遣舰队至少需要一艘、第三舰队至少需要一艘、本土舰队至少需要两艘,本土舰队的需求可以用轻型航母凑合,可那些远洋主力舰队中就不能这样做了,六艘大型航母根本就不够分配。因此,能在短期内迅速投入使用的大黄蜂号被盯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1943年6月中旬,大黄蜂号如期修复完毕,但因为形势的变化没有被编入任何一支舰队,而是继续停留在船坞中,作为大明帝国海军航母装甲化的一种试验『性』的改造,并将会根据其改造及使用的经验为其它航母的改造提供参考。大黄蜂号装甲化改造完工后,舰载机配置数量比原先大大减少,最多也仅仅搭载了62架舰载机,而且这已经包括了在甲板上用固定缆系留的14架飞机了。专家们研究发现,航母装甲化之后,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抗打击能力,却也同时产生了一些另外的危险。海军装备局派出的专家们在最后提出的结论『性』报告中指出:航母装甲化存在着不少现阶段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而且决定航母攻击能力的舰载机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另外,航母装甲化之后建造成本和建造周期都会大幅度上涨,在战争时期是大量建造装甲航母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1947年2月,大黄蜂号被编入预备役,1951年6月,这艘有着奇特经历的战舰被大明海军正式除名,在高雄拆船厂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小米,首相府对我们要求的那些物资有没有什么回复了?”袁锡明问的是本月初袁氏重工向首相府提出增加对本集团钢铁供应量的要求。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明国内的战略物资如石油、橡胶、铝、钢铁等等实行了配给制,象袁氏重工这样的企业也必须按照计划接受物资供应,不过总的来说造舰的材料一般都能满足的。最近由于造船重心的迁移和工程量的扩大,袁氏重工对物资的需求是越来越多,象建造新的造船厂以及船坞、船台等都需要企业自己内部调配所得到的物资,国家是不会有多少支持的。因此,物资不足也就成了企业领导层最头痛的问题。袁锡明希望能借助自己与*良好的私人关系多得到一些物资供应的份额。

“还没有,但首相府已经答应将我们的要求提交内阁联席会议讨论了。”米姓秘书连忙回答道。

袁锡明不禁感到一阵失望:看来私人关系是无法打动*首相了,他只会公事公办。对于内阁联席会议能否通过自己的要求,袁锡明并不是太乐观,毕竟那么多单位都对物资有大量的需求,而全国每年总的战略物资供应量是有限的,大幅度增加一个单位的物资配给的话,其它单位得到的物资肯定会减少。

袁锡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过头去,看着车窗外。远方的天空,完成编队的轰炸机机群正向东方飞去。

推荐一本好书《卑鄙在汉末》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