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炼魂》第十四章 桑维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小峰教刘万园背《玉言真咒》,二人折腾至三更才睡。。第二天,刘万园眼睛上便有了两个黑眼圈,他本就有些体胖,走路也温吞吞的,真是像极了熊猫。周小峰学着他的样子,一路向书院走去。

到了书院大门,薛居正已候在那里,一副急冲冲的样子。他一见周小峰,便将他拉住,说道:“今天我有个朋友要来,我得等他,一会你帮我去讲讲《论语》。”

“我?开什么玩笑。我从没讲过课。”周小峰连连摆手。“那是误人子弟。这种缺德的事做了,必然恶梦连连。”

“你学识渊博,绝对没有问题。这是书,你照着讲就是了。”薛居正说着,将手中的一本书递给周小峰。

还没等周小峰答应,薛居正便将周小峰拉进学堂。向学生们交待完毕,小声地对周小峰说道:“我去了。”

周小峰站在讲坛之上,很晕很发怵。他佯作镇静,拿起手中的书,更是一阵眩晕,那是一本《小戴礼记》。想来是薛居正匆忙之中,拿错了书。

五十多双眼睛看着他,大多数学生露出了一种怀疑和嘲笑的表情。

看着这些学生,他突然灵光一动,中学课本上也是有《论语》篇目的。他迅速回想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和语文老师讲论语时的教学方法。

“不知道现代的教学方法,对这些学生灵不灵。”

他干咳了一声,学着以前语文老师的样子,说道:“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为同学们讲解关于《论语》中对待学习的态度。”

中学课本上的《论语十则》一课,收录的十条语录,都是孔了关于学习的论述。周小峰能讲的,也就这一课。

他首先提问:“请问各位,在《论语》中,有多少关于学习读书的言论?有知道的请举手。”

见没人举手,便点了一名学生,那学生站起了,说了两条。

他用木棍在沙盘写了两个简短的句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的字迹潇洒,有的学生们一看他的字,就知道这先生虽然年幼,倒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

又点了几名学生,陆陆续续又凑了九条。

他扫视了学生一眼,将学生们没有想到了一条写上:“逝者如斯。”

“为什么我要加上这一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他装模作样。靠十句论语,要拖一上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布局十分重要。

这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要说时间不停地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周小峰很郁闷地看了这个学生一眼,装出一脸微笑,心想:“你搅乱了的拖时间的计划。”

“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我特别提出这一句,就是要大家珍惜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接着把教鞭猛地往桌子上一敲,发出“乒”的一声清响。

周小峰声嘶力竭地说道:“那些打瞌睡的同学,你们的时间就在不经意间从你们的生命中流走了。”

几个打瞌睡的被身边的同学推醒。

周小峰此时已经找到感觉,将十则论语一一讲解,另外又盗版了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的内容,讲学生们读得十分厌倦的《论语》讲得风生水起、妙趣横生。

薛居正带着他的那位脑袋无比巨大的朋友,一路谈笑,走进学堂。

突然听见一阵慷慨激昂之声。薛居正忙走进学堂的窗子前,往里一望,只见周小峰正在慷慨激昂地讲论语:“做学问是一件可能会一辈子寂寞,尤其是超越时代的思想,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理解你,一个做学问的人,能找到一个知己,是人生的一件莫大的幸福,孔子的思想就超越了他的那个时代,知己自然很少,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什么意思,高处不胜寒,突有知己来,这是人生的莫大幸福快乐的事情。”

周小峰想到自己一个现代人,来到古代,沦为一个奴仆,连一个可以交流思想的人都没有,心里不觉一阵幽愤。他突然提高嗓音,概然说道:“这个远字,就是一个意思,知己难得。”

薛居正对那大脑壳朋友笑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远字,他真是解得别开生面。倒也乎我们们此时之境。”

那大脑壳的男子笑道:“好一个高处不胜寒,仅这一句,也可流传千古。”

周小峰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讲《论语》,自然比薛居正读的《论语集解》等书的注解高明。薛居正又听周小峰讲了一阵,越听越心惊,自己读论语多年,却没有周小峰识得那么的透彻,不觉冷汗直下,暗愧自己浅薄。

“周贤弟真是高人,年纪不大,却是饱学之士。”

周小峰已看见窗外的薛居正了。对学生们布置课堂作业:“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者当知行合一,现在我就让你们实践这句话,你们三个人一组,互相谈论今天的学习内容,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

布置完作业,他便出来见薛居正。

“先生你把我害苦了。”周小峰一见薛居正便开始抱怨。

周小峰说着,便那奇地打量着薛居正身边的那个大脑壳壮汉。只见身长七尺、头长一尺、青蛙眼、朝天鼻、迎风耳,相貌长得极有创意。

在他后面还跟着两个随从模样的人。

周小峰心里,想起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名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周贤弟的课,不但使学子受教,便是居正,也受益匪浅。”薛居正呵呵大笑,显得极是畅快。他向那大脑壳朋友说道:“这便是周小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

“周贤弟。”那大脑壳男子向周小峰一拱手,蛙眼暴突,不住打量周小峰。

“这位是桑维翰先生,字国侨。”薛居正向周小峰介绍。

其实周小峰第一眼看见这个长相奇特的男子,便猜他是桑维翰,在他脑海里浮现出了后来薛居正写的桑维翰的列传:“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珙,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

这等生猛的身材,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薛居正见周小峰只是淡淡地看了桑维翰一眼,并没有特别的反应,心中暗想:“周贤弟必定见识有限,国侨先生是天下名士,他竟然不知。”

薛居正拉着周小峰的手,说道:“今天你就别回去了,留在我这里,陪桑兄一起喝酒论天下。”

周小峰为难地说道:“我是刘家的奴仆,不按时回庄,是要挨骂的。”

桑维翰粗声问道:“哪个刘家,是不是刘宗白那土财主。”

周小峰诧意地望了一眼桑维翰。说道:“正是。”

桑维翰说道:“这刘财主与我是同光年间的进士,我是榜眼,他是二榜进士,这刘财主就知道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哪天打起仗来,再多的产业,不过一片灰土。”

桑维翰说的道是实情。

周小峰知道薛居正酒量大,想来桑维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唯恐被留下来,执意要走。

桑维翰怒道:“带话给刘财主,我留下小峰兄弟喝酒了。”

两名随从应了一声,却仍站在那里。想来他们也初次来到此地,不认识刘家山庄的路。

周小峰记得,桑维翰此时,应是河东节度使石敬塘的掌书记。那两名随从,应该是河东兵。

薛居正道:“我有二学生,叫刘万园,刘万倾,便是刘宗白先生的儿子,叫他们带话去就是。”

说完薛居正便把刘万园、刘万倾叫出来,向他们交待了几句话,便带着桑维翰、周小峰来到书院里的一个小院落。

仆佣还没把菜做好,薛居正和桑维翰却开始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了。两人喝酒都是豪放派,将小厮拿来的杯子推在一边,换来大碗,菜未到,却一大碗一大碗地开始吃酒。

那阵势,已将周小峰吓得不敢说话。

仆佣端将菜上了之后。

薛居正给周小峰斟了满满一大碗酒,说道:“小峰也来喝两碗。”

周小峰痛苦不堪地望着那碗酒,对薛居正说道:“我不善饮,这碗酒喝下,只有爬着回家。”

“今晚便不回去,彻夜长谈。”

正在推辞时。屋外突然传来暄晔之声。桑维翰的一名随从来报:“一名自称大人同科的男子求见。”

“是那个土财主吧,让他进来。”桑维翰说道。

“国侨先生。”人未到,声先至。

声音刚落,人便进屋。刘宗白进入屋中,对桑维翰作了一个长揖。桑维翰却一副爱理不爱理的样子,神情十分倨傲。

刘宗白身后,还跟有一少女,周小峰一看,正是刘环馨。

“这是小女刘环馨,她听说国侨先生来了,硬要我带她来见一见名动天下的桑先生。”

刘环馨走到桑维翰跟前款款施礼,说道:“环馨见过桑先生,家父常赞先生是人中之杰,智慧冠天下。”

桑维翰笑道:“侄女是笑我样子怪异吧。”

刘环馨淡淡一笑。

周小峰很奇怪,刘环馨不是久闻桑维翰的大名才让刘宗白带她来的吗,怎么对桑维翰却没一点如雷贯耳、十分倾倒的表情,太不给人家桑维翰面子了。

“古代女子不是都受各种礼教限制吗,刘宗白怎么把她**来了。可能是五代时期,纲常已经不振,所以对妇女的限制也要少了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