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女教师的情恋》80、于小明的教学公开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着于小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在屏幕上播放出:“古巴蜀关隘上一条条徒峭险峻的古道,古道依傍在悬崖绝壁上,古道下面是万丈深渊,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些古道狭窄崎岖,行走艰难,古猿攀援时也发出声声哀鸣……”随着画面的播放,屏幕上慢慢淡出《蜀道难》的诗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在古筝的背景音乐中,画外音深情地朗诵着:“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

接着于小明向同学们分析了诗的内涵和意境,他说:《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的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于小明生动形象的讲授,不仅感染了全体学生,也使听课的周厅长听入了神。

于小明还分析了《蜀道难》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于小明向学生们讲解说,唐以前的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课堂上于小明问了学生三个问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蜀道难》这首诗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们回答后,于小明指出:诗的开篇就感叹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于小明最后总结说,《蜀道难》这首诗,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诗人在描绘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浪漫主义的激情。诗人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齐,也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这是诗歌史上写蜀道的绝唱。

学生们就一些不懂的地方与于小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这使听课的周厅长十分满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